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民族神话,一种叙述和思维方式,与世界主要族裔的日耳曼神话、埃及神话和印度神话,在民族文化特征,叙事视角与主题的展现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比较神话学的视野下研究希腊神话,立足广阔的文化世界,将能够看到世界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共同因素,并由此认识人类原始记忆中的共通点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13,26(3):I0001-I0001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以“神话原型与文学治疗”为主题。进入21世纪,中国人文学界的神话学研究在本土文化自觉的激励下,借用人类学知识范式进行了知识创新。这些研究为世界学术提供了独到的洞见,贡献了中国式的经验和智慧。叶舒宪《玉礼器作为祖灵象征》的文章既是为张开焱《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一书所作的序,同时也对书中所提出的中国神话的神话叙事受祖先崇拜的制约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张柏然以西方翻译理论为参照,探析中国翻译理论的民族特点。他的比较译学研究主要围绕追溯中西译学根源、梳理译学现代发展、打造中国特色译学理论三个方面展开,旨在通过辩证地吸收西方译学研究成果,实现中国翻译理论现代化,为构建普遍翻译学作出贡献。张柏然在构建中国译学的理据探索和论证中,体现出少有的开创性、前瞻性和世界性。他的比较译学理论始终把握和放眼中西译学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强调古今参照,中西融通,不仅打造“民族特色”,更为普通翻译学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8日至3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文艺学博士点、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与世界价值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学界前辈徐中玉、钱谷融,著名学者曾繁仁、刘梦溪等近百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以“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与世界价值”为主议题,对“中国美学与江南文化(或其他区域文化)”、“中国城市文化与当代美学的理论与实践”、“世界价值框架下的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等专题进行了交流对话和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学者们认为,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如何挖掘不同区…  相似文献   

5.
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共17册,致力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神话学建设,在百年学术史梳理、母题索引数据编码模式的建立等方面为神话资料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行了大小传统的划分与文化符码的编码等理论创新,为引领中国神话学发展、拓展中国深化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苏雪林教授以比较神话学、比较文化学的慧眼,对屈赋进行长达50年的东西方跨文化研究。居世界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解读饶有生气的战国文化与屈原作品,揭示屈赋中罕为人知的奥秘———丰富的域外宗教神话痕迹。这种宏观与微观的多视角立体研究,扩大研究资料范围,不蹈前辈学者在中国经史故纸堆里皓首穷经的旧辙,着眼于世界文化意识的治学路线,寻求人类文化与文明发祥源点的研究方法,无疑是现代的、科学的,为屈赋研究做出开创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过程中,日本都占据着重要的中介地位。铃木大拙以日本禅学为基础阐释中国禅学、道家思想,冈仓天心以日本“寂”美学通释禅学、道家思想与日本茶道,并以日本茶道为基础阐释中国茶道,这二人的思想在西方传播甚广。受此二人影响,罗兰·巴特以日本学者为渠道,透过日本学者的中国文化观念来观察和认识中国文化,并以此建构他的文化理论。文化上的影响不只是点对点的线性关系,学者皆处在一个互相影响的“多元网络”中。中国学者须具备“多元网络”思维与“世界学术中的中国”视野,正视中西交流中的以日观中现象,反思中西对话之间的日本因素,辨明以日观中遗产中的成果与糟粕,扬弃日本这个中介因素,在直接交流中真正全面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实现文化汇通。  相似文献   

8.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羌教授是一位长年从事中西戏剧文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与民族戏剧学研究的专家,十余年来他撰写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书,在民族学、戏剧学学界享有盛誉。新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民族戏剧文化大视野》是他在上述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更为优秀经典的学术专著,为当今方兴未艾的民族戏剧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学科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创世神话比较的视野中 ,笔者对鲁迅《故事新编》中取材创世神话的三篇小说《补天》、《奔月》、《理水》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神话人物形象既对东方人神和谐的价值取向有所继承 ,同时又体现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每种语言都有其明显的文化特征。古希腊罗马神话无疑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一朵光彩绚烂的奇葩,作为英语文化中的一支伏流,其影响面之广、程度之深难以尽数。本文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在日常英语词汇中的“影子”谈起,抛砖引玉,进而谈及到在英语中品味神话人物所带给西方人的意识习惯,以及在不同角度的诠释下,古希腊罗马神话具有常解常新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高扬理性与科学的旗帜,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现代作家却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讨的双重维度上对古老的神话资源极为关注,并形成包括文学价值、现实意义和信仰功能在内的神话功用观。在文学价值层面,神话作为文学源头的元典性价值得以重新确立;在现实意义层面,现代作家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思考紧密结合;在信仰功能方面,现代作家借助神话中蕴藏的强大信仰力量融注了启蒙的时代追求。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功用观既是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秉持与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现实思考与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拥有许多可贵的观念,群体观念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希腊神话的对比以及儒家思想来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群体观念及具体表现,并分析了群体观念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揭示了神话中表现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精神以及神话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性格,指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及人文条件导致希腊和中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详细对比分析,阐述了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差异及其实质,以及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以促进文化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日本神话是一种世界起源神话 ,它包含着以男女生殖方式而产生世界的一种思想 ,日本神话中存有许多中国神话的痕迹。本文通过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在诸多方面的异同点的探讨 ,试图说明日本神话的文化渊源与精髓  相似文献   

18.
蒋观云是"中国神话学的开创者"。蒋观云将神话作为救国救民的有效工具,以神话研究寻求中华民族的共同渊源和文化记忆,唤起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这是一种基于"民族"视角的神话学思想。蒋观云的神话学思想在清末时期非常典型,使神话学从肇始之初就彰显出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话如何重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如果说19世纪是西方理性宣布神话消亡的世纪,那么20世纪可以说是神话全面复兴的世纪。神话所内在的人类文化基因,决定了神话即便远离人类神话时代依旧“神力”无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诗性智慧,也为人类提供了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这也就是神话不断为人类世代重述的根源。那么如何重述神话,如何聆听与重解神话的谕旨呢?这正是当下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适有"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之称.他是明确把中国新文化运动比附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人,并参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变革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中国新文化运动,进而在人的觉醒,文化的复兴与创造等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