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侣(A版)》2013,(7):32
问:我公婆生有一儿一女。我和丈夫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全家只有一套房子,就是现在我们一起住的这套,登记在公婆的名下。公公前不久过世了。我和丈夫现在准备离婚。我想问的是:如果我和丈夫离婚的话,我能不能分这套房子?如果我分不了这套房子,那么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日子 我1932年生在北京。我的父亲黄方刚是中国人,母亲微华兰是美国人。我记得30年代我们的生活曾经非常好。妈妈带着三个儿子、五个佣人,还教着书。  相似文献   

3.
丁宁 《老人天地》2008,(9):56-56
丁老师:您好!这两天我家有点鸡犬不宁,主要是儿子的女朋友提出要和他分手,儿子很痛苦,我和他爸爸也不开心。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劝说儿子,很想请您出个主意。我儿子和这个姑娘交往已有几年了,从她大学还没毕业到工作,一直住在我们家。我们是安徽外来人员,在北京的三环边上租了一间小平房。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儿子才上小学,我先在街上卖菜,后做家政小时工,  相似文献   

4.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闺女是要嫁出去的,是与这个家无关的,能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  相似文献   

5.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闺女是要嫁出去的,是与这个家无关的,能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却嚷着,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  相似文献   

6.
正有儿子之后,我们家变成了三个世界:我和儿子的世界、儿子和爸爸的世界、我和老公的世界。有儿子之前,我们家是一个二人世界。有儿子之后,不只是变成了一个三人世界,而是变成了三个世界:我和儿子的世界、儿子和爸爸的世界、我和老公的世界。之前,我只看到有我参与其中的那两个  相似文献   

7.
悲情黄昏恋     
宋彦春 《老年人》2007,(7):34-34
我25岁时就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勤快,尤其爱好文学,读书一路凯歌,读到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儿子真的很有出息,工作不久,他就娶了妻,生了子,还买了一套大房子。  相似文献   

8.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但在对待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我们往往重视了生,而忽视了死。2006年夏天,笔者远在内蒙古老家的父亲心肌梗塞再次发作,为了减轻父亲的身体痛苦,也为了提高他今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兄妹几个专程把父亲接到北京做心脏搭桥手术。哪曾想事与愿违,手术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天恶化,从身体偏瘫,到不能进食,不能说话,到彻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经历近二十天的痛苦折磨后,父亲最终离开了我们。之前父亲不止一次提到应该在家里进行保守治疗,不应该顺从我们的意愿来北京看病,更不应该死在北京,花好多的钱不说,还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自己完全可以在老家安静的离开人世。父亲去世后,按照蒙古族的习俗,我们兄妹几个特意到雍和宫请喇嘛作仪式替父亲超度,指点父亲灵魂转生,让灵魂回归故土。因为我们蒙古人始终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轮回转世。父亲去世前后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引发了我对死亡和临终关怀这一过去从未涉及过的领域的思考。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死亡哲学和临终关怀方式。崇尚天人合一的蒙古族形成发展于我国北方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对蒙古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古老的蒙古族来说,单一个体总是有生有死,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9.
我和丈夫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我们二人有一个儿子,他已成年并参加工作,但尚未成家,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收入也全部交给家里。请问如果我和丈夫离婚,儿子能不能要求分割我们的财产?  相似文献   

10.
丁宁 《老人天地》2008,(5):51-51
丁老师:您好!我已是五十开外,儿子都订了婚,按理说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了。可是这一段,为了叔叔的事,却六神无主。我是四川来京打工的外地务工者,来北京已经有十多年了。靠卖菜、打小时工,硬是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有了一份他喜欢的职业。我们租  相似文献   

11.
笑话     
正打招呼儿子尽管两岁多了,可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为了培养他礼貌待人,昨天我带他去市场买菜时嘱咐他:"小宝,你见了人一定要打招呼,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来到一家熟悉的摊位,我便启发儿子说:"你想想,妈妈平时都是怎么和大家打招呼的。"儿子听后突然对摊主说:"便宜点吧!"  相似文献   

