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冰 《中国民族》2010,(3):15-15
由于藏北那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这里牧民大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让人难以想像的是,在双湖这个让很多人都理解为“无人区”的荒瘠地带,会有一个小康村,村民们住着“洋房”,还可以收看电视、收听广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鉴于青藏高原地区落后的发展水平及特殊的生态地位,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和推进城市化,使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保持动态平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稳定、改革、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适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本文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青藏高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对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现存关涉青藏高原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进行思考和整合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藏区农牧民公共服务,提出一些新的思考维度。具体分析青藏高原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涉及了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与老龄化、国际政治影响、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家庭保障和社会互助的补充性等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非缴费型农牧区养老保险模式、构建覆盖所有农牧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农牧区救助机制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型的青藏高原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生态城市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各地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由于特殊生态环境和生态地位 ,青藏高原的城市化应当走出一条有别与其他地区的模式。本文从青藏高原城市化进程应当考虑的特殊因素出发 ,提出“生态城市化模式”的构想 ,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试论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已逝去的20世纪是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遭到全面破坏的世纪。在全球生态危机的紧迫状态下,关注生态环境、研究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一个中心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抛弃旧的生态价值观、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可贵和必要。藏区群众的生态观念,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高寒干旱,空气稀薄,气候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敏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后,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青藏高原虽然土地辽阔,但高寒、干旱、缺氧,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态链[1]极易受人类干扰,产生崩溃性失衡.这一巨大区域中少量人口的经济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高原本身的范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扩散至整个黄河和长江流域,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事实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范围,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态利益,这一特性决定青藏高原的开发必须树立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8.
从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格局,为教育现代化研究提供区域坐标,试图用新的视角揭示教育发展的过程因素和实现条件,进而形成分析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模式,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教育的四大区域性特征,旨在为实现青藏高原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研究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茶、饮食茶最早的国家,据《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前10世纪),西南巴蜀小国曾以所产茶叶作为方物进贡。到了汉代,市场上有了茶叶买卖。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王褒撰《僮约》时就有了蜀中已有茶叶销售的记载。①当时饮茶已逐渐成为一些地方群众的习惯;社会上已把茶叶作为珍品用以孝敬老人、祭祀祖先、保健治病、馈赠待客之礼物。古代,茶又被称为“木贾”。《尔雅释木篇》说:“木贾,苦荼也”。(荼为茶的古体字)。在南方,茶又叫做“茗”,把茶叶称为“香茗”、“灵茗”,由于人们对茶叶的喜爱,茶又被美称为“甘露”。唐…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应照搬东部地区的模式,而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突出支柱产业的发展和特色产品的开发,发展小城镇,加强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青藏高原古环境的变迁,来分析各个环境阶段人类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得出环境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尽管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环境,但主要还是受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创建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森林草地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包含人类抽象劳动在内的无形劳动生态产品 ,需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创建新型的环境资源产业 ,探索使生态效益价值得到市场实现的有效方式。环境资源产业的组建需要在宏观上作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资源性资产的基本特性 ,包括认识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含义 ,确认青藏高原资源性资产主要实体 ,掌握无形劳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特点。二是搭建环境资源产业组织框架 ,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几个重要生产部门 ;三是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主要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围 ,以及为该产业顺利运作而制定的一些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3.
影响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模式的转变,受文化生存环境影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受到全面的现代文化的挑战,就业的难度空前加大。现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是单纯的以经济快速发展来解决,本文认为这种解决办法,实际上不自觉的回避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深层次的,也比较抽象的文化层面。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危机问题,就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汉文化)发生冲突而导致的一种适应和调整的过程。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是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促进高原社会、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性的战略规划.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落实《规划》、全面建设青藏高原藏区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吕红亮 《中国藏学》2023,(3):1-9+209
在全球史前考古学中,青藏高原无疑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单元,“青藏高原史前考古”也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近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青藏高原史前考古取得惊人进展。文章依据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拓殖青藏高原、续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青藏高原东部的粟作猎人、早期金属时代的定居点和墓葬等重大问题做了简要评述,并提出:人类进入青藏高原的时间不晚于距今16万年前,而且可能通过不止一条路线;至少从距今10000—8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青藏高原就被狩猎采集者长期占据;从距今3000年前开始,随着大麦和牦牛的驯化,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加,牧业大规模扩展到高原边缘,青藏高原出现了长距离贸易网络、巨型定居点和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6.
清代青藏高原上的生态保护与宗教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珍 《中国藏学》2005,24(4):83-86
清代青藏高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民风习俗,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养成了一种非常自觉地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并升华为社会公众普遍的心理结构.这种成分被社会统治势力所利用,成为社会控制的强力,构成了藏区社会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意念和行动.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当地的少数民族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明了纺织工具.尽管纺织业起步较晚,但在和中原、西方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纺织业.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因地域、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历来为交通闭塞区域.这区域既需要通过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改变现状,又必须尊重所在区域传统文化,避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保障失地农牧民的权益.本文试图以法治为视角,对交通发展与有关权利的冲突进行分析,以利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和实体性指标四个方面提出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温军 《中国藏学》2002,(1):3-12
通过分析高原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动因机理以及问题挑战 ,本文认为高原要保护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民族经济繁荣发展 ,应加快促进高原农业生产可持续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建设、农业生态可持续建设 ,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即实现自给型、生存型、初级型、粗放型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特色化农业的转变 ,推动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