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老早就提出的语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而在师范院校,教还要使学生会教。因此,在中师语文教学中,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全过程不仅要体现师范性,还要突出示范性,要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教”。示范性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所谓示范性,就是指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但在思想品椅上影响学生,还要在教学上(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并通过学生的认真学习,培养思想素质好、知识渊博、有较强的从教能力的未来的合格教师。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态…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是个多层次的概念.据此本文首先概括阐明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包含的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叶老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对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价值.作者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学科教育改革整体性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着力培养自学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变“教”之有限为“学”之无限,学生才能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有作为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 :凡为教 ,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使学生在智力、能力、素质等方面逐渐提高 ,具备自学能力 ,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 ,我们许多教师努力探索 ,力求将叶老这一指导思想融入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目前学生重理轻文的现象寻找原因 ,其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可从两个主要方面寻找原因。首先就学生方面而言 ,有以下几点片面的认识 :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认为学习语文没有前途 ,他们中不少人抱有崇高的理想 ,美好的愿望 ,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两项专业技术 ,将来走向社会以派上用场 ,可…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阅读课的“最终目的为:(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即“教是为了不教”。传统语文课,教师以讲课本为主,学生当听众和记录员,依赖性强,有诸多弊端。1994年4月第一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教材编排遵循以基本训练为主体的阶段性训练程序的原则,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相结合,分单元安排。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突出能力训练,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阅读是获取信息,写作是输出信息。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会到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习作,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找准契机,渗透写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7.
“先要教者将谬误的观念改正”──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张峻岭语文教育改革是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是叶老的一贯主张,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老关于改革语文教育观念的思想,大体可从初露锋芒──...  相似文献   

8.
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两个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不是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自己能够学习了,不需要教。世界上的事情学不完。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根据中师培养的目标,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体现师范性特点,切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能教”,即为小学培养自己能写,又会教写文章的师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目前,各种教材中大体提出观察、采集、感受、想象、思维结构、语言表现、修改等几种能力,其中观察采集与感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读、善读、勤读。我们根据叶圣陶同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语文课重在引读”的主张。所谓“引读”,就是要改变“以教师逐句讲解为主”的“注入式”,继承和发展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采取在教师启发诱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诵习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引读,逐步地养成学生运用语文的习惯,“最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叶先生的教学思想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说的:从事“教”的活动的是教师;“为了不需要教”,是“教”的目的,是教师活动的依归;但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讲的,即学生在接受“教”的过程中,要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教学、教学”,无非教与学二个方面相关相因.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虽众说纷纭,各具特色,但最根本的要点还是教学生以方法;从学生方面说,就是学方法.教方法的好处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找出理论根据,即可以语文教育泰斗叶圣陶先生的二句名言为证:一句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句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把教材看作例子的观点,长时间并不为许多人接受或实行.从目前现状来说,是应该还例子以本来作用的时候了.教材无非是为教方法而设的例子罢了,教方法,才是教的本意.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这个材料,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或写作的方法,使学生自己会运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4.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懂、会、熟的过程,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多点拨,既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1.概括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炼、准确的文字,把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它是构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总览,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整体印象,教师要善于指点阅读的门径,或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力求使学生对材料的准确把握,找准概括的方向。二是顿悟,透过材料领悟高一…  相似文献   

15.
林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课是林业中专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中专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是本世纪初直到目前,一直为从事林业中专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所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和任务的认识,关系到这门学科的教材建设、教法运用甚至整个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的根本问题.那么林业中专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培养林业中专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中国当代著名的语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  相似文献   

16.
田野 《新天地》2011,(8):84-84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得目的是以培养人才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的教育。而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学”而不是“教”。  相似文献   

17.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以语文教材的教学单元为依托 ,以学习方法指导与训练为主线 ,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开放型单元教学模式 ,又称“四步骤八课型大单元教学模式”。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和“大语文”教育观。其理论依据是生理学、心理学、认识论和系统论等基础科学 ,旨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全面提高素质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然而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笔者在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它涉及语文的各个领域。现在,语文教改不断深入,遇到一些新问题。其实“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这些问题叶老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可见学习研究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改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我认为,当前,中学语文教改中存在着如下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一、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培养能力当前,传统的“授业、解惑”的教学观使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把传授知识当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苏联凯洛夫的教  相似文献   

20.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多但说理不自,系统性强而规律性差。往往被认为是一门只好“死记硬背”的课程.放教师教起来枯江,学生学起来苦恼.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觉地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达到的,兴趣和好奇心是获级知识的重要前提.据此,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去理解教材,把知识学到手;同时尽可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下面谈一些我在这方面的作法和体会: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国古代教育著作《论语》中说:“不惯不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