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道德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维护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教育目标之一。人的认识是通过比较而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区别,进而鉴别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虽然西方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有着本质区别,但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反映一般教育规律的成分,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了解西方国家德育的特点,通过比较、鉴别、融合,可以加深我们对德育普遍性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促进我国德育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发展.不过社会规律的实现同自然规律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自然界起作用的都是些盲目的力量,而社会规律则寓于社会实践中,通过有意识和有意志的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于社会历史不能作出唯物地解释,以致如恩格斯所说:社会历史领域成为唯心主义的最后避难所.唯物史观的诞生,才使人们能够唯物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说明人的本质,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里驱逐出去.鉴于此,可以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发祥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人们如何界定艺术时,或许更应该关心他们为何这样界定。中西现代学者从人生的角度认识艺术教育的本质,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对艺术功效的具体讨论和论述则更能彰显艺术教育视野下艺术的特质与功能:艺术有助于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劳动,这已成为从古到今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生产力性质的不同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二者也出现过结合不紧、不相结合等现象,从而造成社会生产力和教育彼此孤立和不能协调发展,甚至遭到严重破坏。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性质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对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教育对不同性质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也是不同的。正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的这种内在要求,说明了学校…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深刻揭示和认识它们之间三种不同含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种含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紧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从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的社会属性来理解的。我们知道:生产力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则是反映人们在物  相似文献   

6.
人具有本质倾向,或具有自然倾向,而集体主义则是这种本质倾向(或自然倾向)表现之一。对这种认识,可能有人不同意,因为几千年的私有制社会,使人们的私有观发展到了最高程度,从而掩盖了人的这一本质倾向(或自然倾向)。人们都了解,人是社会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是“社会动物”。这种社会动物,是不能离群而孤立生存的。尽管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7.
杨敏  杨忠 《兰州学刊》2001,(3):62-62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德育、智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涉及面广 ,影响的因素很多 ,本文仅就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以供探讨。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端正教育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的社会存在的必然产物 ,是体育现象的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受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发展水平的制约 ,对人们的社会体育行为产生影响。人们站在不同角度上来观察体育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及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变 ,从而形成新的体…  相似文献   

8.
今天,人们已认识到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我们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最早;工业化以后,人们认识了能量;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这个因素。关于信息的本质和定义,由于信息科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还很不够,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概念,不同学派有着不同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三种不同的认识.这三种观点分别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性是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显著特征,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意识形态性.根据对意识形态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应起源子原始社会,经过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共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论本质     
<正> 认识客观事物,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使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事物的本质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定性,是间接的东西;而现象则是外露于事物表面的种种规定性,是直接的东西。人类认识运动的本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社会理想的认同与人们的知情意等心理机制相关联,以认同的内外因统一的性质、水平为基本参照系,着重讨论以下三种社会理想的认同形式,即胁迫性认同、诱导性认同和自主性认同。一、胁迫认同形式社会理想作为一种社会认识、社会观念或意识,必然要遵循社会意识形态的运动规律。我们知道,除了原始社会,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等级和阶段的历史。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人们有着不同的物质、政治和精神利益,一定的认识、观念和意识总是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目的的体现。而任一社会中的“统治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美学界有一种认识,认为艺术本真是对于生活本质的反映、认识、描写与表现,它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①文艺即使反映的方式不同,而目的却是相同的,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与科学相比较,文艺的特点只在于反映的形象性与审美性.人们通过对于文学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去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这种认识,忽略了艺术本真与科学认识的目的和本体的区别,使艺术本真的真相长期处于一种遮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生括观念的制约下满足其生活需要的活动方式。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生活方式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和成果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总是要受到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的。换句话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逐步认识自然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并从中争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因此,生活方式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人们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解放和自由。与此相应,生活方式的质也分别体现为两个不同的方面——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是由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谈话以后,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学习和研究,逐步在走向深入。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化认识,取得共识。为此,我想就下列问题谈点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江  周贝 《江汉论坛》2007,4(2):125-128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静态和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背景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相一致,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日益社会化的本质.总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化、大众化、生活化和全员化.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从实际出发,从现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它突破了只从所有制的角度来判断社会性质的教条主义的传统观念,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认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基于这样一种系统地、全面的考  相似文献   

17.
现象与本质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对它的认识,无论是在中间还是欧洲,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入门对这对范畴的认识相应地处于低级阶段,虽说人们不自觉地把它运用于战争和社会生活中,但那时人们还不可能从理论上加以阐明和论证,仅仅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哲学范畴也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近代哲学史中,对于现象与本质范畴,不同的哲学派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谷抒己见,争论不休,最终都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洛斯、列宁和毛泽东等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表达规律这一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影响着社会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的哲学概念中,对规律是这样表述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史进行分期,实质就是对教育本质在教育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各种形式的变化和发展阶段的分期。由于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不一致,因此,对教育史的分期也表现出各种分期方法。有的同志认为教育是属于生产力或潜在生产力,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有的同志认为教育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按生产关系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教育阶段。有的同志则按通史分期方法划分教育史。以上几种主要分期方法的探讨对促进教育史分期理论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都是站在教育史以外的某一点,某一方面的立场上探讨教育史的分期,因此难免带有片面性。如第一种观点,其划分的根据是明显忽视了文化的发展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改革的讨论中,人们对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材普遍感到不满意。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真正体现出哲学应有的方法论功能,而主要是提出了一些分析社会的具体结论。因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难免带有很大的变更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原理本身,不仅是体现一定社会历史观的理论,而且也具有方法论功能。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思维逻辑去分析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形成,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方法,或者说这些范畴、原理是运用一定方法的结晶。事实上,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且是所有的科学,其中包括那些实证科学,本身既在内容上揭示某种本质和规律,又内在包含方法的意义。人们掌握了这些理论,就以这些理论所具有的思维方法、逻辑范畴和思想内容指导人们进一步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在这个意义上,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