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中有大量古代医学术语、概念以及借用医论的理论阐述,其《定势》之“势”亦在此之列.刘勰把文学作品比作人的生命体,并在类比思维基础上借助医论建构了生命体之“势”.“势”指由情、辞、气、意、宫商、朱紫等构成的生命体所显示出的一种整体效应、状况或特征,一种和谐健康之美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活力、感染力、生新潜力.有刚柔、奇正、雅郑之势,有总一之势、兼势,有离势、讹势、怪势.鉴“势”之法是从望闻问切四诊法类比性发展而来的“六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王元骧一在认识文学的“人学”特征方面,我国的古代文论是可以向我们提供许多值得借鉴和批判吸取的思想资料的。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传统文论不同:西方传统文论是在古希腊以来的知识论的哲学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柏拉图否定文...  相似文献   

3.
说“势”     
杨国荣 《文史哲》2012,(4):83-91
"势"既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又可以视为包含普遍理论内涵的哲学范畴。作为具有普遍内涵的哲学范畴,"势"与人的行动以及实践过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本体论上,"势"呈现为包含多重向度的存在形态,以人的行动和实践为视域,"势"则可以理解为人的行动和实践活动由以展开的综合背景或条件。从中国思想的历史演进看,对"势"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此后这方面的讨论绵延不断。不同的学派、人物从各个侧面对"势"的内涵作了诠释,这些阐发与诠释为我们从更普遍的层面把握"势"在行动中的意义,提供了历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王威威 《兰州学刊》2011,(11):11-14,21
"势"是韩非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复杂的意义。韩非为了回应当时学者对慎到"势之足以治天下"的攻击进而论证"贤势之不相容"、"势之足用"的观点而将"势"区分为"自然之势"和"人设之势"。"自然之势"并不是学术界一般所讲的"世袭的王位",而是指不可改变的事物变化的趋向,包括社会的变化趋向。"人设之势"存在于纯政治的框架内,指君主由于其所处地位而拥有的权力和权势,以赏罚的权力为主要内容,也就是韩非所说的"二柄"。  相似文献   

5.
周永坤 《河北学刊》2013,33(1):162-167
早在夏代中国就有惩治请托的先例,制定法中的请托专条源于《汉律》,为魏、晋、南北朝所沿袭。请托法大备于唐,宋、元、明、清历代虽有增删,但基本内容沿用不改。请托罪中的请托对象是官员,请托人是一般社会主体。请托行为是一种作为,包括请托与被请托。请托的特点是请托人与被请托人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合谋枉法,谋取非法利益。中国古代的请托法律后果以刑事责任为主。时下中国官场请托成风,它不仅严重腐蚀了公权力,也严重侵害了公民权利,造成政府威望的严重流失,是当下官民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但中国相关的立法却位阶太低,且对请托行为过于放纵,因此,借鉴古代的请托立法,将严重的请托行为入刑是适当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转型在深层基础上取决于语言变革。殷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学的古代转型最终可以归结为“前古代汉语”向古代汉语的转型 ;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最终可以归结为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型。从语言上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古代性”源于古代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源于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古代科学不是概念的表述,而是凝结在物品设计、制作工艺等等之中的知识内容。研究和评价这种科学认识,无疑需运用现代科学概念对其技术机理加以解析,否则,无从说明其中涉及何种科学认识问题,更难评论它们在科学史上的价值。但这种解析必须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在此,有几个界线需注意划清。  相似文献   

8.
竞争与谦让——中国古代“争”“让”范畴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与谦让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中国古代通常称为“争”、“让”。我们的先哲通过对“争”的考察 ,达成了“争则乱、乱则穷”的共识。他们的学说在制度和思想两个方面排斥“争”。同时 ,他们又提倡“让”德 ,力图实现社会的和谐。考察古代先哲关于“争”、“让”范畴的论争 ,分析其利弊得失 ,对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代中国社会 ,如何处理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势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势差”杨军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似乎还是停留在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上,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够。对此,笔者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旅游...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九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承万(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今天晚上,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文艺理论座谈会。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回顾和展望的问题很多。但升温较快的热点,似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现在,我们就这个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  相似文献   

