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在对广西各地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与社会保障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城市被征地农民安置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游牧部落贝都因人在阿拉伯世界里被视为精神贵族,而在19世纪美国圣地游记里贝都因人却被描绘成恶魔的形象。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除了其自身的民族传统和部落特性外,还有文化和经济的因素。在19世纪美国圣地游记文本和书写的空间里,他们成为被表征的对象,在附加了基督教文化观念、东方修辞和东方想象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后,他们已不再是原来的贝都因人,而是被重新建构的贝都因人。沙漠之子、流浪的以实玛利在东方隐喻的世界里叠加成了贝都因人之沙漠中的撒旦意象。本文旨在阐释19世纪的美国人在盎格鲁-新教文化视角下对东方的误读与建构。  相似文献   

3.
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过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当代中国也不可避免要经历这些变化。通过分析助人被讹现象的特点、社会原因和道德后果,试图揭示社会转型期间两种伦理体系的冲突及其对个体行动者的影响。文章将首先考察"做好事被讹"现象的主要特征。大多数讹人者都是那些本该获得同情和帮助的年长者。再将探讨"做好事被讹"现象对社会的多方面影响,认为"做好事被讹"事件尽管少有发生,但它对社会信任、同情和道德互惠原则造成了重创。最后探究导致这种令人恼火的行为产生的多种社会原因,也广泛讨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瑶族八宝被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分析八宝被的生存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建议,以期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八宝被这一很有开发价值的民族工艺品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基层特别是乡村基层的基督教信徒,其信教动机和行为表现经常被视为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而城市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教徒,则被认为信仰素质较高,亦即较少功利性。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城乡两地基督教徒群体的个案调查和访谈,从其入教动机和原因、体现信仰的行为方式以及其文化处境等几方面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该群体“功利性”的判断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983年,17岁的艾前进带着土家人勤劳务实的根性,走出鄂西深山,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23年的从军生涯中,由于自己的刻苦和努力,先后被选入师团政治部门,被省军区调任直属团队主官。他说是军营给了他一生受益无限的文学素养和对新闻的追求与选择。  相似文献   

7.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的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对美洲印第安人都不屑一顾,他们似乎注定要永远散居下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美洲之后,印第安人被抛在一边,而殖民时期所盛行的剥削方式和旧的思想,至今依然存在。从那时候起,印第安人的财物被掳掠一空,他们在经济上受剥削,在文化上和政治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丛林深处》和《小狐狸》中讲述了哈伯德一家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家庭中的生活境况、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觉醒。拉维尼亚生活在父权的沉重桎梏中,自我被父权社会无情剥夺,被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保安族在50年代被正式识别为一个民族,对其族源曾有多种观点。但是在建国50年后,保安族的历史和族源观被再次重构,这个过程既反映了现实民族关系对历史书写的映射,也反映了民族精英在历史重构中的能动性。对保安族的这个实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社会因素能够如何影响民族历史的构建,这个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族群历史建构模式对于研究我国的“民族历史建构和族群群体的认同结构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定位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要想全面地描述文化民族主义理论 ,除了廓清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基本主张以外 ,还必须研究它同其他重大思潮的关系 ,由此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定位。毫无疑问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长期以来 ,受波普尔和艾恺等西方学者的影响 ,民族主义被看成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 ,文化民族主义则被直接等同于守成主义或保守主义。本文认为 ,这种在西方已经成为“常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是对文化民族主义的一种歪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12.
陈海龙  王猛 《民族学刊》2022,13(8):88-99, 162
“文本”和“表述”作为文学人类学理论创新的“元话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寻求理论创新必须认真总结的概念前提。在此基础上,把实践理论引入文学研究,使文学研究进入文学实践研究的领域,首先意味着一种现代性自我指涉的纯文学观及其封闭性被打破。文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把一个抽象的文学概念还原为生动具体的实践行为,在具体而微的实践场域中分析文学被制作、被经验、被传递乃至被定义、被改写的具体情形,归根结底,就是要对文学的实践性和实践的文学性作出把握。  相似文献   

