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活跃在翻译领域.她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在翻译方法上,她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忠实流畅;在翻译风格上,她们温婉、细腻、多样.她们都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教养是她们成就的基础,优秀的创作才能丰富了她们的翻译技巧.尽管她们在翻译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边缘化的,她们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笔下的尹雪艳和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是两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她们都美艳照人,且又带着狠毒和残忍;她们都是明显的自恋主义者,但是个人实现不尽相同.两人之间的差异可通过一动一静,一显一隐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鲍赛昂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们都生活在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她们都不满于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她们生活的典型环境决定了她们必然毁灭的悲剧命运。她们的悲剧也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新写实"著称的方方与池莉,是两位擅长以中篇体裁进行都市写作的女作家.虽说她们都对批评家总是将她们俩相提并论不以为然,但事实上,都立足于中南重镇武汉进行写作的这两位作家,她们的小说里都表现出一种对都市民众的生存关怀,在各自的文本里勾勒出一幅城市风景.尽管如此,两位作者各自的审美取向却大相径庭,而且在艺术成就上的确也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与劳伦斯作为特定悲剧时代的清醒感知者,他们在创作中对女性的心理和命运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安娜与康妮美丽聪颖、气质高雅,她们热烈地追求着真挚的爱情,改写着自我的生存困境,两人的反抗都是真实的.她们迥异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归宿是由作者的主观创作心理和审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她们身上其实都承栽着作者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时时刻刻》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三个女性虽然各自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最后的结局,但她们却都不失为她们那个时代女性独立自强的代表.她们三者都体现了女性本身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勇气.作者设置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来深化主题,代表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在欧茨笔下,女性始终处于暴力的包围与摆弄中.女性既是无奈的暴力受害者,在反抗暴力的过程中,又沦为暴力的实施者.她们或是追逐金钱以求超脱,或是希望在爱情中得到拯救,可最终爱情金钱都无法拯救她们于暴力.这是男性意识形态下的男权社会导致的悲剧,而女性自身的弱点也是她们悲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战争从未让女子走开,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女子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她们身份各异,社会地位各异,但是,当国难临头,大敌当前之际,她们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经典著作《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世情小说《林兰香》中的女主人公燕梦卿在徳学才情,性格品质以及爱情经历,人生信仰方面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大家庭里出类拔萃的淑女,她们都是在恪守传统道德前提下的浪漫女子,她们的才华令人赞叹,她们的悲剧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1.
"你为什么要搬回来呢?"这是回北京后旧友新知必问的问题. "是布什,都是因为布什."我回答. 虽然对布什政府的失望及布什的连任是我们举家搬迁的契机,但真正的原由实在是为了两个女儿.为了让她们走进一个未必井然,但充满活力,更国际化的环境;为了让她们能成长得更健壮、更宽容、更具适应能力;为了让她们亲历祖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五四女作家大都受过良好的基督教文化教育,自身都有着皈依基督的经历,因而常常用赞赏的心态礼赞耶稣.她们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接受基督教文化的,既有社会客观存在的原因,即特定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语境,又有源自主体本身的审美认识和心理需求,即个人独特的身世经历和情感体验.把她们置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分析她们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语境,有利于我们把握她们的创作个性以便拓展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与秋瑾分别生活于宋、清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超凡的才艺,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虽然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但她们人生悲剧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李清照是哀婉的秀美,秋瑾是崇高的壮美。究其原因在于她们的个人精神支柱和彼此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不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她们的都市小说在题材选择、女性形象塑造以及美学风格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其审美差异性主要源于她们的时代家庭背景差异、女性意识差异以及审美意识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显得更加色彩纷呈.九十年代的女作家已经不再是一些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们的作品也呈现出更为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在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前,她们已日益学会在现实的物质关系中重新叩问性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把<子夜>众多女性形象置入女性解放视野之中就会发现她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出走的女性;二是徘徊的女性;三是回归的女性,她们可以说都是女性解放的产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简.爱和林黛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不朽形象,她们的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命运却截然不同。全文从她们所处的环境、人格魅力、爱情理想和反抗精神及爱情结局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女性文学中,徐坤与池子建的小说无疑是令人注目的.徐坤以表现都市知识分子见长,池子建则努力展现天真朴素的农民.但在她们的小说中,都表现出了北方女性特有的阳刚之气.对她们的小说进行分析和比较,将有助于揭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特有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20.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