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婧怡 《国际公关》2023,(20):170-172
高职院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主体息息相关。本文站在高校角度,从价值引领、“三全育人”、深化改革三方面破译大学生“慢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访谈30名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编制出37个条目的大学生就业倦怠初始量表,选取138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试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34个题目,包含“就业认知”“就业恐惧感”“被动就业行为”“佛系心理”和“获得就业支持”五个维度。正式测试样本包含637名大学生,对其测量结果表明量表信度高于0.7,且量表结构效度良好。以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为关联效标,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是测量大学生就业倦怠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之一便是就业买方市场的形成凸显就业门槛的提高,用工单位提出工作经验的普遍要求,成为大学生就业路上强劲的拦路虎。市场拒绝期货显露当代大学生的尴尬“短板”,如何使在校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在初步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在校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模式,即从分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与见习,职业社会导师的配置,分层次的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施实战实习的控制指导机制四方面出发,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就其性质而言是自愿失业,就其程度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收入水平、个人发展前景、稳定的工作是决定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区域;期望收入偏高、就业价值观呈现矛盾性是大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特征。在大学生眼里,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就业渠道不畅通、毕业生太多是形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供更多的职业需求信息和举办更多的校园招聘会是大学毕业生最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状态的“慢就业”现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部分演变成为不就业。调查发现造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教育主体的协同能力不足、就业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形成连续系统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在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的基础上,就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学生就业中的“代际效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公平。不仅损害来自普通家庭大学生的利益。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加深社会贫富分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代际效应”,实现公平就业的措施三:大学生的自强自立、健全的法律环境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继2013年“最难就业季”之后,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加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整个社会广泛思索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职业自我”在女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除了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还在于女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缺乏对“职业自我”的认知。女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科学的职业自我认知是其成功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和关键的一步。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气质和职业价值观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女大学生应该充分运用“职业自我”做出正确地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扩招、就业市场的疲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的社会问题。走出大学生就业的“困境”,除了大学生自身转变,还需要国家的干预、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从外部的制度性角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高校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由于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难.各高校应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市场需要的对口人才、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来破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等到学生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开展。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就有必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其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改变观念,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毕业就业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范就业工作,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累计未就业人数占23%,2007年比上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又下降3.93%,作者在肯定了政府公开招考,组织人才交流会等等工作的同时,又对陕西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就业与岗位、专业与需求的矛盾,以及非公有单位管理、毕业生择业观念、国家财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提高就业工作认识,加快经济发展、建立鼓励引导机制,加强非公有制单位管理,坚持教育改革与人才开发相统筹,建立就业市场和基地,落实人才经费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企业用人又面临进人难的问题。社会用工和高校(高职)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一项复杂的事务和工程。作为学校,应该培养适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作为企业,应该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政府,要为学生和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学生,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动手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关注,积极寻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迫切要求.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和特点,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往更加趋紧的形势,在增大的人才供应和缩小的人才需求面前,不少大学生对求职产生悲观情绪,出现了焦虑恐慌、消极悲观和盲目屈就的不良就业心态,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调查发现,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不乐观、社会认知复杂、就业观念变化显著、就业途径选择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以及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究其原因,师范生的就业心理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因素的影响。鉴于此,要从学生和学校双方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就学生自身而言,一要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合理调适就业心态;就学校教育而言,一要加强就业指导,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工作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要实现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必须要与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相协调,更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还要围绕自己所带学生的专业特点、就业需求开展全程化、专业化的指导,才能为精细化的实施提供保障,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及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猛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制度、大学生择业观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而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生涯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