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神巫文化(亦称巫文化或巫鬼文化)至今或浓或淡地存在于世界各地。作为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文化形态,它在中国的遗存,南方较北方盛,南方又以黔东南和湘西为盛。本文试以湘西为对象,谈谈神巫文化的特征。湘西神巫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楚文化中含有大量的神巫文化成分。一说到神巫文化,人们往往只想到它的原始图腾崇拜,以及敬神信巫的迷信观念,甚至把它和迷信完全等同起来。我们不否认神巫文化产生于原始的图腾崇拜时期,其中夹杂着不少迷信色彩的东西,但若以此日之,不去进一步挖掘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和其中丰富而健康的那部分内涵,望文生义、浅赏辄止,无疑是对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所谈论的苗族文化传承机制,是局限于民间文化方面,且侧重阐述其传承机制的构架与运作。当然,对其内涵与载体,也相应作简要的阐明。苗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苗巫文化的传承机制,即指负载着苗族民间文化传承、扬播与发挥其苗巫文化功能及社会效应的运作体。研究苗族民间文化传承运作体及其运作,有利于人们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开掘,这对于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和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拟就作如下探讨。一、苗族传统文化中种职司的译解及其社会功能著名学者盛襄子在《湖南苗史述略》中说:“余征之古史,苗瑶盖为中国巫教之首创者。”笔者亦认为,苗族传统文化,无论从历史文献或在民间社会加以考察,都是地道的巫文化,苗族的巫文化,历史上对中国南方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正如史学家王桐龄所说:“苗  相似文献   

3.
红山文化遗址除了发现大量的农业工具和陶器、玉雕等等之外"女神"的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种雕塑多有孕妇特性突出,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是孕妇形象,也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文章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的"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5千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并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后来的蒙古族‘巫都跟’"的连续性发展,描述红山文化新石器晚期开始夏商汉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巫崇拜。  相似文献   

4.
侗族稻作民俗与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广 西交界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水稻耕 作民族,稻作文化非常丰富。在其 稻作民俗中,最有特点的要数傩俗。 傩,为祭祀礼仪。中国的傩文 化是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源于巫文化,是巫文化的进步 表现形式。巫为术,傩为仪式。傩 文化是属于思想意识,而巫则为行 为意识。两者有血缘关系,却又有  相似文献   

