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关注地方戏推行普通话版的现象,参照语言学,纵观中国戏曲发展的全过程,考察方言作为语言形态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方言与声腔、方言与道白之间的关系,以辨明方言于地方戏曲、甚而说是于中国戏曲艺术中所处的地位,以求为确定地方戏曲推行普通话版的可行与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省情调查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地理语言学而言,语言及方言的省情研究就是有效开展这种研究的基础,对相关学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综合以往调查研究的成果,全面描述广东语言及汉语方言分布的基本情况,并着重讨论粤语及周边方言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是十七世纪中叶用山东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汉语史以及山东方言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是一部丰富详尽的语言史料集.  相似文献   

4.
从人文关怀与科技应用的思考出发,针对两个论题来讨论语言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一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方言研究,把方言调查深入到家户,从而建构族群杂居的语言地理分布微观.以家户为单位,用卫星定位系统量出各家户的地理座标,以详细的电子地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画出各家庭的语言类别.这种微观工作,改变了过去对该地区的单一语言的偏误认识.二是强调语言学工作者对语言计量的敏锐感,提出综合性的方言区分的指数,建立方言类聚宏观.语言社区之间能否沟通是划分方言的重要,我们提出一套可以验证的方法来计算方言沟通度,从此可以说明方言关系的深浅.最后列出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的语言资源网站.  相似文献   

5.
1909年11月,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了我校中文系丘学强讲师的专著《妙语方言》。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的语言学专著。全书共12个部分,对方言与地名、人名,方言与性别、称呼,方言与文字,方言与外语,方言与职业,方言与俗语,歇后语,方言与饮食,方言与商业,方言与交际,方言与文娱,方言与心理、风俗等关系作了探讨。其中不少内容是以前的语言学论著没有或很少谈及的。本书的特色在于注意收集话的语言中的生动例  相似文献   

6.
<正> 方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在语言学的建设上,方言的研究,其重要性不下于对同系属各语言的研究;也不下于个别语言的研究。至于民族、历史、社会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也时时注视着方言。这都是人所共认的。音韵学,或叫汉语历史语音学,它的重要性表现在训诂、通假上的,表现在语源考求上的,不在这里论述;它在方言研究上也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乃至可以说它是方言研究上极其得力的引路人,不仅在方言语音研究上是如此,在方言词汇研究上也是如此。当然,音韵的研究也时时离不开方言。这也都是人所共认的。本文拟就方言与音韵的关系谈点自己的意见。重在讲这二者异时的联系,即:古韵与其  相似文献   

7.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在汉语的诸多方言中,北京话只是其中的一支,但却是最具有语言学研究价值的一支。由于近数百年来北京所处的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不言而喻,北京话作为一种地区方言,有着其他方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中国的“普通话”,与北京方言的关系要远远超过与其他任何一种方言的关系。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北京话的研究。 研究北京话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是因为过去专门研究北京话的人不多,有许多问题还从来没有人探讨过,也不仅仅是因为对北京方言形成的历史尚无定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对北京话的研究,对北京方言发展史的探讨,都不能不顾及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北京社会史和文化史。因而笔者试图从历史、文化、社会和语言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把北京话视为一个流动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力求发见新的能够真实反映这一过程的有代表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刘新中 《学术研究》2006,(5):140-143
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高本汉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方面对汉语方言研究都有开创性,贺登崧的研究则主要是地理语言学,他们的方法可以互为补充。贺登崧所提倡的语言地理学注重语言事实的挖掘,展示与分析语言现象在地理上的分布;高本汉则创造性地将欧洲历史语言学的比较方法全面运用到汉语研究中,较好地结合、吸收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成果,他的成果、方法又反过来影响了一批中国的语言研究者,使他们在音韵学和方言学等领域产生了大量成果,这是贺登崧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10.
方言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存空间,应该加以保护和利用.泉州的方言店名、方言广告千姿百态,各显风流,表现了泉州独特的魅力风情.它们犹如一个多棱镜,既折射出泉州人浓厚的方言情结,也折射出泉州这座城市语言环境的宽松、和谐与活泼.  相似文献   

