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礼貌注重对日常话语的研究,很少关注机构话语,尤其是法庭话语中的礼貌现象。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研究框架,以欧洲和英美法庭审判实例为语料,重点考察了欧洲和英美法庭话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法庭话语中固有的利益冲突和权力不对称并没有影响礼貌策略的实施,不仅权力弱小的一方对有权力的一方实施礼貌策略,而且作为有权力的法官或律师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也会采取恰当的礼貌策略。从礼貌的角度考察机构话语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机构话语,了解机构话语特有的语言特征以及内在的机构规约。  相似文献   

2.
法庭调解本质上是调解双方话语纠纷协商的策略互动,是双方当事人在中立第三方法官主持下就争议纠纷进行自主自愿、合法原则下的话语协商和权益分割的交际博弈.基于真实调解话语语料,以交际的冲突与和谐博弈论为框架,分析法庭调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称谓语运用、话语角色转换、话题控制与打断、以及"合情、合理、合礼与合利"等话语交际博弈,探讨法庭调解当事人之间话语互动与交际博弈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调解话语来陈述沟通、协调矛盾纠纷,把握调解陈述的互动策略,为促进法庭调解纠纷化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省林 《云梦学刊》2005,26(3):125-127
动态性是关联理论中的主要特性之一,它为关联理论更有效地解释话语理解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关联理论中关联和语境两大基本概念具有动态特性,其在话语理解的解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对于言语行为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0,21(2):95-97
Austin从人类语言功能的角度,把语言的使用归结为言语行为,分为三类: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后行为是不确定的,即一个言外行为可产生不同的言后之果。对于这种现象,Austin没有说明,只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理解力的问题。在会话结构方面,那些“答非所问”,即“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句话可以构成完美的相邻对。这些,言语行为理论本身都不能解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话语和语境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人们基于不同的语境假设进行推理,对话语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为了取得语境效果,就必须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因此,关联性在理解话语,从而实施和实现言语行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了认知语境观。该语境观不同于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动态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理解不同话语所需的语境因素各异。听话人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为不同话语构建和选择不同语境。文章探讨了关联理论下影响认知语境选择与构建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7.
法庭话语包含机构话语、权势话语、策略话语和社会话语.庭审的特殊语境、言语角色、认知心理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话语的顺应性.对中西方法庭话语的顺应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法律语言,促进庭审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8.
间接性指责话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Searle的ISA理论在阐释间接性话语时忽略了S和H的个人认知语境,不能解释S为什么绕圈子指责H以及H如何推理等问题。文章运用关联理论的重要观点即明示一推理过程、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等来分析间接性指责言语行为,旨在证明关联理论的阐释力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特定语境下模糊限制语的理解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语用阐释.本研究主要以法庭回答语境下的模糊限制语为分析对象,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探析法庭回答中模糊限制语的作用与理解.笔者认为,模糊限制语促进听话人通过新信息加强现存的语境假设、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互矛盾及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结合产生语境含意等三种方式取得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 ,其目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关联理论的角度 ,结合中英文商业广告实例 ,浅谈广告话语及其语境的关联程度对广告语境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从幽默话语理解的关联语境的意义特征出发,力图探索幽默的语用语义形式特征。指出:与日常会话理解不同,幽默话语的关联语境的最重要特点是二重错接性,由此概括出五种错接类型并进行了语境推导。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约着对语言的理解。本文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及其制约作用,指出动态性和可选择性是认知语境最基本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的动态语境观认为,语境是由一系列认知假设构成的,语境的改变会使同一话语产生不同的含义。这一观点给笑话的幽默效果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笑话利用特殊的话语信息的输入方式来改变听话者的语境,使话语具有特定的含义进而实现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4.
喻强 《西部观察》2004,(3):50-51
2003年11月26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的法庭.原告席上坐着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美国女孩,名叫詹妮弗(JenniferC.Fradenburgh),她将四川捷美咨询投资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该公司按合同支付其应得工资2.6万元、违约金400美元以及回国机票款8000元.法庭上的原、被告陈述时英文夹杂着中文,中文夹杂着英文,唇枪舌剑让法官及旁听人员如坠云雾.法官不得不多次打断他们的发言,要求要么用英语,要么用汉语.……  相似文献   

15.
侯旭 《南京社会科学》2012,(11):53-56,62
作为话语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话语学的发展需要构建自身的范畴体系以提升其理论水平。"交往语境"范畴的确立体现了话语学语境论思想,它从人的交往实质出发,既强调话语实践中说话者与说话对象之间形成的双声语境,也强调双主体的共生性,是对两个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交往的关系的确认,是对双主体共同构建的体现主体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同一、协调的共同体的确认。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但是关联理论只是说信息与听者的认知语境关联得上就能理解话语含义,但是如何关联,关联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关联理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认为认知语境的建立过程就是产生关联的过程,通过对诗歌文本解读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认知语境的建立(关联机制)是一个不断的“激活—合成—优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韩晗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165-178
本文考察了对于1930—1937年的《武汉大学文哲季刊》重读的学术价值,分析了该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公共交往的三种话语范式。在分析的过程中并对该刊所发表文章、作者群以及撰稿意图做了分类与考察。进而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语境下,三种话语范式与时代语境结合导致了两个重要公共交往现象的产生:实用理论成为译介主潮与时评的兴盛。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关联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个明示推理过程,发话人应该提供尽可能关联的信息,使听话人能够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理解发话人的含义,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本文运用关联理论首先解释了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然后以真实的商务信函为语料,探讨了写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明示话语信息,实现最佳关联,以准确表达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在讨论话语意义时,通常引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话语意义。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有时很难沟通,受话人往往误解发话人的话语意义,关联理论对这种语言现象并不能做出解释。本文试图用CBT理论来解释这种语言现象,以此来弥补关联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以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为例,讨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在明确打断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打断的功能类型和语用技巧,最后简要论及打断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