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性学科,首先是客观、真实地恢复各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本来面貌,其次是探索整个历史时期某一地理要素或某一区域综合地理要素变化和发展规律。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与历史时期同一个地理环境之下,而今天的地理环境又是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因此,对今天地理环境的认识、适应、保护和利用,就必须要了解其历史过程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地理学又是与当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应用性学科。无论从基础理论研究角度,还是为当代社会服务需要出发,历史地理学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8):87-90
大卫·哈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家,他针对全球化以来资本在全球空间的重新布局等问题,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在空间视域下揭示不平衡地理发展问题,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现实批判。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大卫·哈维的思想进行多角度深挖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对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丰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向。研究和探讨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离不开对当代世界文化经济的发展态势的考察,也离不开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初步发展的现实的估价。重新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产力理论,对现实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是当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发展文化经济学的要求。我国当代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既有它兴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的合理性,又带有与生俱来的深刻内在矛盾。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给我们的悖论中开辟我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健康道路,是当代社会科学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政治学理论研究,从邓小平所说的"补课"起步到今天学科体系初具形态,可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已有的成果看,学者们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关注度比较高,这方面的论著可谓硕果累累.相形之下,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却比较薄弱,相对滞后,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呼唤着基础理论研究的提速.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3月出版的刘吉发教授的新著<政治学新论>,就是致力于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杨晔 《社科纵横》2007,22(11):139-141
色彩本是一种自然存在,但经由人之手,就成为人类文化历史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研究色彩与文化历史的关系,不仅可以有力拓展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空间,也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人类文化历史发展中的某些重要问题。但以往的研究却很少有人对此加以关注。本文正是从这一历史空缺中走入,通过"色彩与地域文化"、"色彩与政治"、"色彩与认知"、"色彩与社会人生"、"色彩与历史选择"五个方面,对色彩与中国历史地理的关系进行了集中而又颇具拓展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旨是研究现代化理论与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以现实问题为基础,提出拓展现代化理论、阐明当代社会不同的发展路向的研究任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已有的现代化理论与转型学说对全球社会发展现实的不适应,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情况的分类论述,提出研究不同发展路向的必要;第二部分尖锐指出欧洲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对其他地区的非适应性,进一步论述了欧美社会内部发展的三种不同特点,并广泛论述各地区发展的差异;第三部分探索构建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全球三层级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着重提出研究在当代表现出其蓬勃生机的亚洲道路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争论与当代现实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可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作出努力:为不同的社会人群提供可供选择的多元价值目标;重构中国人的价值秩序;为当代中国人的伦理行为与法律制度提供新的人性论基础。中、西、马哲学必须突破学科分割局面,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共同思考平台,动用各自的思想资源,构建符合当代中国人需要、并能指导其实践的人生哲学和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刊》2023,(2):F0004-F0004
《日本学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关注日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中日关系热点问题,以及日本研究中比较重要且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注重刊发具有世界和区域视角、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侧重当代或历史问题的深入探讨且突出启示意义的成果;注重刊发应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学理性文章,特别是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敬请海内外学界同人惠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发展平稳,基础理论和现实对策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取得了一批可加圈点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李恒瑞教授主编的《发展观念的革命——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高度,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条件、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内容体系和指导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针对我国当前的史学状况及社会对于历史学的看法,就历史学的功能问题展开了讨论。许多学者中肯地,也是正确地指出了历史学在社会发展战略决策中及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对历史学功能的局限性尚缺乏注意和分析,因而也会影响到准确地把握历史学学科特性和增强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于此,对于历史学功能的局限性作以尝试性分析。一、历史和现实客观显示:历史学功能有逐渐远离社会现实及弱化之趋势当代,人类的知识在迅速增长,各门学科的社会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自然科学越来越显示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当代新学科史学的定义、内涵、研究方法和宗旨,新学科史学与新学科历史的区别与联系,开创新学科史学的重要意义;并从剖析学科的转型,到论述当代新学科史学重视学科动力理论的研究,加强学科价值判断理论的探索,关注学科文化理论的探讨等“体系的建树”;从分析学科现代化,到阐述当代新学科史学进行“规律的探索”。文章重点论述学科实践与学科理论相互促进规律、学科环境机制与学科内在动力相互协同规律、学科阶段有序与学科阶段复合相互兼容规律、学科单一发展与学科群体推进相互结合规律、学科常规性发展与学科超常性跃迁相互联系规律,以使当代新学科的运动更为自觉,更入深层,更见高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当代地名调查资料 ,阐述了大栅栏地区街巷胡同名称的发展过程和变迁形式 ,分析了相关的区域历史地理背景 ,并试图通过地名演变透视明清以来北京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若干侧面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经过20年的沉淀与反思之后,当代俄罗斯社会及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俄罗斯现实问题的现象在悄然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学者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所体现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自发以社会实践为检验真理和鉴别谬误的标准、拟以阶级分析方法考量当代社会问题和以制度为基点分析当代俄罗斯发展的瓶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家安全学的一级学科定位明确了中国国家安全基础研究的学科属性,为其提供了可供发展的研究方向和路径。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中国国家安全基础研究路径、进展及其未来在知行合一上具有的重大价值,有助于推动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而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应对安全危机和挑战的能力。中国国家安全基础研究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知识路径上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会通中西,或兼具其一、其二,或兼具其三。中国国家安全基础研究需要明确基本科学问题导向,注重解决重大实质性现实问题,推进中国国家安全思想创造性转化,深化学科整合,深化中西会通,为中国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创新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与新方法。中国国家安全基础理论研究者应该聚焦中国国家安全实际、批判借鉴外国安全理论和方法,挖掘中国国家安全历史、把握当代国家安全,关怀人类安全,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安全学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确立了历史起点,也开启了其百年建构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建构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产生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刊》2020,(1):F0004-F0004
《日本学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关注日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中日关系热点问题,以及日本研究中比较重要且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注重刊发具有世界和区域视角、跨学科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侧重当代或历史问题的深入探讨且突出启示意义的成果;注重刊发应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学理性文章,特别是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根据新形势及我刊特点,现就如下选题约稿,敬请海内外学界同人惠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创新是当代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社会发展和我国新型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迁的主导形式 ,它同技术创新相互结合 ,共同满足着当代社会发展的全面需要和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动力基础。社会创新研究是对于中国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前沿型课题 ,应纳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 ,并在探索中使之学科化和使学科创新化  相似文献   

19.
杨有庆 《创新》2014,(4):38-43,90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空间批判,分析其空间批评如何将各种具有空间特征的文学与文化文本置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考察文本形式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各种空间化的文本形式的连续与断裂处探究其所蕴含的现实内容与意识形态观念,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所营造的"超空间"现实的总体性"认知绘图",寻找某种乌托邦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维度: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维度和立足现实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社会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因此,从单纯的哲学维度转变为从社会哲学维度界定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实现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研究的范式转换,是面对当代现实发展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重要前提。只有从更宽广的社会哲学视域出发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批判和分析现实问题的生命力,才能以多维的视角不断推进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走向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