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文引用了帝国主义时期沙俄政府关于西藏问题的许多秘密外交文书。这些外交历史文件对于研究沙俄侵略西藏问题很有参考价值。不过,作者对西藏历史的叙述,多处是极其错误的。例如,作者把西藏同中国分割开来,把中国说成是西藏的“历史上的宗主国”;把中国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的统辖关系说成是什么“保护关系”,而且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建立的这种关系;把西藏说成是一个“国家”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根本违背了西藏历史的客观发展,是西方帝国主义观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赵城金藏考     
藏经即佛经。分经、律、论三藏。据《开元释教录》所载,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在汉朝就传入中国,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经历代翻译和中国佛教徒著述,到唐代开元年间,已有一千多部,五千多卷大藏经。其后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吐蕃入滇路线及时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势力南下入滇是其东向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地区性的特点。吐蕃入滇用兵路线是循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河流南下,进入滇西北的时间当在7世纪50年代初或稍前。  相似文献   

4.
吴羽 《晋阳学刊》2009,(5):88-91
世俗人所穿的道服,无论从式样来看,还是从人文内涵来看,都是源于道士所穿的常服。晚唐五代逐渐渗入世俗服饰领域,北宋则成为世俗人士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普遍穿着的服装。这标志着道教对社会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同时,道服在被世俗人士接受的过程中,无论是样式,还是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变异,世俗人士对道服的样式、象征意义又做了选择吸收,削弱了道服的宗教意义,赋予了道服非常世俗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加入同盟会何者在先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一说秋瑾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沈瓞民《记光复会二三事》(《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137页)均持此说。另一说秋瑾先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李新、孙思白主编的《民国人物传·秋瑾传》、徐双韵《记秋瑾》、郑云山编《秋瑾》,均主后说。何者为是呢?实有考辨的必要。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分歧呢?我以为其源盖出于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浙案纪略》上卷第二章《党会原始》云:秋瑾“始于某某等十人,在横滨相结为三合会。至同盟会成立,即又入同盟会。……比返绍兴,复由徐锡麟之介绍,乃又入光复会。”照此看,秋瑾是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但同书中卷《秋瑾传》又云:“瑾(自日本)既返沪,即谒元培于爱国女学校……由沪旋绍,见锡麟于热诚小学校,锡麟即绍介瑾入‘光复会’,是为乙巳六月间事。”按,同盟会的成立,在这之后的是年八月,由此看秋瑾入光复会  相似文献   

6.
从藏、汉文史料相结合的角度分析,7世纪前的藏地上古史主要包括5件史事,即人类起源、内四族与外四族、世界的形成、王统的由来以及藏族的族源,作者对这5件史事进行了具体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孔颖达世系及入唐前行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明 《阴山学刊》2003,16(5):63-66
孔颖达为孔子第32世孙。下博孔氏出自关内侯福七世孙郁,后汉冀州刺史。汉下博南部,隋、唐分属冀州衡水,故为冀州衡水人。孔颖达有子三人,孙二人。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起,教授乡里。炀帝大业元年,32岁时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九年,以杨玄感之祸,避地虎牢。十五年正月,太尉王世充开府,悉取隋朝显官、名士为太尉府官属,孔颖达以太常博士造禅代仪。郑开明二年(唐武德三年),为郑太常博士。次年,孔颖达入唐。  相似文献   

8.
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草案为研究文本 ,对新中国民法移植 1 92 2年《苏俄民法典》模式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考证。研究表明 ,新中国一些重要的民法制度和原则———民法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公民为民事主体、强调国家财产的不可流转性、注重保障国家财产所有权、计划合同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债的实际履行原则———都是移植苏联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的结果 ;同时 ,法定继承人范围及被继承人配偶的继承顺位的确定也受到了影响。虽然新中国第一次民法草案并没有全盘照搬苏联模式 ,也并没有即刻形成正式的民法典 ,但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9.
史籍中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护送成员以及路线记载语焉不详,根据新见文献考证王涛可能是文成公主使团重要成员之一。贞观十五年(641)前后,唐蕃古道北线地区民族矛盾复杂、激烈动荡。护送队伍重要成员王涛熟悉唐蕃古道南线的情况,又有唐蕃相接的地利之便与唐军威势之胜,因此经唐蕃古道南线入藏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西藏王统纪》和传统藏戏《文成公主》中关于入藏经历和路线的记录符合贞观十五年左右四川松州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可考地名则直接指向了唐蕃古道南线区域。结合敦煌古藏文文献,可以看到文成公主一行在通过唐蕃古道南线进入吐蕃后并没有继续前往逻些,而是绕道北上进入青海与松赞干布会合,再经唐蕃古道北线西段最终抵达逻些。  相似文献   

10.
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弃隶赞,以敦睦蕃、唐关系,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正如金城公主所自言:“奴奴降番,事缘和好。”她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在蕃、唐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双方的和平友好不断增进。她入藏时,“杂伎诸工悉从”,使...  相似文献   

