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苏省制造业产业关联网络结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试从网络的角度构造并揭示江苏省制造业产业关联网络的特征。首先基于江苏省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构建江苏制造业产业关联网络,然后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四个角度对产业关联网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制造业产业关联网络为低密度网络,并存在明显的分层状况;化学工业等8个产业在产业关联网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中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2.
运用区域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测度江苏省2001—2015年制造业集聚的状态及其演变特征,通过产业重心、区位熵与产值分别测度制造业重心、优势产地与主要产地及其省内转移的过程,且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省内转移的机理。研究发现: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状态表现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特征,在集聚与扩散阶段江苏省制造业重心分别在向南与向北转移;制造业优势产地变动较大,多数产业部门的优势产地由苏南转移到了苏北,但主要产地有着较强的“黏性”;制造业产业在集聚阶段的转移强度低于扩散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先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转型、承接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与政府政策是影响制造业省内转移的4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联动效应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基于技术创新、产业联动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维度的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联动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相对科学地评价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联动性的强弱。而从评价结果来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后着力点可适当地考虑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再到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同时,在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过程研究中发现,国家需求、产业创新和经济联动是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过程的三大要素,其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于产业创新过程中,包括政策系统、市场系统和技术系统,因此,发展突破带动型高新技术产业应重点关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2011—2015年间的13个地级市的医药制造企业微观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通过聚类分析归纳总结创新能力地区特点?结果显示,江苏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存在地区差异,各地区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才?政策环境等因素的不均衡,造成了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跨区域产业集群合作模式,建立完善研发人才研发培养机制,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是提升江苏医药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共建是同一产业跨区域布局,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汕头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两市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差距明显,合作空间巨大。近期两市政府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因而挖掘出适合两市进行共建的产业,科学合理地在两市布局共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有现实意义。区域产业梯度水平和区位熵测算是比较成熟的衡量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方法,经过测算发现,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深汕两市共建的"基础扎实"产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是适合两市开展共建的"潜力巨大"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和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研究,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及对甘肃省优势行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下,甘肃省在能源供应、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可以选择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行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纺织、医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转移承接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江苏来说,国际制造业基地目标意味着在10年内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3倍。如何实现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呢?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可行的途径。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能促使成员企业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空间、地理区位、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江苏省应当重点发展信息、石化、医药、纺织、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6大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明晰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点。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2003—2008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为非有效。其中,医药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且存在技术衰退问题,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技术衰退问题,医疗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要解决河南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提高技术效率与促进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医药零售业目前产业组织效率低下的现状,作为一种极具效率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医药零售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提升我国医药零售业的产业组织效率的政策建议有:制定以提高市场集中度为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建立医药联盟、采购联盟等方式提高行业市场集中度,尽快促成医药零售寡头市场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以27个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梯度系数测度的优势产业,采用相对梯度系数对河南省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为:煤炭开采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和饮料制造业。据此对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存在的恶性竞争和产业重复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海南省海口市工业产业发展存在着诸如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能耗上升过快等问题。结合近些年来海口市工业结构、发展状况等的发展情况以及区位和资源状况,从海口市重点工业产业选择基准的视角切入,实证分析了需求收入弹性、要素生产率、产业竞争优势等方面问题,认为海口市未来应着重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6大产业,以实现区位、资源效益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明晰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点。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2003-2008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高技术产业四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为非有效。其中,医药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且存在技术衰退问题,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技术衰退问题,医疗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低下。要解决河南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提高技术效率与促进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了2011—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与1998—2018年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与时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从集聚再到扩散的过程,整体集聚水平仍在缓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制造业。就集聚水平而言,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城市整体集聚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就集聚特征而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呈现分布不均匀现象。文章提出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城市建设发展并加大扶持力度,企业也应发挥比较优势吸引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4.
医药制造业FDI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以医药制造业中FDI溢出效应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6年不同省份的医药制造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FDI溢出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为克服面板数据的不平稳性和变量的内生性问题,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诊断。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医药制造业不存在产业内溢出效应,却存在产业间溢出效应,整体而言,FDI对医药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强,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备受关注。针对沈阳市目前对外投资的比重偏小的现状,依据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结合沈阳市的产业环境,对沈阳市的资源、技术水平及优势产业和对外投资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沈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进行了综合筛选:近期沈阳市首选“走出去”的产业包括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类。提出了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的包括财政、金融、政策法规等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中国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产业组织的演进状况,指出了整机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笔记本电脑对台式机替代效应明显,农村市场将成为主战场等趋势,以及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计算机整机制造厂商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纳入生产效率分析框架,运用SFA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结果显示:由于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使得江苏省制造业生产效率仍然较高,达到了69.48%,尚有30.52%的提升空间,且在研究区间内按三次曲线规律增长。产业倾向于本地化发展,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不足,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只有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耗尽之时才可能发生。由此,通过预测给出了江苏省制造业各行业生产效率提高耗尽的时间,得出江苏省28个制造业中有20个产业处在可能转移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构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1995~2003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专利研发情况。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研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医药制造业是集高附加值与高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将医药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当前,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总体偏低,内资企业市场认可度低;研发费用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出口比重偏低,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弱。因而,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整体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相应配套服务工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医药产业集群,打造省级主导产业;提高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加大对研究与发展的投入,走绿色生态医药之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西部制造业市场结构中由于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行为不规范、企业间过度竞争,市场行为方面存在企业自组织能力弱、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市场绩效低下。该文运用SCP范式对我国西部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产业组织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