12.
马燕  亚宏 《老年人》2005,(1):24-24
建 军 是 我 们 的 独 生 子 ,大学毕业那年去了深圳,一呆就是10年。去年,他所在的公司破产,才终于回到北京。我问他“ 你也 老 大 不 小 了 , 有对 象 了吗?”他说,谈过一个女朋友,但分手了。我听了揪心,赶紧托亲友张罗,为儿子找了个媳妇。姑娘叫晓玟,秀气文静,在公司做文秘。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5,(11):41-41
大家都忘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在书店里看书,死背,为什么要死背呢,因为没有钱买书。宋朝的王安石和他的好朋友说,我儿子是神童, 看书一遍就看会,他的好朋友说哪家儿子看两遍,都是一遍看会,因为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看书,今天我们就是这种人,你们北京大学就是这种人。  相似文献   

14.
我是钟点工     
我叫秋明,是安徽芜湖人。10年前,我因为不能生育在村里抬不起头,便哄着丈夫来到北京打工。我想,北京这么大,总有挣钱的门路。结果,我失算了。北京虽然大,但活并不好找,太苦太累的我丈夫不想干,稍好点的人家不是要户口就是要文凭,没办法,他蹲在租来的小房里等我养活,可我也没文化。只能做保姆和钟点工,因为这活什么条件都不要,只要肯吃苦就行。  相似文献   

15.
狡黠的抱怨     
人有时不免要抱怨一下,但要抱怨得聪明而且有效果。詹·斯沃伊15岁的儿子受到校方处分。孩子叙述道:“坐在我后边的孩子打了坐我前边的女孩,那个女孩回过头就冲我大嚷大叫。”那你为什么不向校长助理解释?“我不想打小报告”。儿子说。为了纠正“错案”,斯沃伊给校长助理打了电话,平静地告诉他儿子所说的事情,并问他是否有其儿子打那女孩的证据。那位校长助理马上尖叫起来,似乎斯沃伊就是那位搅乱班级的孩子。这令斯沃伊非常震惊,她只是问了句:“你为什么冲我生气?”校长助理这才平静下来,他们解决了那个问题。詹·斯沃伊发现,在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选择权,父母不能专制。可是孩子又不谙世事,选择往往非常盲目,甚至是错误的。怎么办?我在网上购物,看到中意的商品,就放进购物车。6岁的儿子在旁边玩,很惊讶:"妈妈,你要买那么多东西吗?"我告诉他,人有的时候会冲动,一开始什么都想要,可是过两天,就不想要了,这购物车就是让人先想一想。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给儿子减负,这对"高知"爸妈琢磨出了一套另类的精简带娃法!以玩养学,找到父母的"真优势"我爱人是软件工程师,我也是毕业于名校的硕士,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夫妻的观点很一致:"玩就是玩,学就是学。课外兴趣既不要给家庭带来经济包袱,也不能给孩子带来功利性的压力。"读书时,我的研究生导师周末经常带着小女儿去实验室。我们都  相似文献   

18.
正当我们在城市成家立业有了根,就想把远在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来。但是为什么,越来越老的父母成了"老顽固",就是不愿意来到你身边享福呢?祁铁匠要上北京,村里人羡慕坏了。祁家儿女都在外地,早就要接父母去住,母亲不答话,祁铁匠坚决不肯去。儿女想着父母虽然在老家,但两老相依为命,也就由着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了,想到祁铁匠一人太孤单,儿子一心想把他接到北京去。为了把父亲接来,祁铁匠的儿子花了大力气,将父亲"连根儿拔了"。铁匠铺子卖了,三间瓦房也卖了。祁铁匠像霜打的茄子忍着没阻止,他的狗追着他蹭他的腿,惹得他一脸眼泪。能怎么办?上北京呗。  相似文献   

19.
正"沈小秋,你爱上我了,是不是?""王晓勇,我就是爱你,怎么着?"这就是爱。我的装病同事沈小秋我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我是家里第一个走进北京城见了大世面的人。家里人对我的工作帮不上忙,他们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催我找媳妇结婚生娃,他们好抱孙子。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沈小秋是最合适的人选。她和我是老乡,和我是同行,还在同一家单位。她善解人意,通情达理,除了思想有点小腐,没什么缺点。我不是高帅富,她也不是白富美,所以,  相似文献   

20.
农民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老年人的生存处境正在发生变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呈现出诸多新特征、新趋势。 曾几何时,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老吾老及人之老等传统反馈式养老模式与理念一度盛行乡村社会,农村老年人有着较高的养老预期。在养儿防老的年代,只要有了儿子,不仅是有了香火,更是解决了日后的养老问题。也因此,拼命也要生儿子成为传统中国农民生育观念的主要表现之一。然而,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不仅农民的生育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更是呈现出诸多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