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明小史》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是还应该看到其在艺术上的局限。笔者从《文明小史》缺乏深度的讽刺艺术、过于虚化的夸张艺术、作者过多地介入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粗糙、艺术结构的松散等方面力求对这部作品作客观的评析,希望对《文明小史》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2.
学界多以阮籍《咏怀》之十二为中国古代第一首抒写同性恋的诗歌,但阮籍此诗另有寄托,其用心根本不在龙阳之好。晋人张翰《周小史》才是诗史上歌咏该题材的首创。这首诗与盛行于梁陈之时的宫体诗有很深的渊源,其娈童题材及女性化描写对宫体诗中同类作品具有范式意义,折射出中国古代男性文人独特的性文化心理和男权话语的本质;而它对人的物化玩赏心态及铺陈描写方式也成为宫体诗的先导。  相似文献   

3.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是一部尚未被充分讨论的作品,当下研究它具有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两重意义。前人的研究历时地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共时地看可分为三种范式,已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是前人在国别文学视域下进行研究,较少从比较文学视域进行研究,使很多研究成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明治八年(1875),龙三瓦将标注史料来源与考异这两种方法首次同时用于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皇朝小史》的编纂。编纂方法的改进,使《皇朝小史》在"史实求真"方面超越了明治维新以前所有的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来看,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异国形象包括洋人、洋物和异域,作家以洋人形象反思“柔远”文化,以洋物形象表现晚清大量输入西方器物时国人缺乏辨别的能力,以异域形象表现追寻真文明的理想。小说折射出晚清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和李伯元的“边沿”书写心态。  相似文献   

6.
《文明小史》文本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并连和勾连的方式连缀故事(组),其叙事时空操作表现为同一背景时间中的空间位移,体现出社会全景式小说建构的艺术企图,具有民族叙事特质。小说官、民、洋人的人物结构隐含文明与落后对峙、交杂的叙述意义,表达着李伯元对近代中国社会情状与走势的主体认知和整体概括。李氏叙述显示其对本土与外洋关系的某种智性辨析和判断,体现出一种智性民族主义立场,属于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谱系。  相似文献   

7.
一、李光《小史》案始末 李光(1078-1159年),字泰发,号转物居士,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宋史》有传。绍兴八年(1138年),李光任参知政事,所论皆国家根本大计。秦桧与金义和,怕舆论不容,曾借李光之名以压制主战人士。及至秦桧倡议撤销淮南军备之时,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对生存镜像的书写冷峻、超然。本文从生命意识、苦难意识、死亡情结以及叙事策略等方 面对该作进行解读,并试图找寻一种解读和把握余氏作品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何孟雄是《工人周刊》的第二任主编,他以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工人周刊》呈现出新特点,为我党报刊业的发展树立了新风.同时,何孟雄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他以《工人周刊》为阵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对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晚清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型的重要时期,世变时变并没有降低近代学人对史学经典《后汉书》的阅读兴趣.阅读《后汉书》的读者群体较广泛,既有儒官、学养深厚的学者,也有一般的知识阶层.他们阅读目的各异,但都在阅读中呈现出他们对《后汉书》的反应和思考.更有一些人以研究的眼光阅读《后汉书》,晚清史评家对《后汉书》的阅读与批评,接续前人历史评论、史学评论的优长之处,对《后汉书》所叙述的东汉历史及其《后汉书》自身的体例、笔法、结构、叙述技巧、编纂思想等,皆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敢于纠谬补偏,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人日记中呈现的阅读实态和史学批评话语,展现了这一时期《后汉书》接受和批评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1.
晚清<大公报>广告的内容是以天津为首的北方社会生活的缩影,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立体地、动态地展示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从中领会到社会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生活风尚等多方面变化的特点,以此为近代地市社会发展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心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而司马迁个人特殊的个性气质也促使他深入到历史人物心灵深处与之交流 ,这两个因素使司马迁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心态。文章运用心态史学方法 ,讨论了司马迁对民族文化心理、帝王心态、社会群体心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3.
晚清思想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三大因素最重要:一是紧迫的民族危机,一是社会变迁,一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研究晚清思想不能不研究晚清社会思潮。《晚清社会思潮》一书从社会思潮去研究晚清思想,可以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晓薇 《源流》2011,(19):92-93
《工人》作者:于泽俊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7月内容简介长篇小说《工人》描写了三代建筑工人的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结合的笔法,从1919年"我"母亲出生写起,一直写到2009年,叙述了中国工人90年的生活历史,是一部全面反映工人阶级生存与生活状况的作品。其间有许多悲欢离合、催人泪下的故事。犯了错误来当工人的老红军,  相似文献   

15.
《纽约时报》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有关中国的报道,全面呈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情况,并为读者建构了一个"落后"、"觉醒"的晚清中国形象。"落后"中国体现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衰败和文化落后等方面;"觉醒"中国体现历史悠久及现代化改革方面取得初步进展等方面。《纽约时报》的晚清中国形象建构信守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充满理性、人道的新闻精神,深刻影响了西方主流社会"中国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按照短篇小说的特点,可以把《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分为三类:即故事式、盆景式以及横断面式的小说。通过这一分类,能够窥见《聊斋志异》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的生成轨迹,同时也为《聊斋志异》的研究提供了探求本事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思路。此外,异史氏曰对于小说的结构而言也非常关键,其成为一个情感的缓冲区,以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小说中过于峻急的孤愤之气。  相似文献   

17.
《喀喇汗王朝史稿》再版《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一书,分八个部分整体呈现喀喇汗王朝全貌,是在国内外第一部研究喀喇汗王朝的专著《喀喇汗王朝史稿》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作者在史料上汇通中西,方法上基于传统历史学方法又不拘一格对于诸多争论做出判断和论证,使得喀喇汗王朝这一历史陈迹更加充实和鲜活。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论语》《孟子》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世敦儒业的家庭环境,科举考试中的连登三第,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与积极参与,都使《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思想人格的确立和生存哲学的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真正构成了白居易生命的底色和根本。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续夷坚志》采用以小说存史的笔触 ,艺术地再现了宋、金、蒙交战的实况 ,有些作品表现出对这一段历史回顾的凄苦余韵。其关于战争描写的特点 ,在小说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人形象以道光、咸丰、同治三位晚清中国皇帝最具代表性。道光皇帝面对濒临崩溃,处于夕阳余辉时代的晚清帝国,勉强支撑危难局面;咸丰时代的晚清帝国已是大厦将倾,他只能苦心维持,艰难度日;同治皇帝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更多地作为国家象征符号出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大而傲慢、无知而自作聪明、创新中又守旧,想有所为而无所作为;忙碌地出现于婚礼、祭祀、觐见等各种仪式中,成为某种符号象征而非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伦敦新闻画报》在对中国皇帝的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图文互补、对比参照、立体动态等新闻报道和文学叙事手法,从而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展示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