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雯丝 《社区》2014,(26):9-9
读书有个习惯,如果买某位作家的第一部作品是喜欢的,那么通常会持续读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痞子蔡、比如安妮宝贝,再比如蒋一谈。蒋一谈在作家领域,或许不是那么出名吧,至少我先前是不知道他的。但是他的确算是当代短篇小说的先锋作家和领军人物,至少我是如此认为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作家中最富思想性、受西方思想影响最深的作家之一。贯穿有岛文学的一条纵线,就是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文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小说、剧本及文学评论之中。有岛的文学思想是他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有岛的文学创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包玉堂同志是仫佬族的第一位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是50年代中国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新星。无疑他是有艺术才能的;对他的创作成就和作品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但纵观他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和作品,我们又不能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就他的才能,他的创作成就应该比既得的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有强烈的古典中国情结。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古典中国的怀念和对现实中国的漠视。这种情结是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所无法比拟的,深刻地显示了中国古典文化对他深入骨髓的影响及他与同时代作家个性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祖远 《社区》2008,(19):54-54
作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是个“群聊”的地方,但作家虻于写文章,很少光顾这里。有一天,作家忽然身感不适,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富贵病”,打针吃药搞了几个月,作家觉得毫无效果。再没心思写作,作家开始出门散心。他来到了小广场,就听一个人眉飞色舞地在那里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大堂神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独具一格,别有风韵,堪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一朵闪耀着异彩的鲜花. 与其他俄国作家相比,列斯科夫的作品被介绍到我国是相当晚的.《大堂神父》成书于1872年,1983年才有中译本.他的中篇小说集也是在1985才在我国出版的. 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少有人知道列斯科夫的名字,即使知道,也往往把他看作二、三流的作家.发生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在作家生前,俄国文学批评界就没有对于他的作品的价值给予足够的肯定.列斯科夫本人就抱怨说,批评家只注意他那色彩丰富、鲜明生动的民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作家。他中学毕业后,当了十年的小学教员,然后又当过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因此,他有不少作品是写教育界,反映教师生活的,如《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和《倪焕之》等等。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被公认为是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的书写形成了一种"他者的镜像",在"他者"——汉民族文化的参照下,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的书写中呈现出异域风情化与历史化的取向。在创作的具体内容方面,异域风情化既是汉族作家作为"他者"的一种文化与审美的取向,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的映照;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书写传达出的是一种"他者"的观感和态度,无疑影响到了作品与历史对话的广度与深度。在创作的姿态与自我意识方面,汉族作家多以旁观者的姿态书写少数民族,并显示了相当一部分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文化表述中内在的自我意识。作为他者的言说,汉族作家只有承认自己是他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的立足点,客观地阐释他者认识到的异质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是最有成就的元杂剧作家之一.对于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历代评论家说法各异.而有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评价的标准不同.作家的文学地位,取决于他自身创作的成就,取决于他所创作的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客观的标准.对于关汉卿的戏剧地位评价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韩愈在文学史上不仅为中唐名家,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物。他本人为元和文坛的领袖之一,在创作实践中其诗文内容、功能、风格、技巧诸方面多有新变和开拓:诗歌的应用领域空前的深广;诗文风格趋向世俗、深微;援文入诗、诗文互补。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在唐音变化中的关键作用;而韩愈诗文在宋代的广泛流播、以及韩愈在宋人中所引起的巨大影响和争议,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他在唐音向宋调转变过程中的承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包括三个重点对象:选诗(先唐诗)、唐诗和宋诗。其论诗范围已涵盖到当时为止的全部诗史。朱熹特别重视选诗,认为选诗是后世诗人应该仿效的典范。他最早对陶渊明诗的平淡风格作出了准确的评价。对于唐诗,朱熹强调应以李白、杜甫为典范。他肯定李、杜诗中遵循选诗法度的、风格平正稳健易于仿效的部分。他虽然最为推重先唐诗自然朴素的风格,但并不一味的厚古薄今,对唐、宋的主要诗人多有肯定。朱熹的批评含有针砭当时诗坛风气的现实意义,对后代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揭傒斯是“元诗四大家”之一。他主张诗歌宗经明道 ,推崇儒家诗教 ,提倡古雅诗风。受此文学观的影响 ,其诗主要有时事言志和关注民生疾苦两类。前者在感怀言志中寓托了身世之慨 ,后者在反映民生疾苦中揭露了社会的动乱和元朝政治的腐败。与上述诗歌内容相统一 ,揭斯诗歌创作方法更多地表现为现实主义 ,而艺术风格则表现为古雅淳厚 ,具体而言就是 :善于叙事铺陈 ,写景古朴雅淡 ,着笔力求传神  相似文献   

14.
袁枚针对乾嘉诗坛学问化风气所露出的弊端,抗声提出诗主性灵,非关学问,反对在诗中填书塞典。但他又强调书笈典籍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他的一部分诗歌也颇有书卷味。袁枚本欲纠治乾嘉诗坛以学填诗的流弊,然而在乾嘉学风和诗风的影响下,他对诗歌学问化做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他的批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和妥协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格律诗的创作领域,诗人万龙生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他怀着对诗神缪斯一颗虔诚的心,真挚地歌唱出对诗歌、对生活、对情感的炽爱与感动,他的诗歌创作为促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唐文人中,刘禹锡的士大夫情怀是很突出的,因而其诗文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同样影响了他的词创作。政治生涯的受挫,使得作者选择了词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他的词表达了贬谪生涯的感受和思考,也充溢着对人生事物的哲理化思考。作者虽然明确提出依曲拍为句的词创作理念,但其创作实践依然还是以齐言为主,韵律上也和近体诗创作相类似。这些因素使其词有着明显的诗化倾向,但这并不是词人在词创作上的新探索,而是与他的士大夫情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谪守夔州期间,因为政治诉求的难以实现,刘禹锡更坚定地把诗歌当作心灵的栖居地,力图在诗歌创作的苑囿中多多耕耘与收获,以求弥补在政治领域里无所作为的人生缺憾。从咏史怀古诗的新拓展,到民歌体乐府诗的新探索,他在深受巴山夜雨滋润的艺术世界中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19.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郭小川建国后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川是以“战士诗人”著称的,但“战士”之语,实不足以概括复杂的郭小川。作为战士,他奋力献身革命事业,并创作了许多气势豪迈的时代战歌。但他又不是一个别人能够轻易驯服者,而是一位向往人格独立、力图以个性化的方式介入历史的知识分子。只是因个人及历史的局限,郭小川终生未能达到完整而独立的人格境界。郭小川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的诗文,更是关于文化人格、诗性精神等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