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认为同集群外的企业相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了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了规模经济、形成了集群品牌。产业集群通过影响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专业化程度、人力资本的提升以及良好的创新环境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提出产业集群背景下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包括搭建良好合作创新的平台、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以及强化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集群创新:优势与知识溢出所产生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优势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表现形式之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源自于集群内部创新机会诱发的创新灵感、集群内部激烈竞争产生的创新动力、集群内部资源的可获性与共享性获取的创新资源、集群内部合作形成的创新范式。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知识溢出对集群内部成员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激励是有条件的。对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应给予创新者适当的补偿而不应完全抑制,创新者要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保护的目的不是阻止知识的溢出,而是依法维护创新者在知识溢出过程中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生产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有机统一。基于生产专业化的纵向合作是介于市场价格机制与企业权威机制之间的产业组织创新,是集群企业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组织基础;基于产品差异化的横向竞争是集群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选择,集体惩罚的非正式制度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介入是由于集群存在"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公共产品的需求、集群的负的外部性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可以在增强集群开放性、促进集群内合作竞争、提升集群知识吸收能力、推动集群创新体系建设、维护与促进集群品牌建设、增强集群社会资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产业集群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战略联盟--企业竞争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为了一定目的 ,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 ,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物种个体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建立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互利和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模型,并分析了产业集群内具有不同关系的成员之间达到均衡的条件。竞争与合作机制在集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信息的流通,带动科技创新和专业人力资源的成长,降低了成本,为集群企业的关键资源之形成和建立创造了一种效力机制。同时,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专业相连相通,使得企业彼此之间必须密切关注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对创新和品质的要求随之增加,因而形成提升竞争力的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首先从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认为外部经济、社会资本和创新优势是集群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接着用AHP对竞争优势进行排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创新优势是集群最重要的优势,集群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由外部经济和社会资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恶性竞争———价格战及竞争与合作的静态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的思考,通过对价格竞争博弈、合作竞争博弈及对产业集群竞争中的竞合分析,试图说明合作竞争是企业竞争战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西部经济振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激烈的竞争由企业的竞争逐渐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发展产业集群是振兴西部经济的趋向。目前,西部地区现存的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不强,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没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产业链残损;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制度创新体系;做强核心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打响区域品牌;对集群内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培育产业集群文化,构建和谐的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榆林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影响榆林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分布,并采用波特钻石模型,从内向因素(市场机会、资源禀赋、区域竞争合作、辅助产业)和外向因素(管理制度、政府政策、创新意识、社会资本)两个大的方面对榆林市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从而对榆林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狠抓龙头企业;扩大市场,提高品牌;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地区、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主要模式。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框架及其根本所在,最终将它归结为集群内所独有的合作的、信任的、宽容的、激励的、创新的网络经济关系,并由此提出了提升我国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企业集群虚拟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虚拟化趋势。产业与市场结构特性,技术标准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学习与创新网络的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平台,以及全球市场整合等动因与条件,推动和促进了高技术企业集群的虚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企业合作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综述学界对社会资本与集群企业合作效率存在的不同关系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可以降低交易双方交易费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模型论证了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减少搜寻鞍信息的成本、通过严厉惩罚机会主义行为,降低集群企业合作的交易费用,进而提升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得出了社会资本是形成集群的合作效率以及由此增强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概念引入适应度景观及NK模型中,建立以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意识、合作网络为基本要素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NK模型,并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技术产业集群为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资源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创新活动、创新意识、合作网络依产业集群特征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化的集群创新能力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锁定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定效应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集群发展初期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在集群发展的后期,它可以导致产业集群整体锁定,产生学习能力退化、企业交易的无效率、集群的确定性风险、创新能力丧失、转换成本增大等负面作用。可以通过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形成激励创新的文化、促进集群内的竞争与合作、利用政策的转换支持、实施逆向锁定、加强集群内外部联系等措施,消除和预防锁定效应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卫型集群结构的运行绩效及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卫型集群内企业的行为分析出发,通过集群内企业采取的不同行为对集群结构进行分类,从微观角度对其运行绩效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中卫型产业集群中,集群内部合作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的增强取决于核心企业是否在行业中具有绝对优势。并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提出了做优做强辽宁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机制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所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各种聚集机制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各不相同.技术创新群集现象下的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规律作用的结果.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与网络结构是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重要促成因素,以合作创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群式创新形式和集群创新网络.它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江西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地级城市空间集群.都市圈是21世纪以来江西最为重要的区域现象,南昌都市圈的优势在于赣北平原地级城市特色支柱产业以南昌为信息通道口的网络式集群,赣州都市圈是赣南山区特色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和矿产资源优势拉动的轴轮式集群.当前的问题是:行政管辖体制与经济区域不协调,平级地级城市政府经济政策的竞争削弱了经济圈内城市互补效应.因此,需要大力推进江西城市商业价值链管理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在当前旅游产业的激烈竞争中,管理创新对处于集群初期的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的生存与发展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指出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管理创新的意义,然后分析影响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管理创新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对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管理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林业产业集群是一个由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组成的相互依赖、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的组织生态系统。其竞争优势来自于集群内部各要素主体间互动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协同效应、网络效应等,发展林业产业集群是提高山东省林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包括自然资源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园区依托、专业市场牵引、多种经营主导和森林旅游引导等多种类型。因为山东省各地资源特色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各异,在林业产业集群的培育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