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修辞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英语辞格"metaphor"、"metonymy"及"synecdoche"与汉语相关辞格的比较,指出英语修辞格术语在翻译上存在着套用汉语辞格和译名不统一现象,希望学术界能够重视外来术语的翻译,从而帮助学习者准确掌握这些术语,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代以来,在大量的辞典、书籍甚至专题修辞论文中,metonymy一直被误译作“借喻”或其他比喻性汉语修辞格。本文第一部份对此进行详细分析,进而确认metonymy的正确译名应为“借代”;而“借喻”的译名应为metaphor。本文第二部份通过实例论述了三篇专题论文中有关上述两个英语修辞格的概念混淆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辞格,是以此喻彼的手段。比喻包括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换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等。其鲜明、生动、有力的特征说明它并不是单纯的文体的点缀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比喻的产生是为了表达自发的感情,比喻扩大了语言表达感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METONYMY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onymy(借代)是英语辞格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段之一。有时我们容易将其与metaphor(暗喻)和synecdoche(提喻)等其它几种修辞形式混淆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这几种辞格的确有相仿之处;另一方面,也是一些辞典、修辞文章中的模糊导向作用使然,尤其是对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意义一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明确统一的认识。该项研究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论证表述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借代”这一常见形式加以分类,阐明了其功能和作用,一是为了引起大家对这几种辞格概念区分的注意,二是为了统一认识,三是通过这几种辞格的比较研究,为修辞增加一点生气和色彩。如果我们将其运用得当能使文体语言产生幽默、含蓄、委婉、讽刺等不同修辞之能效,使文章生辉,收到简洁明快之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借代辞格创造形象化的借代词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本体研究的关注点,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讲解借代词语,能够帮助留学生辨析同义词、区分相似现象、了解中国文化等。为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推动借代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本文试图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学、心理学、符号学的知识,系统深入地探讨借代辞格产生的客观基础、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以期给借代辞格的运用和解读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借代这一辞格在成语中被广泛运用,通过形式的缩略、特定的语境以及其他辞格的兼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成语即借代型成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查找,对借代型成语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围绕借体与本体将其分为对代与旁代两大类,大类下再细分为三小类。并列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借代这一辞格在成语中的独特运用与延伸。借代赋予了成语更多的表现力,而通过借代辞格发展而来的成语更是展现了借代辞格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汉语教科书 ,如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将比喻分为明喻、喑喻 (隐喻 )、借喻。这种分类是根据喻词的特点来划分的。由于这种分类不能满足比喻教学的需要 ,有的汉语教材又在上述三类之后加上其他类型。如张志公的《现代汉语》在明喻、暗喻、借喻之后 ,加上第 4类讽喻。该书第 143页给讽喻下的定义是 :“用一种事情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叫讽喻。”可见 ,讽喻是用来阐述道理的 ,是议论文字之中的“喻证”。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表达方式。讽喻是按表达方式的分类。讽喻与明喻、暗喻、借喻有交叉 ,即讽喻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如何翻译古诗词中同一词语及不同词语的借代辞格连续应用、借代辞格与其它辞格的结合使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了几种比较容易混淆的英语修辞格——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类比(Analogy)、换称(Anotonomasia)、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等,通过分析,阐述其定义,在例证和比较中,揭示彼此的区别和联系,使学习者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和区分,为进一步学习英语辞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借代格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借代格始终与借喻纠缠在一起,因而对借代辞格的研究一直受到语法学家和修辞学家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仍没有达成共识。为此,将侧重于二者的区别,对借代辞格进行一番梳理,以求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改进概念整合理论勾勒的“四空间”认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借代概念整合模型,对其他辞格认知机制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修辞研究中,或涉及修辞问题的语文教学讨论中,常常出现为辨析一些修辞实例而争论不休、相持不下的情况。其中尤以辨析某些形似借代或借喻辞格的争论居多。这些争论,不仅在阅读、写作上涉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包括辞格)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涉及修辞研究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即:在考察修辞现象,分析各种修辞实例时,可不可以脱离语境而单看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4.
“音韵修辞”一词,是藏文诗学辞格“”的意译。这种修辞手法在藏汉两种诗文里都可以看得到,所不同的是,汉文中比较少见,而藏语诗歌中却比比皆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藏语的音韵修辞,就颇难产生藏文诗歌的精品;或者说,如果不熟悉这一修辞的妙用,藏文诗歌创作必将大逊其色。 汉语“回文诗”、“藏头诗”、“顶真辞格”等都相当于藏文“音韵辞格”这一类型,只不过“回文诗”、“藏头诗”似有“文字游戏”之嫌,使用频率很低罢了。 藏语的“音韵辞格”可分为“易作迭音修辞”()、“难作他式修  相似文献   

15.
摹绘,也叫摹状,早在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之时,它就被列为38种辞格之一。尔后一些重要的修辞著作,大都介绍了这种辞格。新近出版的《修辞学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也都为它列了条目。这一“辞格”的老资格地位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了。然而,对于“摹绘”辞格的成立,不是没有人怀疑。吴士文先生的专题论文《修辞格的定义及其他》,却认为摹绘和形容在范围上与其他辞格缺乏全异性,层次上缺乏平面性,因此,它们的‘格’籍是不值得保留的。(《修辞学论文集》第二集)作者着眼于辞格定义的全局,对“摹绘”不应当立格的理由,却未能详述。笔者不揣冒昧,在此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论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借代往往成为中国读者正确理解英语新闻报道的“拦路虎”。文章就此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结合英汉语新闻报道中借代现象的对比分析,提出翻译时对借代的处理方法,即“形象再现法”、“形象省略法”和“形象增补法”等。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以“玉”用作修辞所涉范围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对“玉”顶礼膜拜,将它视为姿容、品德、情操、才华、信义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至“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涉及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这种语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比喻、借代、敬称、美称”等辞格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8.
维族学生学习汉语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相比,一是发音(特别是声调)比较难掌握,二是“听”、“说”困难,而发音又和“听”、“说”密切相关。因此,在对维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的口语教学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隐喻在广告英语中大量存在,意象是广告文本的中心要素。广告意象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借助明喻、暗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凸显出来;喻体意象是翻译广告隐喻的关键,顺应广告文体的特点和英汉语的文化特性,喻体意象的翻译可采用保留原意象法、重塑意象法、模糊意象法等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流行语“XX体”中,修辞手法经常被使用,例如比喻、仿拟、谐音、夸张、借代、反语、排比、析字、互文都是常用的辞格,这些辞格的使用形成了鲜明生动、幽默讽刺和委婉含蓄的修辞效果,增强了语言的生命力,同时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表达冗长繁杂、费解,以及容易造成误导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