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教育哲学这门学科,在我国已经中断了近三十年。现在,要恢复这门学科,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教育哲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应该考察这门学科是怎么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本文就这个问题提供一些资料。 一、教育哲学的产生 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是很早的,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相似文献   

2.
“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育法》规定的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标示出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出现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民族预科教师,要参与这一变革,应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来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呢?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现状及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我党总结几十年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这是一场意义十分深远的历史变革,势必引起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新的形势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拟在两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要弄清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然要涉及教育的社会功效问题.而教育的社会功效最突出的一个性质则是其明显的后显性.那么,这一后显性是怎样产生的,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对教育系统内部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不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是无法制定出切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政策的.本文讨论了后显性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给社会和教育本身带来的种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西部经济开发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在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尤其是具体到各个五年计划中,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谋划西部的发展,把它摆在什么样的地位上。现就这一范围作一些探讨,谈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卫生管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基本形成了从成人教育到博士生培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到2003年底,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均有院校开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为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职业化队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常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两大类,即普及性教育和精英教育。按照国际惯例,医学专业教育是当然的精英教育,但作为医学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形成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应该如何归类,在教育产业化的理念逐步形成的今天,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卫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应该关心并正确回…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怎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才能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不少有识之士以极大的热情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试图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近几年来,基诺山的经济和教育比翼齐飞,对我们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颇有启迪。 基诺山是我国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全区基诺族有930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2%。基诺山地处热带,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前景十分广阔,是我国不可多得的  相似文献   

8.
怎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 ,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战略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素质教育 ,是教育思想的伟大革新 ,是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和方法的重大转变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它是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也是实现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音乐越来越显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音乐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做为教育工作者又应怎样去对待、去认识这一问题?在此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教育活动是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对象的活动,受教育权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认识和发展教育,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权利出发去研究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通过揭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转换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求建立更公平、更民主、更开放、更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何种人才?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就科教兴国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素和教育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建设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师肩负着发展教育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培养千百万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 ,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形象 ,这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一门特殊的科学 ,它要通过教育者的努力和受教育者的反应才起作用。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教师能否取得学生的好感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实施及效果 ,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因此本人认为 :在学生面前 ,教师应该是集父母的慈爱、朋友的挚爱、老师…  相似文献   

13.
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残疾人,它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和以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残疾人工作的问题,这也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兴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破除旧的残疾人观,树立新的残疾人观.因此,认真探讨新残疾人观问题,就成为当前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个带关键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学校教育工作所要迫切解决的两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两大问题,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严格遵循“教学为主”与“德育为首”的原则。 一、教学为主的原则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特定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递和掌握知识技能,扩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体魄,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和审美水平,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工作是实现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应走城市化道路和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当前我国具备了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没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创建现代化经济新格局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世纪之交,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的课题。正值此时,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座谈时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战略思想,他说:“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对于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下面是我学习这一指示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帷幕正徐徐落下,21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在这世纪之交,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于是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成为国际性的课题,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关注和加强高等教育及其改革,我国也不例外。十五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于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春秋晚期鲁国邹邑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他在“学在官府”的时代,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借鉴的东西很多,下面我们仅从孔子教育弟子全面发展,把德行放在首位,加以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孔子办私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教育弟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运动和发展过程是由其运行机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和轨线。研究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机制的运行,目的在于弄清高等教育系统的宏观管理理论和调控轨线,从宏观战略上正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机制的运行总是受到经济机制运行的推动和制约的。建国后我国30多年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的协调机制也只能是一种按统一计划进行运行的宏观调控机制。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1950年至1957年,田家对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根据现代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但是科学技术这种精神形态的生产力,怎样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社会实践的器官”(马克思语),从精神变物质呢?教育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