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用火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三峡是我国重要的化石人类遗迹分布区.也保存着很重要的人类用火遗存。在距今约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三峡地区古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石烹法”炊食技术。该技术的发明,使三峡地区古人类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煮食方法加工熟食的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该技术迅速向我国其他地区传播。三峡地区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人类演化地区,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类用火技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地方。  相似文献   

2.
三峡地区迄今为止共发现了8处人类化石地点。三峡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化石密集区。该地有距今约200万年左右的欧亚大陆早期人科成员,也有距今1万多年的晚期智人。从早更新世早期至晚更新世晚期,三峡地区基本形成一个较连续的人类"演化链"。客观总结、科学规划三峡地区古人类研究工作,是三峡地区人类化石资源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保山古猿化石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月9日,在云南省保山市羊邑煤矿清水沟煤层中发现了古猿化石。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被有关专家认为是填补了古猿向人进化的缺环,对人类起源及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保山化石的发现,弥补了禄丰古猿到元谋蝴蝶古猿演进阶段间的重大化石断缺,一方面使中、上新世古猿化石终于得以系列化,进一步证明了在云南有古猿向人发展的系统历史。另一方面保山作为云南第四个古猿化石地点,扩大了人科化石的地理分布,进一步表明云南无愧于“古猿、古人类化石宝库”的美喻。保山古猿化石的出土,为人类起源亚洲南部说、滇中说提供了极其有力的新证。  相似文献   

4.
"奉节人"的发现,证明三峡是人类重要起源地之一 2001年11月19日,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教授,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研究员,国际第四纪委员会亚太地区地层分会委员,中华炎黄研究会史前委员会主任黄万波先生在山城重庆发布新闻:科考队在重庆奉节天坑地缝景区内的"兴隆洞古奉节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云雾乡海拔约1100米的1号和2号洞内,发现了巨羊、硕箭猪、双角犀、大熊猫等3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5.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6年以来,云南元谋县内竹棚村和小河村,先后发现了距今三、四百万年前的蝴蝶腊玛古猿和距今二百五十万年前的东方人。从此,元谋人的故乡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因为这次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的缺环,是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其意义不亚于北京猿人,因而滇中将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类起源中心之一。 众所周知,腊玛古猿是人科中的成员之一,是形成中的人的代表,人类的远祖,已具有许多近似人的特点,它们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学会直立行走,能用前肢掌握木石之类的天然工具,经过长期的磨练,双手变得灵活自由,奠定了向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嘉荫县城西部,总面积38.44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晚白垩政恐龙化石及其伴生的动植物化石为主。地质公园含有晚白垩世(距今8800至6500万年间)丰富的恐龙、腹足类、鱼、昆虫、龟鳖类及植物等化石,产化石地层剖面完整,层序清楚,层位稳定;  相似文献   

8.
旧石器时代考古是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早阶段,也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时期。它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当人类在地球上开始脱离动物界时起,人类从一开始就和第四纪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第四纪是人类的产生和开始生活的时代,它也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事件。所以对西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王吉怀同志发表《甘肃史前文化及其研究》(《西北史地》1989年第2期)一文,对甘肃史前文化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笔者以为对近十余年来甘肃史前研究中的新收获、新成果,特别是旧石器时代一段反映的还不够,因而撰此拙文,权当对王文的一点补遗。一、甘肃猿类化石研究的重大突破甘肃古猿化石的发现,至今己有60余年历史,本世纪30年代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瑞典籍学者布林先生,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河流域的塔崩布拉克附近中中新世(距今1500万年)地层中,偶然发现了两件标本,一件是齿冠完全缺失的一段下颌骨,另一件是一个上臼齿的几块碎片。  相似文献   

