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料与信息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为什么还要 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是针对一种传统的观念而言的,即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把计划经济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际上,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人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和发展下去的理论已逐渐为人们接受。私人企业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巳不再是人们争论的热点。现在引人注目的焦点在于雇主与雇工收入分配上的悬殊  相似文献   

3.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原则”刍议吴惠之上海财经大学理论部邓小平每谈到利益关系时,心中总怀着全体人民,尤其是穷人。他把人民物质生活是否提高、是否“共同富裕”作为区分姓“资”姓“社”标准与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人民利益的原则是邓小平的利益观的核心,人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提出了判断姓“资”姓“社”的三项标准,邵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简称为三个“有利于”。这对于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大有益处的。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很不一致。有的认为,三资企业符合三个“有利于”因而三资企业就姓“社”。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6.
以往我们在论证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些政策、措施是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从所有制角度去辨别和判断,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是社会主义,很少从生产力角度去判断。开放地区公有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办了一些“三资企业”,虽然生产力发展很快,但人们总是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它,不时提出“这是社会主义吗?”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并把它作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来遵循,以这个“原则”来区分姓“社”和姓“资”。这在理论上是一个误解。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在经济运行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关系到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资本性质等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讨论,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不再象过去那样困扰着人们的头脑,但这主要是指计划经济时代对社会主义教条主义理解的公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的定式,阻挠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探索而造成的.而当这一障碍有所突破,即可以科学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的探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是就后者而言的,因为经济是基础,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那么自然我们也就能够有科学地解答社会主义的基础)自应是理论界、、学术界重点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在于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而且更在于它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改革的实践目标和行动指南.不幸的是,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未能加以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有可能是人们认为探讨这一问题有可能框于传统的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之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部分人似乎觉得只有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就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这个基本纲领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对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姓“社”和姓“资”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是保持了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保证了政治上的共产党领导,它们二者都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目…  相似文献   

11.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这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自身的内涵而言,它不是生产关系的概念,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范畴。就是说,市场经济并没有姓“社”姓“资”之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究竟姓“社”还是姓“资”在我国争论了几十年。本文认为,讨论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应从实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经济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想不经过市场经济,直接跨过“卡夫丁峡谷”进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定位  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仔细分析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因为,在小平同志1992年的谈话全文中,“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前后都紧联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首要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回答和解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二是回答和解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实质性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长期未能搞清楚,我们过去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完全清醒的。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照搬“本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结论当成社会主义的模式,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道路和判断社会主义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这既是历史上社会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在相当长时期内和相当广泛领域遇到重重困难和遭受重大挫折的根本原因;也是现实生活中凡事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等“左”的思潮束缚我们一些同志思想的重要根源。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把这一理论变成对当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进到传统体制的核心部分,即所有制问题。党的十五大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有新突破,核心是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我们认为,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将要突破姓“公”姓“私”的禁区。本文就所有制改革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生产关系总体中;生产资料所有制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模糊思维的角度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研究过程中 ,许多问题的界限 ,并不是姓“社”就是姓“资” ,不是有益就是有害那样简单明了 ,这就需要我们摆脱二值逻辑的思维障碍 ,做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又不因瑕弃玉 ,因噎废食 ,从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把改革开放进一步搞活搞好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这一提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争论不休的关于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争论,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而且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当前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个问题上。”回顾十年改革,在对待社会主义方向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从“左”右两个方面干扰着我们的改革。一种倾向是以僵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对一切改革措施和改革中出现的社会现象,都拿姓“社”姓“资”到处硬套。它起着禁锢人们思想,阻碍改革步伐的作用。另一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他曾多次论述过生产力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最近的南巡谈话中,他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抓住有利时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判断姓“社”姓“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等等。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以及这些论述目前有何重要意义?笔者专门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刘诗白教授。  相似文献   

20.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理论贡献。这一理论的深远意义人们至今还未能认识,本文在此谈一谈个人的看法。自从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与理论家,就着手寻找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比西方发达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模式,但是迟迟没有找到;几十年来,他们也在努力争取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但由于受了凡事都要先问一下“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不知道“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