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895年,台湾由于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被迫割让日本,由此开始了为时半个世纪的“日治”殖民时期。殖民时期伊始,日本当时一批学者,其中尤其是以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冈松参太郎为首的法学家,在政府支持下进入“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等专设机构,对涉  相似文献   

2.
中庸之道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丘为了实现其“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精心炮制出来的反革命思想武器。概而言之,中庸之道就是鼓吹“过犹不及”,要“执其两端,用其中”。就是说,要把握“中”,就必须把对立的两端调和起来,“过”(超过)“中”,就等于“不及”(达不到)“中”。孔丘的这套理论决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特定政治内容的。他所谓的“中”,就是要人们完全按照周礼办事,不能有丝毫的违反和偏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子无所争”、“戒之在斗”,就是他“用其中”、“过犹不及”的理论在政治上的集中概括,目的就  相似文献   

3.
广东揭阳,一个对媒体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个中原因,其一是因为揭阳曾经混乱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其下辖的普宁,“毒品重灾区”和“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两顶大帽子曾如泰山压顶;其二则是因为那里的一位治乱的市公安局的传奇“司令”局长。到揭阳采访前,总是认为他的传奇颇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采访归来,记者却是感慨万千,只恨笔力太单薄,难以写下那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难以写下那一系列的传奇……打黑缉毒立一个传奇揭阳,这个曾经黑恶势力横行的地区,这个曾经贩毒猖獗的地区,呼唤着一位可以带领警民并肩作战改变现状的铁腕公安局局长。人…  相似文献   

4.
我看一个人的人品和礼貌,常常是看他怎样对待那些服务人员的态度。在一些地方,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很多人对服务员很没有礼貌。在日本,以前我还听到一些男人对女服务员会有“非礼”的行为!在中国没有这个情况。但在多数人不用“请”和“谢谢”这两个词,而且语调十分生硬、刻薄,好像发命令似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反腐成效显著,得力于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贪污调查局。此局直属总理办公室,局长由总统任命,向总理负责。  相似文献   

6.
题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名重八方的“礼仪之 邦”。古人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 则安,无礼则危,固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在居民交往中,特别是社区工作者 在与居民的交往中,以礼相待,是建设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台湾当局允许民众来大陆探亲,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两岸民间交流逐渐恢复,探亲、观光日趋频繁,贸易不断增长。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截止1991年3月,已有300万人次的台胞来大陆。与此同时,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参观访问者也日渐增多。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发展,衍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事法律问题。其中,大陆同胞要求继承在台死亡亲人的遗产,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针对这一问题,台湾“法务部”1988年9月函复台湾“内政部”的信件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大陆人民依法可继承在台湾死亡亲人的遗产。”①台湾“财政部”又于1991年1月3日作出正式决定:“凡经台湾地区法院判决确定,大陆地区人民只要检具亲属关系证明文件办理遗产税申报,可以继承在台亲人的遗产。台湾稽征机构均可受理、并准予扣除各项亲属扣除款。”②关于继承的具体问题,在1990年9月18日台湾“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完成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草案》)中作了详细规定。因而,就目前而言,大陆地区人民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取得在台亲人的遗产,但由于台湾当局人为地设置障碍,阻挠大陆继承人依法行使其继承权,在办理涉台继承中,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本文拟就这些实际问题提出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朱筱新 《社区》2012,(29):10-11
热情好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和风尚。孔子就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在迎来送往中,国人又处处体现了“礼仪之邦”的风采。古人十分重视人际问的相互交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非礼也。”既有来往,又有回访,才能表现礼节。因此,迎来送往就成为好客的一种礼节。从迎接宾朋好友开始,直至送别宾朋好友,始终处在一种热情、体谅、和谐的气氛中。  相似文献   

9.
要让千千万万的两岸亲人接上头得团圆,关键在于要建立通信联络。 当时,正值汪承运先生就任台湾“邮政总局局长”之职。为了两岸的父老兄弟的通信联络,汪先生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办法。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找个中介机构打开渠道呢?这个中介机构,必须让海峡双方均能接受。于  相似文献   