10.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概况经过建国后三十余年的调查、发掘工作,广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已达30多处,这些文化遗存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岩溶洞穴、河旁阶地.以前者为主,且分布普遍.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在人类化石方面,主要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洞人、都安县的干淹岩人和九楞山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柳州市的白莲洞第一期文化的白莲洞人以及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等.这些人类化石均属晚期智人与含若干绝灭种属的华南“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共存;地质年代相当于晚更新世晚期即考古学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文化遗物方面,除与宝积岩人和白莲洞人共出的打制石器外,百色地区出土的大量打制石器的旧石器地点,被认为可能属于这个时期或更早一些时候的遗物.下面大致介绍一下各文化遗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关系密切.在一百多年前即台湾建省以前,福建省包括了台湾.从闽台考古文化研究比较中,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台湾的史前考古文化渊源于福建: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台南"左镇人"化石,据中外考古学者研究,是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由大陆经长途跋涉来到台湾的;台东发现一万五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是由大陆渡海来到台东的,有的台湾考古学家指出:台北芝山岩发现的旧石器,就是这个文化由大陆传到台东中途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12.
最近这些年以来,由于新的发现、新的年代测定方法的应用,使我国石器时代考古学即原始社会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因而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旧石器时代方面,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颗元谋猿人牙齿化石;1975年在湖北郧县梅铺公社杜家沟龙骨洞发现三颗猿人牙齿化石;1976年在湖北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同年在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一件古人的右顶骨化石。  相似文献   

13.
哥伦比亚考古学家最近证实,16400年前在哥已有人类和大型哺乳动物乳齿象及大懒兽存在。 1980年,哥在第比托曾发掘出土美洲马和乳齿象化石以及古人类打磨的石器、骨器和用火遗迹。 据当时对发掘物的考证,哥古人类的存在可追溯到1000年前。 目前,经放射性碳检测,哥古人类的出现可上推到16400年前。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保合少公社大窑村,距市内约30公里,在大青山南麓,于1965年,内蒙古文物工作者在该村东南山中,发现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50万年前)人类集体打制石器的场所,遗留的燧石碎片,至今遍布山岗,约有一尺余厚。同时采集到各种石器多件,包括初期、中期、晚期,形制典型完整。曾有专文在文物考古杂志报道,颇为中外学者注意。1974年以来,经考古专家贾兰坡教授多次前往考察。1978年由内蒙古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正式开掘,从土层形成及新发现的石器及兽骨化石,进一步证实其年代及演变过程。1979年,中央考古研究所裴文中所长及吕遵谔教授与内蒙古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共同勘察鉴定无误,并正式命名为“大窑文化”。这样完整的旧石器时期的集体打石场,为国内外所仅有。吕遵谔教授激动地说:“大窑文化的发现,是为国增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博物馆10月12日举办大窑文化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活动。 为“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汪宇平先生对此作了回顾与展望。 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把我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7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的石器制造场,填补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对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起源地点将改写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证实,他和他的同事多年来在河北省阳原县发现大批石器和骨器,是距今160万年前人类使用的工具,属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细石器文化。科学家根据这一重大成果推测,人类起源的地点在亚洲(有可...  相似文献   

18.
1989年8月,本文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士对云南省蒙自县黄家山马鹿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物遗迹及动植物化石。通过对遗址文化遗存的分析,作者认为,将马鹿洞遗址时代置于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之间较为合适,估计在一万年前,目前可把马鹿洞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马鹿洞遗址是我省现知旧石器遗址中文化层最厚、保存最好的一处。这次考古发现为云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元谋人”发现至今的廿年里,大规模的多学科考察与研究表明,元谋人是属于早期类型的猿人,与其共生的是早更新世的元谋动物群;元谋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左右;元谋人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人类;我国人类历史的第一章是从元谋人这个最古老的祖先写起。  相似文献   

20.
德国、美国和马拉维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东非马拉维湖西岸附近发现一块250万年以前的人类颚骨化石。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这块颚骨化石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之一。它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类分支——鲁道尔芬西斯人。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鲁道尔芬西斯人,而不是原先认为的会制造工具的能人。因此,这一发现有可能会导致人类进化史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