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国文学史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以文化自信为导向进行外国文学史教学,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诉求,更是发展新文科的历史趋势。基于文化自信导向,外国文学史教学在内容设计上,需要建构中国化外国文学史知识体系,挖掘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精心选取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在外国文学史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比较文学视野、主体性思维、共同体理念是增强文学自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女作家,虽然遭受到不少的批评,却也获得世人称赞。在她的众多短篇小说里,精湛的情节设置、巧妙的称谓、生动的词汇表述都使其小说可读性更强、文化意义更深远。通过对其短篇小说写作特色的分析读者不仅发现赛珍珠把中国真实客观地介绍给西方读者,而且体会到拥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赛珍珠对中国人的热爱和同情。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确实一生迷恋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进程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位称中国为“第二祖国”的西方女子正是因为直接描写了中国的人和事而闻名世界的。可以说,赛珍珠是最早用英文进行文学创作来反映本世纪初中国社会风貌的外国作家。这往往给研究她的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赛珍珠就是因她的《大地》三部曲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户不少论者引经据典加以佐证,有的还直接引用“授奖辞”中的某句话来加强这一论点。然而,他们恰恰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赛珍珠之所以能荣登世界文学最高奖的宝座主要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般气概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赛珍珠研究的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 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 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 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 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后殖民主义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虽一生关注父权文化下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却并不被西方女性主义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其作品选材于地处第三世界的中国,二是作品对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在既定环境下独特挣扎的描述超出了西方女性主义经验和想象范畴。这恰恰体现了赛珍珠超前的后殖民主义意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情况决定了赛珍珠笔下的女主人公不可能变成西方的“娜拉”,否则赛珍珠的小说就脱离了中国社会真实,没有任何信度可言。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美国不仅遭到了男性作家的排斥,还遭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否定。其原因并非像一些西方白人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说,在于赛珍珠的作品没有反映出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而在于赛珍珠是一个根植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者。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赛珍珠虽然身为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妇女,谙熟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理论,但她由于从小生长在第三世界,十分了解第三世界妇女的真实生存状况,所以她在创作上摆脱了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褊狭。作为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极具前瞻性的思想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活动家赛珍珠的对话意识与实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1938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参与和组织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包括发表演讲、成立东西方交流协会、协助《亚洲》杂志编务、创建赛珍珠基金会等,充分体现出她的跨文化对话意识.赛珍珠的社会活动中包含着强烈的对话意识,对其社会活动及其特征的研究是全面把握赛珍珠一生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逢振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32-35,54
赛珍珠因《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融合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等理论观点,对关于赛珍珠的偏见进行扼要反驳,并对《大地》的成就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创作的成就和意义;同时结合赛珍珠的作品联想到当前的农业问题,对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综合评价旨在引发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斯人已去,丹桂留香。10月18日的镇江显得格外热闹,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在镇江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嘉宾参加了此次盛会。期间,举行了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协作联谊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大地之旅"开游仪式、赛珍珠纪念馆和博爱亭揭牌仪式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一直被喻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桥"。众多相关研究是从文化角度研究赛珍珠如何成功地将中国人民的生活及文化传统介绍给西方读者,而很少对其语言风格展开研究。语言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引起读者不同的理解。文体特征反映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中有许多词汇属日常用语,这些词汇与中国农民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赛珍珠不仅通过《大地》的故事情节,而且通过描写故事的语言特色,发挥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人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作家,她一直处在“争议”的边缘。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异国的写作风格,而让她成名的主要原因也恰恰如此。如何看待中国式小说创作是评价其文学贡献的重要因素。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无疑为赛珍珠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赛珍珠进行其跨文化写作。对于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下的跨文化写作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为我们研究跨文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尹锡南 《东方论坛》2012,(2):123-125
由于巨大的国际影响、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复杂的思想构成,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曾经说过:"泰戈尔可能是仅次于甘地、最为我们西方世界所知晓的名字……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人。"[1](P119)东西方学术界长达一个世纪的泰戈尔研究足以构成事实上早已成型的"泰戈尔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其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融,她的由其精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父亲根据自己中文姓名“赛兆祥”的风格,为其命定的中文姓名“赛珍珠”,也因为融汇中西方文化要素而增添出的新生内涵,成为宋元明清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进程的标志,并获得赛珍珠对这一中西合壁姓名的由衷喜爱.赛珍珠将这一姓名用于一生的各种场合,从中或隐或显地寄寓着丰富复杂的情感心结.而她生前对中国最后的倾诉文字,以及她为设计自己墓碑所亲手书写的中文字“赛珍珠”,则是其各种情感心结的最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5.
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期间,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取得了新的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史料的挖掘与历史的考察、文本的阐释与比较意识的增强、对赛珍珠思想的探究与文化精神的凝练诸方面,并由此将赛珍珠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本科段"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一种"对话"与"选择"的施教方式.主要讨论"文学思潮"和"语词概念"两个层面上的对话与选择.即沿文学思潮发展的线索,在诸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整理文学现象.重视辨析一些重要的语词、概念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时地看,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显然没有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站在全球化语境下去认识赛珍珠,通过引入"文化边缘人"的概念去解读赛珍珠,我们可以找到赛珍珠及其作品被排斥在经典之外的原因。作为文化边缘人,赛珍珠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也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她被学术界"重新发现"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视角切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赛珍珠在当代世界文坛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以该理论为框架,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作品《群芳亭》中的话语态度意义加以分析,突显这部作品的语言魅力,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以中国农村为背景,发表于1931年,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长篇小说《大地》,是一部既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又颇具争议的作品。长期以来,国内赛珍珠研究进程暧昧而迟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赛珍珠代表作品《大地》学科归属的两难,二是赛珍珠及其《大地》的国际化特征,三是赛珍珠的底层经验与《大地》的写作立场。在新世纪的当下语境下,作为学术研究个案之一的赛珍珠和她的《大地》,虽然正在逐渐由暧昧走向明晰,由单一走向多元,但重新检视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研究历史,对其进行“去蔽”与“正名”,仍然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对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大地》及作者赛珍珠的研究近年来已呈现多层面、多方位局面,但对《大地》的成书背景、素材原型、情节本事,以及作者在小说背景所在地的阅历、情感、社交、创作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邵先生以其家族与赛珍珠的特殊关联与交往所掌握的“独家秘闻”,撰写出系列论文资料,汇聚成《赛珍珠研究小札》,从别人无可比拟的独特角度切入,为“赛学”研究,提供了一批无可取代的“外线”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