11.
论文成公主入藏何耀华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实现唐、蕃和亲,在中国封建社会“和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之地位。”和亲”一词,早见于《周礼》、《礼记》、《左传》等先秦之古籍,但其意义与西汉以后的不同。如《周礼》曰:“五家相受相和亲”[1],意为五家相亲...  相似文献   

12.
马泓波 《晋阳学刊》2002,(2):99-100
法律意义上的凌(陵)迟,是一种用刀脔割受刑者的肌肉和肢体,去其脏腑,使其缓慢死去的刑法。明、清时此刑常用,到光绪三十一年时废止。但是,对于它正式成为法律条文的时间,后人争议颇多。有关“凌迟入律时代”的众家之说如下:1.五代说。南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五:“五季多故,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王云海主编的《宋代司法制度》《旧五代史·刑法志》均主此。2.辽代说。清代沈家本《历代刑法考》:“《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与斩、凌迟之属……’。按: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面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机遇与挑战。以技术领先的现代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文化生态环境及维系民族生存的文化基础构成严重威胁与破坏,因此文化回归倍受期盼。特色文献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民族精神,对维系民族生存、加强民族团结、保障文化传承、保证文化安全与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生曾经三次入长安。开元十八年,为寻求政治出路,“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是为“一入”。天宝元年,奉召入朝,待诏翰林,是为“二入”。天宝十二年春,幽州之行归来,又有一次长安之行,是为“三入”。此三次中,“二入”早已为世所知,“一入”之说亦基本确立,唯“三入”之说,尚在探索之始。  相似文献   

15.
自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至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西藏地方,发生了几起少数农奴主贵族作乱边疆、破坏国家统一的事件。这是与我国西北准噶尔部反动贵族割据叛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持续数十年的边疆动乱之中,沙皇俄国阴谋通过准噶尔上层割据势力侵占我国西北部、北部边疆,并将其黑手伸进西藏。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朝政府继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和将沙俄殖民强盗驱逐出黑龙江、与俄国缔结《尼布楚条  相似文献   

16.
对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和路线,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关于时间问题,有“东汉说”、“初唐说”、“中唐说”、“晚唐说”、“初元说”;关于路线问题,有“中土说”、“吐蕃说”、“主流说”。本文研究了前人的各种观点,征之以文书,证之以文物,斟酌损益,权衡得失,认为佛教传入云南应在中唐,传入路线应有多种,既有中土、西域,又有吐蕃、骠国。关于南诏佛教的构成,本文认为,南诏佛教虽以密宗阿吒力派为主,但境内尚有其他僧人活动,所见胡僧、骠僧和蜀僧,也并非都是密宗派别。若把南诏佛教简单地净化为阿吒力一派,无异于自树藩篱,丢掉研究唐代云南佛教的许多线索。  相似文献   

17.
华工进入澳大利亚始于19世纪中叶,此说已无争议。但关于具体年代与日期,中外华人史学界却有不同观点。笔者根据在澳大利亚从事中澳关系史研究时发现的新资料,进一步论证了首批华工入澳的具体时间。文章从华工入澳背景,首批华工入澳时间的不同说法和记载前批华工入澳时间的新材料三方而进行了论述与考证。  相似文献   

18.
日藏宋元禅僧墨迹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藏有五百余件宋元禅僧的墨迹,墨迹的作者既有东渡弘法僧,也有未曾赴日僧,以临济宗杨岐派僧为主.墨迹种类涉及法语、诗偈、赞语、序跋、尺牍、印可状、疏、额字、牌字、道号、碑文、清规、铭文、赋、小传等.墨迹具有补遗与校勘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禅宗史、中日书法艺术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是否适应学校学科的发展和读者的实际需要,必须对馆藏资源进行适当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发现资源建设和学科发展及读者之间的差距.图书馆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方法很多,该文研究的对象是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研究数据取自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书目数据为近五年新入藏的图书量和图书的利...  相似文献   

20.
王永平 《人文杂志》2020,(9):118-128
刘宋、北魏对峙过程中,青齐地域入魏,诸医术人士应征北徙。自十六国以来,青齐地域为南北政权交替统治,造成了这一地域在学术文化、社会风尚诸方面南北融通的状况。就诸医者的地域来源与门户身份而言,多为来自河北的晚渡人士,多出自寒庶或为低级士族,也有来自江左之侨寓医术世家者。作为术艺之士,诸人深得北魏统治者如献文帝、冯太后、孝文帝、宣武帝信重,侍奉内廷,执掌医政。诸人于医术各有所擅,诊断治疗,多有效验,且总结医药经验,汇编医药典籍,或招收门生,传授医术,对北魏医药事业多有建树。由于统治者宠重,诸人所受物质奖赏丰厚,特别是通过加官、赠官与封爵等方式,诸人之门户身份、官职爵位和社会地位皆有提升,尽管诸人依然为医侍本职,即便如王显掌管财政、司法与监察等实职,也必须"仍奉医药",但相关身份、地位的提升,为其后人及家族地位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入魏青齐医术人士境遇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北魏鲜卑统治集团质朴刚健,用人上兼容并包,社会等级意识淡薄,重视实务伎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