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有双重生命,即种生命和类生命,或第一生命和第二生命。在历史上它们分别以自然和社会、肉体和灵魂、自然人和超自然的神、感性和理性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表现出来,并且呈现出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马克思在积极吸取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的生存实践出发,确立了人的双重生命得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揭示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内涵、表现形式,从而为人的本质的不断提升和实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人类生命的二维性四重性——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所以,对"生命"的理解及阐释在生命教育健康展开及实效性方面有着重大基础性的作用。本文认为,人类生命有二维:其一是"实体性生命"(生理生命);其二是"关系性生命"(人文生命)。人之关系性生命的内涵又由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血缘性亲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超越性精神生命。本文着重探讨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并指出人类生命二维性四重性原理可以运用来解释及解决现代人之生命困顿问题和寻觅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州学刊》2020,(5)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门槛时,风险社会降临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动,要求我们重估价值和变革行动模式。从价值的视角看,工业社会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把有用价值放置在了人的生命价值之上,一切行动都围绕是否有用的判断和评估而展开。这样做的缺陷在风险社会中已充分暴露出来,并以一些极其荒唐的行为表现了出来。就风险社会的形成来看,也许正是有用价值当令而把人类带入了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这种有用价值所形塑出来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会把人类推向风险社会的更深处。所以,当我们置身于风险社会中的时候,必须坚持人的生命价值的优先性。风险社会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凸显了出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包含在人的生命之中的,而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则是以人的共生共在为标志的。风险社会中人的行动模式应当是合作行动,也唯有合作行动反映了人的共生共在的要求和特征,使人的共生共在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和人的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我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我管理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彰显人的生命伦理精神,提升人的自我价值,创造人的社会价值,由此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8.
周彦每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3)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和文明的基石,哲学的诸多本源问题皆是通过语言这面棱镜来折射社会现实。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哲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其一生两个维度的哲学价值观。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后者又将语言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诚然,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精确表达哲学问题的语言方式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相似文献
9.
伦理不仅局限于对“义利”之辩的兴趣之中,它同样也是人与价值存在的“联合体”.对人的肯定,不仅彰显伦理对主体人存在的“生命意向”认同,而且还意味着伦理对人的存在予以“情感式”内在价值认可.而价值存在的社会延伸,实质就是伦理的意义产生,一则是伦理世界中的价值应然意义,另则就是伦理世界中的精神价值意义.人与价值存在的“联合体”构成了伦理世界中意义存在的无止境,伦理世界中不存在意义的终结,只有伦理的“至善”. 相似文献
10.
从性命现象学的视角来看,道家创设了道这一崇高概念,为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提供理论目标和依据,通过人性与道性的趋于一致,用道性来印证人性的目标性、合理性,从而展现出生命价值实现的历程.它要求在其现实性上,通过重真知来拥有道的内在品质,做到人与天一而壹其性,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目标;还要做到通过循道惜命匡世而安其性,以及不为物累而追求自由和自我释然的乐其性,这是生命价值的具体内容.在此,有力地批驳了那些视道家为混世哲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价值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从人的本质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出发可以追溯到价值的源头--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人本身.透过波普尔三个世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世界:人是价值目标本身,而世界1和世界3则是人使自己趋于完善赖以实现的手段.而世界1和世界3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实现,依赖于人的活动.正是人的趋向于自我完善的本性,使人的活动穿梭于世界1和世界3之间、赋予整个世界以意义,并使人成为价值之源.对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世界的自觉、提出人为本,是对被遮蔽的价值世界本源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与死亡是哲学不可回避且历久弥新的话题,亦是人类锲而不舍、苦苦探索的千古之迷.我们应当借鉴中西文化众多生死智慧,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死亡的途径,为现代人解决死亡带来的恐惧与困惑,合理地规划人生境界和生命价值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所发生的种种生态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当中所包含的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价值概念是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的。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又分为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两种。自然价值是自然界的物质价值,是生态的环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人的价值就是人可以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并且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改造环境和利用自然价值,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价值。在生态系统中这两种价值是互为前提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相互转换。但是因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人的价值是不能脱离自然价值而独立存在的,否则就要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个人维度、政权维度和社会维度。在个人价值维度,生命教育守护个人的自然生命、启迪其精神生命、引领其价值生命;在政权价值维度,生命教育建构政权的伦理基础、推进政权的统治教化、维护政权的治理权威;在社会价值维度,生命教育通过追求人类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消弭政治国家的膨胀以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十分关注人的命运,与以往的思想家们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不再把人看作“感性的、自我意识的人”,而“不仅把人看作自然的人,而且看作社会的人”,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正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命运,人的发展存在三个不同的阶段,人的价值是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体。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既是人的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人的存在的第三种命运,在这一阶段,人的三重价值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这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生命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一致性.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理论基础,"三生教育"依据生命伦理学理论,构建起具有特色的生命伦理观,这可以从生命道德、生命责任、生命价值、生命正义这四个原则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生命科技的发展使生命的原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命对于人的秘密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生命的神圣性逐渐被“解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在逐渐淡化,作为对这一事实的回应,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基于当前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鉴于阿尔贝特·史怀泽①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笔者认为“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敬畏生命应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思想:敬畏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肯定了道德责任的无限性;敬畏生命肯定了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对学者也提出了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价值评估体系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社会科学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问题 ,较多地从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去解释 ,这种解释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大量的困惑。本文对价值评估体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特殊效用进行了考察 ,试图证明 :人的自由和解放不仅是一个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也是一个价值评估体系革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