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结合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名观点"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的公共性以及"经济人"的本能追求阻碍了集体行动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分析"经济人"的社会属性,挖掘人类的"伦理"需求,建立集体成员间的信任以及激励集体成员可以实现集体行动困境的伦理超越。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环境是全社会的公共物品,需要社会中的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来获得。但是,如果没有选择性激励机制,集体行动往往会陷入困境,即所有成员都搭便车等待他人行动,结果集体物品得不到满足。我国当前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正存在这种困境。社会大众、企业组织、各级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搭便车现象,在选择性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势下,使得环境公共物品得不到有效地供给。政府的责任便在于加强环境管理职能,为各类成员提供有效的选择性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乡村社区性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行动出发,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证探讨,认为一个乡村社区要实现社区性公共物品的有效自主供给必须依赖这样的社区基础:既具有内、外社会关联,又具有一个公共权威中心。其中内部关联能使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或多个功能不同的共同体的联合,建立在共同体内部的规则、意识、道德等能够构成一个激励的环境,克服社区成员在集体行动中的困境,形成公共物品生产中一致行动的能力;外部社会关联能使一个乡村社区从外界获取资源和行动能力,而公共权威中心是使社区成员各种利益相关化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集体行动逻辑为视角对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困境进行分析,原因有:"搭便车"导致村民环保意愿与环保行为的悖离;村集体规模制约着村民治理环境的协同一致;村委会缺乏农村环境治理的博弈动力;乡镇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分利集团。对策是:突破"理性-经济人"假设,以现代乡贤为支点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实行"微自治",提升村民集体环保行动的有效性;采取选择性激励,激活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动力源泉;强化制度创新,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梅花拳及义和团运动史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搭便车"理论,从社会学视角探讨了梅花拳在义和团运动中的社会动员机制.研究认为,梅花拳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小组织结构、准家庭网络和独特的情感、符号及话语,有效克服了集体行动中普遍存在的"搭便车"困境,成功实现了对拳民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6.
农村贫困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行为理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制度支持、资源支持和情感支持角度梳理社会支持理论,并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与行为困境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现象提出社会支持理论化解其行动困境的机制在于发挥社会结构中惩罚与规训作用,减少搭便车现象;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激发集体行动的有效性;尊重个人感受,促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由对立向统一转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基层治理的发展,城市业主维权行动已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社会运动,是业主自治的良好体现,但是在集体维权行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境。本文通过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分析了城市业主集体维权行动中的"搭便车"行为,并提出选择性激励等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保证业主的整体权益得到维护,推动集体行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论述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在奥氏看来,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它说明了共同利益并非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由于没有明确地论述集体物品的非竞争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集体行动的逻辑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9.
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论述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在奥氏看来,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它说明了共同利益并非集体行动的充分条件。由于没有明确地论述集体物品的非竞争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集体行动的逻辑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战略规划本质上是"行动过程",它不仅指战略规划的文本,更是指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完整过程。大学战略规划过程其实就是行动者(规划相关人)参与规划行动的过程,集体行动成为大学战略规划的内在要求。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是获得行动者(规划相关人)的认知和遵守而实现了其预期效果的状态,是行动者(规划相关人)对规划普遍性地认同和遵守的程度。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可以发现,大学战略规划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大学战略规划的自由行动者缺席和大学战略规划的政治市场失灵,而正是集体行动的困境导致了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问题。对此,需要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认知层面三个层面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消解大学战略规划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