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既是相互独立的教育领域,同时也是教育系统中密切关联的子系统,三者的不协调是制约当前未成年人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受到包容理论与共同责任理论、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全景教育理念等影响,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积极推动了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合作实践,对我国的未成年人教育富有启示.为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教育成效,亟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作用,广泛开展各种教育合作实践,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的立体化的“三位一体”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2.
从家庭教育误区所导致孩子形成的截然迥异的两种人格与地位——“小皇帝”与“奴隶”,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为了孩子必须改造成人世界!托尔斯泰早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为此,在新形势下,李岚清同志指出:“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教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但凡教育子女成功的父母,其共同点是他们对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其核心是人性和科学的结合。因为孩子是人,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人性的;因为教育是科学,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科学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向“人性化”、“科学化”的正确观念转变,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  相似文献   

3.
程嘉  段鑫星 《理论界》2007,(7):100-101
文章论述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特种类型家庭教育方式偏差、过多强调才智教育、言传与身教的背离等问题。随后,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完善家庭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典》中强调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这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开展家庭教育的基本规范。父母家庭教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是“义务权”,强调以子女利益为中心的父母共同责任。父母家庭教育权是一种利他性的权利,其行使要坚持以子女权益为本位原则,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权益,并遵循家庭教育的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合理、正当地行使家庭教育权。当存在滥用教育权情形时,应当进行必要的司法干预。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三道防线,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犯罪防范网络,在当今日益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下已变得非常急迫。而我国各种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缺位,更是昭示了建立家长学校,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性。当前,我们应按照依法治教的要求,明晰家长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凭借家长学校平台,全面提升家长素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撑起防护网,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筑起一道全方位屏障,从而夯实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基础,找准切入点,实现联动和综治。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提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在这一背景下,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关于习惯养成教育的思想,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关于教育,叶圣陶先生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其本质:“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习惯与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首先,习惯具有约束性,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剖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认为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包括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和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三个方面;学校方面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缺乏和教师问题;社会问题主要是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诸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等,这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和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应从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等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现阶段的突出社会问题,其社会深层根源在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引起的未成年人的群体性失范。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出现的偏差是诱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重要因素。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特点,整合性应当成为整个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体系建构的基点,形成以教育性预防为核心,保护性体系、惩罚性体系等其他措施为辅助的一体性预防思路。在中国,建构整合性的教育预防体系应当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展开,使三者有机结合,真正发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德国家庭教育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当代民法典中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法律意义上的养育义务和监护权利。“家教”的立足点在于培养后代“自我意识”的形成。国家保护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使其免受不法侵害。家庭教育权包括教育和抚养两方面的内容。教育的法律含义是 :对后代心理成长的培养和调动一切合法的施教因素 ,对未成年人到达法定成人年龄 (1 8岁 )之前的监护。而抚养的法律界定是 :对后代生理和发育方面的照料 ,包括营养卫生、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等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属于思想意识形态的内容。①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诸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简单;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等。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促进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的命运.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家庭与孩子之间应建立心连心的沟通;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采取“反哺教育法”,组织学生评价家长,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孩子的“三农”教育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2.
家长教育权的实现对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作用重大.然而长期以来,在“学校本位”的教育格局中,家长教育权存在缺失现象.导致家长教育权缺失的原因多种多样,其根源可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天地君亲师”这一传统文化模式的产物在教育领域中“蚕食”了家长教育权.家长教育权要尽快回归,其指南是构建新型中国文化模式,路径是重塑“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包括重新审视和重视家庭教育的独立性价值、加强家校(社)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强化家长教育权的政策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消费:巨大的潜力与沉重的负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教育消费的探讨成为近来的热点话题,一个中心议题便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由此,本文想到了从属于整个教育消费的农村教育消费,作为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却是最为广大的一块市场,其消费状况是怎样的呢?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愈发觉得农村教育消费即农村家庭的教育消费是较为特别的一部分,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沉重的负担。一、家庭教育消费的构成和潜力1.农村教育消费特指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消费。家庭教育消费是指家庭为子女求学而支付的各种费用,这里不含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文化社会教育所支付的书报、杂志、短训…  相似文献   

14.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构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论框架。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放在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进行人格教育;把立足点放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养成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全社会各个方面整体协同实施教育,进行协同教育;把切入点放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和教育互动上,进行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组织化教育的原型,家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是人类社会主要的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儿童成为社会人的职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性浪潮的冲击,在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两种动力机制作用下逐步向学校教育作出让渡,出现了“脱域”,其“在场”的教育意义被虚化。对现代性的反思中,家庭教育重新返场,在“结构—制度—文化”动力框架作用下“嵌入”到教育场域中,为教育之现代性“隐忧”祛魅。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在场”的育人共同体,是家庭教育的发展愿景:以共建逻辑型构家校育人制度共同体、以共享逻辑培育家校育人理念共同体、以共治逻辑形塑家校育人行动共同体、以共鸣逻辑筑牢家校育人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张军 《理论界》2005,(6):100-101
我国教育虽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更新了学校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我国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对滞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的相互依托、资源互动。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难以抵挡家庭、社会一天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常会进入强调学校教育而不重视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误区。实践证明,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承担起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重任,优化家庭教育。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青少年犯罪,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摆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文化、司法等部门面前的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课题。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影、电视、戏曲、书刊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在教育青少年,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的德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法”)中第六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我们所讲的…  相似文献   

19.
周运恒 《南方论刊》2006,(4):59-59,5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育工作失去了严的前提而去爱,就等于放任脑力的冷漠。”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只有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理会教与学的意义。21世纪,世界大战讲的是打信息战,而教育教学工作彻底进入了心理战,过往的纯朴踏实和而今浮想联翩,思想底蕴差之千里,对受教育者“严”与“爱”的度量,并非一视同仁,会因人时而异。  相似文献   

20.
《洛丽塔》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描绘了少女洛丽塔与其继父之间的畸形之恋。洛丽塔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个人成长中的坎坷经历,使其陷入重重的生存困境;社会道德的失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变形、失败。是导致她进入悲剧命运“魔圈”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