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选择以小说观与叙事操作的双向互动为视角切入,评述晚明神魔小说创作。文章以神魔小说理论批评领域中的“真”、“幻”之争为逻辑起点,考论其陌生化叙事策略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清末滑稽小说属于新小说的范畴,是小说家基于现实危机而展开的文学叙事之一。滑稽小说的近代发生与“政治小说”的趣味性不足、游戏之文在晚清小报的大量编发以及陈景韩、吴趼人等小说家的身体力行紧密相关。在启蒙者的现代视域中,清末民众在变局中的各类不适充满了滑稽色彩,滑稽小说以此为叙述核心,表现出与古代白话小说滑稽叙事不一样的审美风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因为知识上的差异而处于“悖离”状态,这给滑稽小说的表现方式带来很大变化,以至衍生出喧闹、反讽和复调等颇具现代意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郑新安 《中州学刊》2006,(5):270-272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着力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刻画。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着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史传文学对中国小说文体的影响在以往的论述中被奉为圭臬,因而小说文体本身的特性往往在这种强调下被悬置.本文以虚构性为前提界定《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文本,论证其在传统叙事模式基础上,采用了独特的限知视角、倒错时间和诗意背景,从而构成不同于史传的小说审美特性真实性、惊奇、双重语境、移步换景.这种创格出现在小说创作主体的群体尚未自觉的魏晋“前史时期;’,体现了中国小说叙事多元性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5.
小说“多重叙事”是应“泛叙事”浪潮中文学叙事的机遇与挑战而提出的。小说以“多元化统一”的语言表意方式与“以小见大”的叙事审美特点,在建构方式上形成了以叙事主体与“个体—群体—国家”相关联的“多重叙事”结构。小说“多重叙事”理论的提出,在理论层面,推动了文学领域“双重叙事动力”的深入与细化;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小说文本内外真实性的多重解构与再建构。  相似文献   

6.
史学家在编撰史籍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受时代风尚、历史背景、史学家自身学识、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以这种“史识”来进行小说创作,逐渐演变成了作者对小说叙述的一种干预.“史识”对唐小说叙述的干预主要表现为“纪事实,探物理,辩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的话语和创作意识.干预是体现作者自主创作意识、完成小说文体叙事的重要手段,也是唐小说文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中的“医学”内容和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时期父亲的疾病和后来的学医经历 ,使鲁迅与医学产生了某种联系。这种联系经过思想与审美转化 ,渗透和积淀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 ,对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的塑造与揭示 ,对人物之间心理和社会关系的确定与描绘 ,对改造国民性主题的深化和叙事模式的形成 ,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预制”。医学和文学双重视野的扭结 ,使文学化的医学内容及其叙事表现 ,构成了鲁迅小说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04-110
时间作为现代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一维,对现代小说的内容、形式、结构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在其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蕴含独特时间形式与审美意义。从现代小说时间观念变革新方向、文本时间设置与叙事功能、时间形式的叙事意义等方面,可以透视出现代小说家们在其文学实践中的时间艺术策略与小说文本的独特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9.
艺术空白,是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现象,特别是在20世纪的现代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小说"空白"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是因为作家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有意为之;作家对人生的困惑构成的"空白";作家难以表述的复杂情感造成的"空白".探讨小说"空白"的审美效应,是为了摸索小说艺术"空白"的创作规律,使读者在参与小说的再创造中,获得更多的审美自由和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的中国小说除极少数作品表现出作家别致的想象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多数小说延续着上个世纪末的创作趋势,但创作状态从弥散走向清明;现实叙事在直面社会热点与关注普通人生的两端展开,“反腐”小说更有意挖掘复杂人性、关注普通人生的叙事透出诗意的追寻;历史叙事有着文学把握历史的个性特性;爱情婚姻的母题表现出与实际生活的贴近,但此岸的表达却淡化了灵魂、精神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但在文学观念上仍未彻底摆脱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政治化严肃传统,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大的距离.王朔小说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文学生活的另样图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我们对文学观念的理性审视.本文通过对王朔小说创作策略的探析,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2.
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著作 ,不应拘泥于历史事实 ,而应当允许适度的虚构。但是 ,这种虚构应当有一定的限制 ,应当如实反映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应该符合历史的真实 ,做到虚实有度、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古代小说研究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隶属于古代小说研究系列的小说流派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路径。1949—1976年期间小说流派的研究,明显地隶属于小说史的研究,专门关注小说流派的研究几近空白;1977年至今,这一时期学术领域异常活跃,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蔚然成风,小说史研究空前繁荣,小说流派研究也渐成气候并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朱虹 《学术探索》2012,(4):138-142
曾经存在于欧洲16世纪末至18世纪前半叶的巴洛克小说,却被长期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小说作为欧洲文学史中一个取得了极高成就的重要的文类,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巴洛克小说以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前承中世纪传奇,后启现代主义小说,是欧洲小说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它进行发掘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欧洲小说的发展踪迹。  相似文献   

15.
殷芸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南北朝著名小说家殷芸的生平。认为《殷芸小说》是一部涉及千余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关人物琐事逸闻的杂记式小说作品。该书虽为“野史”,却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而其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其次它独具特色,一是取材范围较以前扩大,二是写法与前人不同。《殷芸小说》奠定了殷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炳范 《齐鲁学刊》2007,(2):110-114
《世态》是战后日本著名作家织田作之助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具有典型的无赖派文学特点,它以自嘲手法对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人们苦难的生活及卑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刻揭示;它又是一篇私小说,真实反映了作家的心理世界和思想特点;它也是一篇元小说,鲜明体现了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荣林 《河北学刊》2002,22(1):103-105
小说创作美学不同于小说美学 ,小说美学谈小说有什么 ,小说创作美学谈小说怎样去构成。这样 ,小说创作美学从小说创作的主体、客体、尤其是本体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确定小说创作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8.
向志柱 《云梦学刊》2005,26(2):98-100
“长篇小说史论三部曲”从长篇小说的创作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和围绕史诗性立论,从总体上抓住了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许多关于史诗性长篇小说理论的命题。采用了“传统史诗”和“现代史诗”这两个概念,抛弃了史诗的外在形式,抓住了史诗的内在精神。将史诗由长篇小说的价值评判转换成了文体规范。不仅具有史论价值,而且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史诗对长篇小说的评价,主要着眼于文学的认识价值,容易助长长篇小说大而全的创作风气,史诗评价也不应该是长篇小说的惟一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8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曾经有过许多命名,如"新潮小说"、"探索小说"、"实验小说"、"先锋小说"等等,但是,这些名称自身的瞬时间特征使它们难以涵盖十年间小说的发展动态。"现代派小说"曾经被用来专指1980年代中期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现象。无论在西方,还是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现代派小说"都不是一个内涵狭小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广义的"现代派小说"概念是对这一创作现象比较合适的命名。  相似文献   

20.
李伯元与“谴责小说”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谴责小说”的兴起,并非如鲁迅所论兴起于庚子事变后的1901年和受庚子事变的刺激,而是兴起于1903年,原因是以李伯元为代表的报人作家对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的响应。《官场现形记》开创了晚清旨在揭露官场腐败及其原因的“写实派”社会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