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高校大学生道德认知呈现多元化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复杂化 ,这已逐渐成为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亦面临各种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 ,提出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虚无化、道德理想世俗化、道德认知片面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化。社会结构变革的冲击、文化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标准,以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为核心内容,加强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处理好传统道德信仰与时代要求的关系,关键在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转化与内化。  相似文献   

3.
对部分大学生道德判断的社会心理学归因及调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道德判断是外部情境和自我把握、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标准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则呈现冷漠化、趋理避行的特点.这既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过渡性、不稳定性有关,又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深刻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应建立有效的道德认知机制、调节机制和动力机制予以调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取向和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其主流是健康向上和积极务实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了认可和坚守,而其具体价值取向则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围绕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道德概念与自然科学概念在认知上的不同特点入手,对大学生道德概念的认知状况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在道德概念认知过程中对道德概念的理解、道德价值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的参与等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和特点:对道德基本概念的理解比较准确,但不同的概念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对道德概念的认知过程缺乏价值判断与善恶判断的参与;对道德概念的认知缺乏情感参与;道德认知往往与道德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相分离。针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特点,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重道德认知传授,轻道德情感培育,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道德情感发生和形成的心理机制,在高校德育实施中进行有效实践探索,总结出大学生情感体验德育的实施策略,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为前提。文章借用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两难法,对低年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低年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正处于波动期。为此,加强低年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偏重认知道德教育而忽视道德情感教育的现状,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肤浅化、表面化,形式化,这种教育不能使道德准则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实践的动力.笔者首先分析了道德情感教育在现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缺失,提出了情感性道德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设想具体培养情感性道德教育的一系列策略,旨在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失,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着道德信仰缺失、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不平衡、权利与责任的分离、认知与行为的脱节、自强意识淡化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将儒家君子人格论运用于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背景和内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知识建构、道德建构和审美建构为环境导向,建构大学生良好理性认知、理性情感和态度、理性意志的重要性,为大学生行为选择模式理性化建构提出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玲  郑有旺 《中南论坛》2007,2(1):44-47,57
本文针对高校道德教育出现的实效低,德育现实与人们的期望产生巨大的差距等问题,运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改革高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做了一些探索,阐述了四点启示:(1)德育内容应该具体和明确;(2)加强具体道德教育课程建设;(3)测评大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定期为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备案;(4)注意采取适当的道德教育策略,有效地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自我概念及其关系,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云南省某高校722名在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行动水平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批评水平具有明显的年级差,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行动、生理自我和道德自我差异明显;大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资源管理策略具有明显的专业差异;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习策略存在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道德认知偏差等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养成的目标应符合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别于生态德育,生态道德素质重在养成。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原则。应重点关注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陶冶大学生态道德情感,锻炼大学生生态道德意志,以最终规范大学生生态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自我道德教育能力,进而形成内在的道德约束力。为此,高校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大学生道德自律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选择两难的困惑、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非道德主义泛滥,道德冲突增多、现行的道德准则的模糊、道德评价标准的模糊等因素造成。应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营造良好的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环境,进而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考风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了目前大学生的考风现状,得出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不同步的结论。同时总结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原因,最后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的道德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是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社会群体.面对由全球化引发的道德碰撞和道德选择,大学生陷入了道德主体地位缺失、道德标准多元化、网络交往人格异化的道德困境.因此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全球伦理、社会主义道德、生命道德、学习道德、网络道德为主要内容.通过延展性道德学习建构全球化时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网络成本的逐步降低,网络基本属性构建和衍生出的虚拟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信息富足与信息污染的悖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加强网络认知,提升道德主体判断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主体选择力;培养网络道德习惯,提升道德主体实践力成为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道德主体对"他爱"行为的道德认知,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方法,对教育对象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建构主义是一种新兴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单一的"传授—接受"知识的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转变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外情境,促成大学生自我感恩教育,并探讨了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