10.
《九歌》诸神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诸神,太乙居首。关于它的名称,先秦古籍中有着不同的写法,如“太乙”、“太一”、“太极”等,寻绎个中缘由,可能是这位“上皇”形成、发展及神格位移的不同标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太乙”应是它的原始面目。“乙”金文和甲骨文均写着,纵看为伏状人形,如果横视则呈屈腿仰卧状,类似齐国社神模样。《春秋》庄公三十三年:“公如齐观社”,三传皆以为非礼,而《谷梁》解释非礼之故曰:“是以为尸女也”。《说文》:“尸,陈也,象卧之形”,郭沫若说“尸女”即通淫之意,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0,(7):25-28
何大一,《时代》杂志1996年的年度人物,1952年11月3日生于台湾台中市。刚出生,他就得名“大一”。这个名字取自道教术语,寓意宏大的宇宙性。它反映了对孩子很高的期望。然而,台中是台湾一个偏僻安静的小地方;何氏一家住在普通的四居室里,后院有一个方便用的沟渠,农民从中收集化肥用于耕种。1956年,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思想家。他把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社会活动,都引导到社会的现实的需要中去。让人们的视听言动都符合时代的需要。有力地批判了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的禁锢人们思想的守旧原则。从而给儒家思想以新内容。本文仅就“仁”与“义”,“义”与“利”,“礼”与“法”等问题,简要的论证一下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仁”与“义”“仁学”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随着奴隶制的解体,人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思想。因为他专门论述人的问题,所以受到了思想家们的特别重视,伴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仁学也不断的具有新内容。荀子首先将孔子的仁学分为三个层次。“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  相似文献   

13.
论“哭”     
“哭”见于“三礼”,近二百条。礼之用何?《礼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札不成;教非礼不备;分争辩颂,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有五,吉、凶、军、宾、嘉是也。“凶礼”亦有五,《周礼》:“一曰丧礼,哀死亡;二日荒礼,哀凶札荒、人物有害之也;三曰吊礼,哀灾祸,遭水火也;四日桧礼,哀围败,同盟会则货,以史其所丧也;.h曰恤礼,哀寇乱,邻国相忧也。“凶”事致哀,各国皆然。唯我国古代,即哀哭亦当依制,不当哭而哭、哭而失度、哭而不在也哭之所、当无声而有…  相似文献   

14.
在漫画的国度里,有一位男人的名字不可或缺。他以自己都市化、雅皮、无厘头风格的四格漫画颠倒众生,他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抽离后的深刻再现,让每一个在其中看见自己的人都深深发笑,他更以知性风趣和时尚被誉为“中国最具知识分子趣味的漫画家”。这个男人就是我国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  相似文献   

15.
路尘 《中华魂》2014,(23):32-32
看到报纸上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名字叫“局长没有手”,只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背着手,后边跟着一个拿水杯的、一个拿包的、一个拿伞的、一个拿本子的,旁边两人在窃窃私语说:“告诉你个秘密,局长没有手。”看完漫画,我不禁哑然失笑,但又不能不佩服漫画家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讽刺得入禾三分。  相似文献   

16.
“敢,不敢也”之说。已为当前不少汉语辞书所采用,在古汉语教学中也都这样讲,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此说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须介绍一下此说的来胧去脉。“敢,不敢也”之说,始于汉代旧注: ①辞曰:“非礼也,敢?”对曰:“非礼也,敢?”(《仪礼·聘礼》)郑玄注:“辞,不受也。对,答问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三国时期吴国韦昭、晋代杜预继承了这一说法: ②(辛俞)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韦昭注:“敢,不敢也。言不敢忘死而叛其君,烦君司寇以刑臣。”  相似文献   

17.
金开来 《新天地》2016,(10):32-33
10月1日是国庆节,很多人的名字也跟这一天有关,“建国”、“解放”、“国庆”等人名在我们生活中都很常见,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国民中名字是“国庆”的就达40余万人. 这些人往往并不是因为生于10月1日当天而起名叫“国庆”,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情怀,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18.
立志“为人先”,“小意”改名“超兵” 贺超兵这个名字.当今中国广告传媒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贺超兵本来叫贺小意,超兵是他自己改的名字。小时候.他觉得”小意”这个名字不大气.太平淡了。上四年级的时候.他自己去派出所软泡硬磨改成“贺超兵“.这是因为小时候他看到身边的哥哥姐姐都是红卫兵.很风光.所以想要超越他们。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题目,想必你不是笑破肚皮就是跌破眼镜吧?谁会想改姓“硬”呀?我姓“阮”,“阮”正好与“软”同音。在我出生以前,姥爷就认为这个姓难取名,最好名字里有一个能与“软”相“克”的字。于是,他为我取名“阮克锐”。没想到,爸爸去登记户口时,工作人员一不小心把“锐”写成了“税”,我爸一念,“阮瞌睡”!这还得了!他急忙打电话请示姥爷,这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阮弋帆。一年级开学那天,老师让我们作自我介绍。我刚一说出自己的名字,下面就炸开了锅。从那天起,我开始被别人叫成“软糖”、“软锅饭”,渐渐地,我对“阮”这个姓氏有了厌恶的…  相似文献   

20.
菡子,小时候听父亲说起这个名字时,心里总会想起三角函数,想起背不完的公式,解不完的题目。长大后,才知道菡子这个名字的意义。菡萏是伏在水面的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自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意思。当时,菡子的父亲不许她的名字带有芬芳的气息,改为“涵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