5.
西汉长安的“胡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汉时期,有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巫者,即所谓“胡巫”,曾经高踞接近王朝统治中枢的地位,进行过活跃的文化表演。他们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汇的时代趋势。他们的宗教实践,曾经对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民间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值得重视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认识西汉帝国的民族政策,对于理解双文化的多源的特质和复杂的构成,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就西汉长安“胡巫”的存在和文化影响进行讨论,指出甚至在以往认为汉文化正统内容的皇家祭于巳札仪中,也能够由此发现可以溯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文还指出,“胡巫”作为“巫蛊之祸”这一政治变局中的重要角色,在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具有神秘主义特征的外来文化因素通过介入上层权争,显著影响汉文化主体的引人汪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疾病、卑湿与中古族群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时期南方卑湿的恶名有一定事实基础,同时也体现北方主流文化圈对南方的想象与偏见。在中古疾病观作用下,人们对南土卑湿有强烈的恐惧。随着南北方交流增多,此观念亦产生变化,其过程与南方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相关;作为文化符号,其变化体现了族群边界的动摇与转移。因此,南土卑湿是一个地理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疾病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之大,渗透力之广,社会影响之深,是一般体育难以比拟的,因而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处于中国南方、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相异之处,以便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8.
巫作为先秦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知识的掌握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先秦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学界大多认为是通过商人、部族迁徙及战争中的士兵等实现的,很少有学者论及胡巫这一群体在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将根据西周遗址中出土的蚌雕人头巫像和胡巫“西王母”,周穆王西行的向导、翻译、使者河伯栢夭,以及阴山岩画与《山海经》的关联论述胡巫在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所起到的先导和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统一与民族分裂交织,由于南北方各种力量之间的消长变化,特别是居于中原正统地位的汉族地主阶级,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种种原因,特别是思想文化的原因,导致自身腐朽没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发展形成巨大反差。面对动乱与分裂,中原汉族和南方地主阶级显得无能为力,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由北方少数民族来承担,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经历了长时间分裂的时候,往往是由北方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特性、农业基础、地理条件决定的,在北方游牧民族、黄河农业、北方平原等影响下,形成了对南方的军事优势,进而在相互斗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也就形成了历史进程中北方统一南方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统一与民族分裂交织,由于南北方各种力量之间的消长变化,特别是居于中原正统地位的汉族地主阶级,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种种原因,特别是思想文化的原因,导致自身腐朽没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发展形成巨大反差.面对动乱与分裂,中原汉族和南方地主阶级显得无能为力,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由北方少数民族来承担,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经历了长时间分裂的时候,往往是由北方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族特性、农业基础、地理条件决定的,在北方游牧民族、黄河农业、北方平原等影响下,形成了对南方的军事优势,进而在相互斗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也就形成了历史进程中北方统一南方的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菁 《民族论坛》2009,(11):52-53
在苗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盛行着原始的巫术巫风,因为巫与舞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苗族舞蹈蕴含着浓厚的巫文化,苗族芦笙舞就是重要的体现,同时它也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本文通过苗族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巫文化现象的阐释,论述巫文化对苗族芦笙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族学者,多擅长于做具体的民族学研究,比较民族学研究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有关文化民族学的研究,基本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的宋兆麟先生的新著——《巫与巫术》一书不仅是建国以来我国在文化民族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按照一源论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北方民族的族源及其文化都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而来,实际上,北方以及东北地区也是中华人类和文明发源地之一;以往的北方民族史研究,常常割断北方民族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把各个断代时期的某一民族,都说成是从原始野蛮时期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造成每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从头开始,实际上,北方民族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序列,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从头开始;北方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实现北方的统一,对中国的大统一以及中国北方疆域的奠定、巩固和开发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北方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6.
保罗 《西藏研究》2016,(2):71-79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充分证明,藏汉等我国56个民族同根同源,西藏与祖国内地又有特殊地缘关系,文化上属于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圈。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使沿线各国人民开阔视野、敞开胸怀、增强了解、促进交流、互利双赢、助推发展。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分为北方(陆路)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又分陆路和海路。据考古资料显示,自远古起西藏人民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都为开发雪域高原、缔造中华文化、维护边疆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依据汉藏文献资料及《格萨尔》史诗中的相关信息,就古代丝绸之路与西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析,可以窥见一些值得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比如,隋朝以前,北方丝绸之路上的张掖、敦煌、于阗等地与当时西藏高原上的苏毗、象雄、东女国等部落和部族之间分布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而且直通到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当时西藏商贾从张掖等输入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说明古代西藏既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分道,又有与南方陆路丝绸之路相连的通道。经分析,古代西藏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莫大受益者,也是丝绸之路的积极拓展者,所有这些都得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信巫重犯是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迷信和理智的混合物。相对而言,楚国社会包容着更多的原始社会的精神因素,楚人的精神生活也散发出更加浓烈的神秘气息。他们把事鬼敬神作为填补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的知识空白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作为对生安死乐生活企盼和追求的一种寄托。本文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民俗事象结合起来,对楚人祭扫的对象、祭扫的主持者和礼仪规则、祭犯的情结以及信巫重犯的背景与原因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作者认为:楚人祭扫的对象包括山川、神灵和祖先三维体系,其中存在着明显的重川轻山倾向;楚巫的地位在并世各族中罕有其匹;楚人祭扫的礼仪规则同中原诸夏和南方巴蜀、吴越也不尽相同;楚人的祭扫清结是既相信鬼神,又不乏自信,与陈、来等国唯鬼神之命是从判然有别;楚人信巫重视的背景与原因主要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诸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起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源于南方"龙图腾祭"仪式,但经对北方端午登山习俗的考证得出结论,它是起源于中原华夏族的祭天祈年仪式,后与南方楚越文化交融,演变为赛龙舟祭屈原的节俗.  相似文献   

19.
<正> 土家族、苗族,是湘西的两个主体民族。他们历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大都受着巫觋支配,且颇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族源不同,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拟对湘西土家族、苗族巫傩文化的传承和异同,略抒管见。巫傩风俗的传承与变异巫术是一种古老的准宗教现象,它产生于人类的野蛮时期,是原始人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法国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野兽的图象上布满的刺痕,中国山顶洞人尸骨上撒布的红色粉末,不少学者认为是原始巫术的遗迹。原始巫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神相通,便出现了专门从事巫术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民族螺丝结顶墓葬体现了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山区的遗留,有对水乡生活的留恋,是历史上移民文化的遗存,是对人类生命礼仪、南方民族尊尊亲贤等优雅风尚的最高赞颂,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因素,是中国南方民族丧葬文化的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