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这在学术界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关于真理的主观性,则是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我认为,不仅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而且真理的主观性也是真理的本质属性.一许多同志断然否认真理具有主观性,把主观性直接等同于主观主义,把承认真理的主观性看作就是唯心主义,是所谓“主观真理论”.有些同志虽然并不绝对地否认真理的主观性,却把它局限于真理的形式上,并把这看作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如果越出这个界限再谈真理的主观性,就是唯心主义.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论在实用主义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詹姆士从彻底经验主义出发,把真理的观念看成是经验之间的联系或联络,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视真理为效果、行动或成功的信念,甚至将真理直接等同为有用,并且把真理的证实当作取得兑现价值,把真理看成是观念证实自己的过程.实用主义还否定绝对真理的存在,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论严重歪曲了真理的本质,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吴启文、陈长畅两位同志提出了“在真理的界限上可能隐藏着错误”的观点,意图是批判林彪、“四人帮”把真理与错误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谬论,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益。但是,对吴、陈两同志提出的基本观点,我不敢赞同。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还请吴、陈两位同志和其他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4.
真理与错误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它是我国哲学界探讨、争论的问题之一,到八十年代,在深入讨论真理标准过程中,又作为相关的问题提出来了。主要问题是,真理包不包含错误?目前哲学界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真理中有可能包含着错误。另一种意见认为,真理不可能包含错误。我赞同前一种意见。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里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关于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列、毛泽东同志都把实践结果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实践结果并不属于实践的范围,因此,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结果是改造了的客观事物,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事物本身;实践只是检验真理的途径,人的认识正确与否要通过实践途径到客观事物本身中去检验;而对真理的检验是再实践过程中的理性判断活动。我认为这些观点关系到实践到底是不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问题,应当讨论清楚。本文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过去一提到真理发展规律,往往就是讲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如果把真理发展规律只理解为这一规律,那就很不全面。我认为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不仅表现在任何个人和整个  相似文献   

7.
看了吴家麟同志的《真理能有阶级性吗?》一文(见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八○年第二期),觉得有些观点不能苟同,下面仅就"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问题,谈淡自己的看法,与吴同志商榷.吴家麟同志认为,"真理属于客观范畴".我的看法与此完全相反.我认为,真理应属于主观范畴.其理由有三:第一,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而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与被反映物——客观世界应属于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二,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存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不能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分别归入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三,划分范畴的根据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真理区别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认为 ,不能把真理的发展看成一个直线运动的过程。真理的发现是从模糊到清晰 ,从再模糊到再清晰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过程。但是 ,你不要在模糊的时候认为真理完全没有希望了 ;在认为清晰的时候 ,以为自己到达了认识真理的尽头。在模糊的时候要继续探索 ,不断地追求 ;在清晰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关于理论创新 ,我想讲四点。第一 ,对我们搞历史的人来讲 ,继承和批判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对古今中外、别人已有的成果、已达到的水准、已积累的资料等 ,一无所知或略有所知 ,就去写文章 ,还自以为是创新和发现 ,这不过是…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些同志把“真理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作为结论写进哲学教材,我以为这是匆忙的,不慎重的。黄森同志在《社会科学》1983年第8期撰文,对社会科学真理阶级性问题提出再讨论,我以为很有必要。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理论界在1952年提出过,  相似文献   

10.
马秋丽 《东岳论丛》2005,26(5):163-166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对原有的真理相应说、配合说、效用说进行了分析,在知识社会学的影响下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观。他认为,真理不仅有对不对、合不合、成不成之义,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得不信之感及对文化的满足。由此他既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又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同时把真理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认为,主张价值真理随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无意中把主体的利益、需要视为真理的本质规定和真理的标准,这样就不可能同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划清界限。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第一,承认价值真理的人并未主张价值真理随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只是主张随着价值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同一价值关系,只能有一个真理。无论价值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价值真理”时,现在存在着不少模糊的、混乱的看法,是需要认真深入地进行研究,加以澄清的。这里,我想谈两点认识: (一)、有人力图把“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作为一对矛盾或作为相对应的双方加以区分,似乎“价值真理”不是“事实真理”,认为事实真理是一种简单的、低层次的认识(有的称之为“反映性认识”),而“价值真理”才是复杂的、高层次的认识(有的称之为“评价性认识”)。我认为这种分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靳辉明同志在《真理的追求》2001年第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戈尔巴乔夫的叛徒面目是用自己的言行刻画的》的文章,针对我今年1月份给《真理的追求》编辑部写的一封信,在未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摘取了该刊未予发表的我的信(见本  相似文献   

14.
在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应当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为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只能是检验真理的手段、途径。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真理的标准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从真理本身具有的属性来看,无论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到将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我想从四个方面划清界限,解决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 一是明确真理是客观的,划清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是物质的反映;真理则是人类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人们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同周围客观事物打交道,经过若干反复,逐步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正确的反映,取得规律性的认识,这就叫做真理。可见,真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而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正  相似文献   

16.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哲学史上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认识清楚的。讨论检验真理标准是实践还是客观实在及其规律的问题,我想还是尊重历史的发展过程,把检验真理标准的形成,看作是一个理论和历史的统一过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典诗论中千古聚讼的“比”“兴”理论进行一番梳理,进而提出一个关于整体象征的诗歌理想。艺术法则对艺术爱好者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却为艺术家提供了通向艺术神殿的台阶。在真理被认识以前,一切解释都是假设性的和猜测性的,但绝对错误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正如美学家克罗齐所说:“假如错误是纯粹的,它就是真理了。”我相信,只要把古典诗论的合理内核辨认出来并加以系统化,那么结论离真理是不会很远的。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说:“这种剖析当然使红颜玉貌化为枯骨,它能把所有的美,但也能把所有的虚假的解释摧毁。”我希望我的理…  相似文献   

19.
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掌握的科学理论;自己所提倡和宣传的主张,必须合乎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把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实践自...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先验逻辑的辩证改造,把辩证法由幻相逻辑变成思存同一的思辨逻辑。思辨逻辑是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逻辑和真理,而真理作为逻辑和真实的东西,是一种已实现的概念或一种被设想的现实事物,它的确定性由历史与逻辑一致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