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周朝高士常拟将死,老子去探望他。 老子问道:“有什么东西留给弟子吗?” 常拟不答,反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相似文献   

2.
智者如水     
蒋献芹 《领导文萃》2009,(17):144-144
老子的师父叫常枞,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和许多人及徒弟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师父你还有什么要告之的吗?常枞对老子说:“牙齿和舌头.那个刚强,那个柔弱?”常枞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老子一看说:“师父你的嘴里什么也没有。”常枞又对老子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故事这样讲道: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家园”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纸篓该由谁倒空一只纸篓摆在教室门口,里面装满了各类零食的包装袋。我自己去倒了两次,第三次还打算那么去做,有一名同学替我去做了。他回到教室后对我说:“老师,校工应该做这件事,下次告诉她就行。”我说:“有那种必要吗?”立刻有同学回答:“有。如果我们总是替她做,她自己的责任心不是会慢慢松懈了吗?”我又反问:“是不是有一条纪律规定,不允许带吃的东西进入教室啊?”答:“有。但那纸篓不就成了多余之物?”于是,第三种看法产生了:“其实那一条纪律也应该改变一下,改成允许带吃的东西进入教室,但不允许在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还继续吃。这样…  相似文献   

5.
朱淑倩 《经理人》2000,(1):54-56
“我感到他这句话是那么的伤人。这么大的事,请示、汇报过这么多次,但不看,不反馈,现在一句‘没认真看’,交待得了吗?说得过去吗?我心里好难受。”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我们称他为将军》一书中指出:要“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他指出:只有那种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最充分地适应本世纪关于世界科学概念的哲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这样的哲学是时代的结晶,是时代活生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5则     
知识产权晓刚拿着作文本不满地问老师:“您怎么把我今天写的作文批改得面目全非呢?”“难道我不能批改你的作文吗?”老师笑着反问他。“能,但是,今天不行!”“为什么?”老师面露困惑。“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呀!”晓刚振振有辞地回答。理由法官:“你拾到这样贵重的戒指为什么不交给警察或失物招领处呢?”被告:“我倒是有过这个念头,法官先生,可是当我看到戒指上刻得非常清楚的那句话时,便把这个念头打消了。”法官:“什么话?”被告:“永远属于你!”错误施舍大款的太太对丈夫说:“亲爱的,你还记得你那件旧大衣吗,就是穿破了的那件?”…  相似文献   

8.
丞相管牛     
秦文连 《领导文萃》2006,(8):175-175
汉宣帝时,丞相丙吉下乡考察民情,碰到一个群殴场面,伤者无数。丙吉视而不见,令车队继续前行。又见一健牛在前狂奔,气喘吁吁,一老农在后直追。丙吉马上对卫士说:“把那老者叫过来问话。”丙吉与老农嘀咕一阵后,又若有所思地启程了。他的手下迷惑不解:“丞相,打死人那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反而去管人追牛那样的小事?”丙吉严肃地说:“百姓斗殴,那是地方官员的管辖范围。如果他们连这点事都管不好,还要他们干什么?我堂堂一国丞相,难道要给这些地方小吏当帮手吗?”“那你有什么必要去管那人追牛的小事呢?”“现在是早春时节,这个时候应该还不算热…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这样一位企业老板,他总是喜欢到公司附近的一个在销楼盘的售楼处转转,实际上他并不是去买房子,而是到售楼处去体验一下置业顾问们的服务热情、接待技巧和谈判能力。为此,他感想颇多,并且去的次数越多,感想也就越多。为此,他多次在公司例会上向员工发出号召,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要抽空到售楼处去看看,向那些置业顾问学习学习。不仅如此,在私下里他也常常跟朋友感叹:“自己怎么就遇不到那么好的员工?”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才德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是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由董事长口述,董事长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相似文献   

11.
三朵玫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乡村中学校长时,看到一名低年级的小女孩摘下了花房里最大的一朵玫瑰。他走过去蹲下,拉住小女孩的手,微笑着问:“你能告诉我这朵花要拿去做什么用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看不到这朵花,我想把这朵花送去给奶奶看一眼就还回来。”  相似文献   