11.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记录字者、词汇、语料入手,以中古汉语及普通话为参照,比较、描写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传统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认识单一的方言的特征是有效的,但要认识方言的结构体系难免存在缺陷.为此,很有必要跳出原有圈子,提倡对各种方言进行比较的类型学研究,共时结构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文化类型都是方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类型学研究是彻底解决方言分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可以为方言的定型定位、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成果还可以为汉语语言学乃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成就崭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藏语言的文化价值;藏语言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藏语言文化的生态保护研究,即积极推广藏语规范化现代化(藏语普通话)和因地制宜实施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藏汉双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校中文系博士导师詹伯慧教授所著的《语言与方言论集》,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日本东京龙溪书舍出版他的《汉语方言文集》后的又一本语言学论文集。此书主要收集他从1980~1991年期间所发表的语言学论文24篇,其中包括他在日本中国语学会学术演讲会、日本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新加坡华文研究会、澳门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讲演,有关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的论文,以及研究珠江三角洲方言、闽方言、客家话语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的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涉及面广泛。它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福建学者在语言与文字学研究、古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福建方言研究、修辞学研究、写作学研究、辞书学研究以及外国语言与翻译研究等领域里均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一、关于语言文字学研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社会科学。它可以分为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两种。普通语言学是专门研究人类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具体语言学是研究具体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这里所说的语言学是指十九世纪以来的语言研究或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15.
形式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的语言学家有其不同的研究目标,他们的不同体现在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的定义、语言观、历史渊源、哲学基础、研究方法及任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14,(2):111-113
20世纪以前,中国的方言研究是比较缓慢的,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方言研究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先是由点到面——从注重研究一个点的方言音系到全面铺开研究所有方言点的音系及其词汇和语法,再是和音韵学联起手来——用活的方言材料证明历史上的语言变化,最后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方言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如龙 《学术研究》2005,(1):118-121
中国语言学的第一次转型始于19世纪末,从古代小学专注文献语言转向社会口语,开始关 注语言规划和语文政策,开创了语法、语音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第二次转型从1978年至今,传统小学正经 历现代科学化转变;注意语言系统各方面的关联,开创了词源学,历史和比较研究打通了南北方言、少数 民族语言与共同语,推动了理论发展;从内部语言学拓展到外部语言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学科。两 次转型都得益于古典语文学传统和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影响,而第二次转型时间短,规模更大,成果更多。  相似文献   

18.
曾炜 《云梦学刊》2007,28(1):142-145
方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村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家庭为单位,探讨农村方言变异与变化的模式与规律,探讨与变异相关的语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于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言渊源的文化证实 ,是从文化角度证明方言渊源的确实。对方言渊源的研究 ,迄今所能见到的 ,主要是从方言自身的发展脉络作直接追溯 ,符合语言本身的特点 ,这是常用的方法。笔者认为 ,除此之外 ,还应该从方言的文化背景 ,即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加以考察 ,以证明方言渊源的确实。这是作间接探讨 ,是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开拓、研究方法的寻求。有其必要和价值。本文以昆明方言的渊源为例进行探讨。包括三个部分 :提出昆明方言渊源的初步结论 ;从文化背景考察结论中的“以江淮方言为基础”的提法 ;小结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濒危语言(或方言)和以语言(或方言)为媒介的口头表达类民间文学与传统戏曲、语言文字习俗等。把它们归为一类有其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它们也拥有共同特点。申报地濒危语言(或方言)载体的非遗保护应以当地语言(或方言)为主线,以记录、整理、编译、展演为形式,与现代电子科技和创意相结合,进行生产性、产业化保护。创新此类非遗保护开发的特色方式,有利于非遗的类别化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