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信用危机的社会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信用首先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社会交往关系类型 ,对于经济信用危机现象的认识应当置于社会信用危机这一普遍背景中把握。经济信用关系是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特殊表达 ,其核心是权利—义务平等交换之交换正义。当社会制度性安排不能有效维护这种权利—义务交换正义关系时 ,则表明这个社会缺失正义的伦理关系 ,并有可能出现较为普遍的经济信用危机现象。  相似文献   

2.
1 .诚信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一种观点从西方世界发达的市场体制中相继发生了信用危机的角度 ,从美国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默克公司以及泰科国际、美林等公司假账披露对公司本身以及对整个股市的影响和经济的振荡方面 ,说明伦理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种观点认为 ,我国的信用危机主要表现为 :( 1 )大量企业任意逃避银行债务 ,银企之间陷入信用危机 ;( 2 )企业之间相互拖欠 ,商业信用呈萎缩状态 ;( 3 )上市公司信息失真 ,证券市场各种违规现象层出不穷 ;( 4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消费领域信用令人担忧。这些诚信危机已…  相似文献   

3.
朱晓磊  姚佳 《理论界》2009,(5):63-6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以警示.如何从微观着手预防危机爆发,如何以法律规制消费信贷,如何充分地保护个体利益等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金融信用消费者在消费信贷领域作为新的消费者群体日益规模化,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相应权益保护亦存在特殊之处.金融信用消费者保护理念本质上是由公平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等不同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4.
震惊世界的美国次袋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美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一金融海啸,并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金融法制分析入手,寻找其发生金融海啸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兰州学刊》2010,(1):64-67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多集中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力。不可否认,滥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由资本逐利本性和实体经济部门低利润率共同耦合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文章从分析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入手,说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载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必然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只是实体经济矛盾释放的形式,应对危机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美国的"价值攫取"文化导致价值攫取机制从国内传递到国外,从经济领域传递到金融领域.内部价值攫取机制为次贷危机准备了条件,美国金融霸权的累积影响则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导火索.应对次贷危机,既要有资产多元化、增加内需和投资等应急性措施,还要有优化贸易结构、刺激国内消费等中期措施.但根本性措施是优化全球性金融组织、完善全球金融法律、回归理性的人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信用是经济伦理视阈中的一种关系实体.在这种实体中,经济关系与道德关系在历史性的社会博弈基础上,凸现着两者之间围绕着均衡的复杂性变动.相对完备意义上的经济信用应该是经济关系及其价值与道德关系及其价值相互博弈而达于均衡的一种态势体现.现代性的信用危机的深层缘由就是对这种均衡的破坏.因此,重建现代经济信用必须回归两者之间的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8.
王林 《兰州学刊》2009,(1):206-20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对世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从美国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后果入手,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美国信用制度存在的漏洞,探讨此次危机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栋  于泽 《兰州学刊》2009,(1):197-201
自2007年以来,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始终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目前依然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文章基于信贷渠道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美国经济在未来可能的走势.研究表明,次贷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发生波动,但是次贷危机主要发生在虚拟经济领域,对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言,次贷危机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而且,美元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弱势,直到美国金融体系发现下一个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信用评级比喻为核弹(其实不如将其比作"脏弹",核弹不能使用,而"脏弹"则常被某国使用),旨在强调信用评级行业在国家经济和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特殊作用.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信用评级市场已被美国掌控,这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要重新夺回这种威力无比的新型经济核弹控制权,中国应大力发展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并使之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金融风险随金融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有人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信用的扩张,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潜在的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谈到经济时人们往往都说金融经济,甚至90年代以后金融危机也取代了经济危机而频繁发生。新的世纪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上个世纪末发生的金融危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危机大多发生在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危机集中在金融领域,以信用危机、支付危机为导火…  相似文献   

12.
当前正在世界蔓延的危机是一种特殊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引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因素,而不是实体经济因素.具体来说,政府疏于管理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形成了超长的金融链条;美国实体经济危机的设备投资调整因素尚未成熟;生产与市场的国际间均衡减轻了美国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才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的信用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信用危机与政府信用危机.从中西比较的社会学立场出发,中国当下的信用问题固然有着文化传统的伦理因素,但是组织层面的结构滞后应该是首要的动因.从以西方资本主义生成与发展为背景的经典社会学理论来看,现代社会分工很大程度上凸显了职业伦理之外法入团体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以法团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制度传统积极促成了"国家"与"社会"之良性互动与相互制衡,这应该是形成良好市场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刘升阳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43-46,107,108
自2008年以来,欧洲与美国等经济发达的西方经济体相继爆发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增长停滞,发展前景令整个社会堪忧。特别是如美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原经济强国,更是债务危机进而金融危机令世人大跌眼镜。那么这些国家危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所在,是表面上社会看到的国债发行危机、欧元经济体危机、金融问题,还是更深层次有关经济财富增长、制度认识和构建上的问题。欧美金融市场自二战以后的规制建设,经历了由"扶持"到"攫取"的深刻变化,其监管体系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规制变化引起的。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金融规制时应坚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震荡.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与放大机制.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和传导基础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三类住房贷款产品、三级金融创新链条和五层主体风险累积.其传导路径为: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金融创新过度和金融监管不力,而其深层的根源是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政府间政策博弈模型分析显示,在危机治理上,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不是最优的,唯有国际间的合作才是是次贷危机治理的最优途径.而在长期,为了从根源上杜绝类似危机再次爆发,只能谋求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深刻的经济伦理意蕴,体现了公平、正义、诚信、人与自然和谐等经济伦理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一系列经济伦理问题:社会现代化程度较低,社会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信用缺失成为经济领域的严重危机;自然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伦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因此应完善市场主体道德约束机制,建立新的伦理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加强环境监督和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是美国长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动力。从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到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金融机制随着市场需求以及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完善并发挥着重大作用,支持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文章通过大量的金融及经济数据指标的研究分析,探索美国金融可持续竞争力内在深层次原因,并且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经济计量的经验方法,验证美国金融体系是否存在可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信用危机"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我国传统的伦理型信用观念的内在缺陷。与西方契约信用观念相比较,我国传统信用观念的特点突出体现在理论来源、价值追求、适用领域、作用对象、保障机制五个方面的差异性上。重建我国现代信用文明的首要问题是促进我国信用观念由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栗明辉 《理论界》2010,(9):35-37
2008年发生影响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经济学理论上可解释为"市场失灵抑或政府失灵",确切而言,表面上为金融市场失灵,实质上为金融监管失灵。引申到经济法层面,立足于后危机时代,本文重新审视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并就应对策略从法律上提出了三点管见:让金融风险防控成为一种金融监管法律文化植根于金融监管法律的立法理念中;从社会金融治理机制方面妥当地发挥金融治理机制这一"软法"的"软约束力";强化金融领域信用管理立法,将金融领域信用破产落到实处,通过加大信用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有效避免金融领域信用失灵成为社会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