12.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每个人应当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用母亲教会的语言说话。请相信,母亲教会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是照本宣科地念讲稿,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母亲教会的语言”讲话。  相似文献   

13.
巧妙的批评     
<正>美国一家企业经理查尔斯有一天中午去他的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就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字样。可以想象,查尔斯有权怒气冲冲地指着牌子吼叫:“你们不认识字吗?那里写的是什么?”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朝那些人走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并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这些雪茄,我真是感激不尽。”那几个工人听了以后立刻知道自己违反了工厂里的一项制度,且急忙向查尔斯当面作了道歉。  相似文献   

14.
扛垃圾     
《领导文萃》2006,(7):173-173
“超越伤痛的唯一办法,就是原谅伤害你的人。”大师说。“这样,未免太便宜他了!”大师反问:“你真的相信,自己气得愈久,对他的折磨就愈厉害?”“至少我不会让他好过。”“假如你想提一袋垃圾给对方,是谁一路上闻着垃圾的臭味?是你。不是吗?”大师说。紧握着忿恨不放,就像是自己扛着臭垃圾,却期望熏死别人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扛垃圾  相似文献   

15.
张二江说:“老陈啊,你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有一点问题。我当市委书记还得过一些小钱,你在企业当老总这么多年,难道一点小钱都没有得过?”办案人员说:“打死了就打死了!我们不怕!你知道是谁要搞你吗?是张二江书记和xxx市长。打死你也不要紧,把你送到火葬场一烧完事,说你畏罪自杀,你想告状就到阎王那里去告吧!”尽管如此,他在被宣布无罪出狱后第二天就向天门市主要领导提出请求:“我可以不计前嫌,不用天门市提供一分钱,保证在半年之内使金天公司起死回生。”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莫非这些也都是张二江留下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星云 《决策探索》2014,(13):48-48
梁老师是大学时期教我们写作的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什么都懂,所以我们有什么问题,就会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有一回课问休息时,我们围着他聊天,一个同学问他:“梁老师,什么叫作反物质?”梁老师摇了摇头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一会儿上课问一下同学们,看看谁知道。”上课了,梁老师让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站起来把问题再说一遍,那个同学就又说了一遍。梁老师便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梁老师便让她站起来回答,她站起来说:“正常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核外是带负电荷的电子:反物质的构成正好相反,它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06,(4):158-15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著名首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一对有名的搭档。有一天,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连一些珍贵器皿也都砸坏了。皇后问他:“你又受那个老头的气了?”威廉一世说:“对呀。”皇后再问:“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么多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气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威廉一世不在当场把情绪发泄在俾斯麦或其他人的身上,而在独处的时候自我调适,这不仅需要有个清醒的头脑,还需要有极高的自制力与包容…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试卷评析课上,我对获得“优”的学生进行表扬,尤其对方行同学能获得“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把这次单元综合练习唯一的一个“进步标兵”的奖状发给了他,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突然,他的同桌尖叫起来:“老师,你给方行多加了20分,他不应该得优。”“是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全班同学的眼光一齐投身方行身上。前排的两位同学也转过身给方行加起分来,结果真多加了20分。我正准备收回自己失误而错发的奖状,忽然发现方行满脸通红,则才的喜悦和自豪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张干等师友1951年11月8日摄于中南海。自左至右:罗元鲲(毛泽东一师时期之历史教员)、张干(毛泽东一师时期之校长)、李漱清(毛泽东韶山上学之老师)、邹普勋(毛泽东之同学)师生之谊情深谊长1950年国庆前夕,张干在湖南一师时期的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时任一师校长的周世钊,到张干所在妙高峰中学看望旧日的老校长。“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我们常通信。张校长,您有什么事对他说吗?”“这……”张干语塞了。他有一肚子话想对自己这…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师生之间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好吗?”“你认为我现在还想听你的解释吗?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犯了错误还要狡辩!”其实,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层出不穷。曾经,我也是如此“果断”地评判着学生的错误,“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