11.
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界开始了对新时期十余年理论喧器的反省:百年来西潮的涌入,直接、间接、公开、潜在地塑造了中国当代文化;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纷纷走场,将许多历时性的学术派别共时性地展呈于中国文坛,可以说,中国文论家的学术视野从未像今天这样宏阔,他们的概念术语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然而他们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踟蹰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窘困境地。冷静审视当今文论界,有三种力量交汇于同一期待之中:一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它被置于饱受西学熏染的、操着现…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的决策虽然免不了个人决策,或者仅涉及两个人的对偶决策,但大多数决策都是组织决策,即由群体做出的决策。因为一个正确的决策要在占有大量和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和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全面地进行这项工作,个人常常是力不胜任的。况且,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所以,有人说:“在任何决策情况中,最大的未知因素是实际决策者”。显然,是什么使一个人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行动,是什么使我们每个人用特定的方式处世(这自然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有关),往往是难于弄清楚的一个谜。这样,单靠个人进行决策工作,必然会增加决策的不确定性。例如,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带着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势必产生偏见。再如,决策者可能因过去熟悉有关人或组织的优缺点,然后就转移这种情感于现有对象,从而造成判断错误,等等。所以,现代的决策科学重视组织决策,注重对组织决策与决策组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源 《船山学刊》2021,(1):97-104
“势”及“势治”因为涉及君主权势,往往与君主的个人性挂钩。但事实上,韩非包括“势治”在内的政治学建构,旨在塑造某种政治权威。在权威的效力影响下,臣民自发地趋向于“富国强兵”的共同体目标。权威并非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权威的效力指向的也并非君主之私利,由此,“势治”呈现出公共性和客观性。此外,“处势”的主体乃是平常的“中主”,这就排除了君主个人性因素在治理中的作用,将治理的关键归结于制度,这体现了先秦黄老和法家的制度治理精神。对韩非“势治”的整体性分析,有助于重新审视韩非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其法哲学中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杨俭 《中文信息》2013,(9):111-112
德育工作是培育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工作,尤其在当前思想日趋复杂、风气日趋多样的社会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更加需要强化中职德育工作。本文从“势”这个独特角度,就“颓势”与“优势”、“破势”与“立势”、“乘势”与“驭势”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宋以后文化人意识到小说的兴起与“史统”的崩解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而“道统”又是“史统”的内在核心构成之一,“史统散而小说兴”的命题必然暗含着“道统散而小说兴”的结论。只有“一道”、“一说”的世界不会有小说,小说只能在“众道”、“众说”纷纭的背景下才可能产生。这意味着小说与纷纭“众道”、“众说”之间有内在依赖性关联,它对后者保持着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之一,礼乐制度的形成以及人们对此观念上的认同,是中国古代文明成熟的标志之一。“乐教”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居有显著的地位。“以乐寓善”、“美善相乐”、“乐治人心”,追求善美统一,倡导人与天地和乐的人格美,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乐教”的德育功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境界和德育思想的特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善和美追求的情趣与韵味,构成了中国古代伦理文化自觉的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关于“乐教”的德育功能的理论中,包含有不少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颇有启…  相似文献   

17.
和生理念原是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老子阴阳冲和规律是对万物“生”的本质的揭示。在阴阳冲和规律中,冲和是基点,同样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统一是基点。正是立足于这个基点,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原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必将更强劲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刑”字,不但指加于个人的体罚,并且有用兵、征伐的意义。古书中这类例子很多,如: “兮甲盘”:“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毋敢不即市,毋敢或人蛮宄实,则亦刑”。“国语、晋语”:“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夫战刑也,刑之过也。”“国语、鲁语”:“刑五而已。……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朴,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周礼、秋官、大司寇”:“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  相似文献   

19.
古代侠客文化与现代网络游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侠客文化以其广泛性和丰富性在普通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一席。如果说“义”反映的是侠客文化的道德内涵,“武”则是这种道德内涵得以外在实现的必要途径,二者共同构成了侠客文化的主要内容。现代网络游戏的出现,给中国人的侠客情结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空间。壮大网络游戏产业需要民族文化,尤其在日本、韩国等网络游戏大举向我国市场扩张之际,要在游戏文化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侠客文化必将成为网络游戏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东汉崔瑗的《草书势》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开篇.本文对它的内容、结构、观点、文本模式、思想缝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对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势”进行了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