13.
保安族在50年代被正式识别为一个民族,对其族源曾有多种观点。但是在建国50年后,保安族的历史和族源观被再次重构,这个过程既反映了现实民族关系对历史书写的映射,也反映了民族精英在历史重构中的能动性。对保安族的这个实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社会因素能够如何影响民族历史的构建,这个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族群历史建构模式对于研究我国的"民族历史建构和族群群体的认同结构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达哇 《中国藏学》2008,(1):171-180
定义与被定义理论是藏传因明的重要逻辑内容,历代藏族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经过历代藏族学者的不断努力和发展,这一逻辑理论到现在已经达到了全面、系统、臻熟的地步。藏传因明对"定义"理论的研究,不仅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同时对"定义"理论的各细节性和终极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总结。因此,本文以现代文论的形式,对其"定义与被定义""非定义与非被定义"理论作了较深刻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被授予本省文武流官职衔和外省文官职衔的三位土司展开分析,认为明代土司被授予的流官职衔通常属于加官而非兼官,仅是虚职。这样的授职与明代土流官员分列的制度设计相吻合,既能防范地方势力坐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土司的积极性,是明朝对元代土官制度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公元8世纪以来,吐蕃王统被不断地书写着。吐蕃时期的金石铭刻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王统史及史册等历史性文献,以及伏藏文献及教法史等宗教性文献,展现了三者各自在对待雅砻部落首领、吐蕃王朝赞普权力的来源以及对藏地自身的定位问题上所具有的不同的叙述和建构方式。王统书写方式其实是在不同话语权的角力下和藏地社会模式转变的作用下而不断变化的。吐蕃王统不仅是在对过去的书写中产生的,也是在对现实的反映中和形塑未来的愿望中被书写和阐释的。  相似文献   

17.
石方夏 《中国藏学》2008,19(1):11-2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藏学》在1988—2007年长达20年间的载文及该刊载文在2001—2006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载文为统计源,通过对载文数量、载文的引文分析、主题分类、论文作者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来源期刊引用该刊载文的篇数、频次、引用期刊的选题、年代分布和被引载文作者的地区分布、所属机构及影响因子等情况为分析内容,对《中国藏学》的载文情况及载文的被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中国藏学》的载文质量、办刊质量和学术地位略作透视。  相似文献   

18.
水族与铜鼓     
水族与铜鼓张加云铜鼓在水族社会中被当成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水族人民视铜鼓为传世珍物,以有铜鼓为荣。失去铜鼓就是对祖先的玷辱,丢掉铜鼓就意味着丢掉了家业的精华,被夺去铜鼓就是被夺去了欢乐与幸福,否定铜鼓就是否定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水族人民对铜鼓...  相似文献   

19.
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 《中国藏学》2002,(2):47-57
盟誓文诰在吐蕃王朝时期被视为极重要的王室档案,有关这类文书在当时就已形成专门的文献学分类和管理体系。本文对于盟誓文诰的产生基础,吐蕃时代有关文献学的知识体系以及盟誓文诰的性质、书写程式和其所具有的史学史意义、价值等方面加以分析与探讨,认为盟誓文浩这种文本在吐蕃历史学家的眼中,不仅被当作一般的文书档案,而且还被视为系统性的历史著作。通过对盟誓文诰的研究,可以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吐蕃史学与文献学的独有的分类体系以及相应的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神话学的相关理论,解析了"侠"的内涵及人们对于"侠'的观念的流转与演变:侠的创造具有相当的虚构性和变数.侠走出历史后,就被不断地"发明"、"创造"成为维护正叉的斗士和人间的浪漫英雄.侠神话的创造涉及对存在的认识、对道德的需求和对政治公道的盼望.侠神话建构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不断地解构,在港台新武侠小说对侠的现代阐释中,这种神话最终被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