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戏中演说"出现于风云翻涌的中国20世纪初近代早期戏剧舞台,其产生一方面满足了当时时代境遇下的社会民众对新思想新思潮的饥渴,另一方面日本的壮士剧和书生剧中直抒胸臆的演说形态也受到了早期戏剧实践者的直接模仿与效从。同时,在戏中演说这一独特的戏剧形态中,也蕴藏着中国传统戏剧在观演直接交流的欣赏习惯下,戏剧教化观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2.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长城画片公司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留下了一系列以探讨当时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为主,试图教化大众的“社会问题剧”影片。其中的女性形象处在社会变化发展的局势中,一方面被传统文化、思想牵绊,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被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所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印度佛教故事“鹦鹉孝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认为“鹦鹉孝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广泛传播是这一文本世俗化、本土化的结果。音乐上,一方面受到佛教的影响,具有宣讲教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受到各地音乐风格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无论情节如何变化,提倡孝道、奉养双亲的主题并未改变,鹦鹉的形象也因此更具个性化和艺术化。  相似文献   

5.
流行歌词流行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歌曲已经越来越流行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从中央电视台的音乐栏目《中国音乐电视城》,到诸如各省市台的电视栏目《非常音乐》,《广告文艺》、《流行风》等,直到灯光凄迷的酒吧KTV包间里那一撂撂的激光唱片,可以说,中国歌曲现在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代。但透过这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方阵,透过MTV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和火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欧阳修的音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深受历代儒家音乐思想的影响,极为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在政治和教育中的教化作用。他崇尚古雅,排斥新声,讲求中和,以平心正体,修身养性,实现君子以成,天下以宁。他推崇《周礼》,积极倡导恢复礼乐,并将礼乐制度与治国安邦联系起来,用礼来规范社会、约束人民的行动,用乐来教化民众,从而为整个国家一统的政治思想服务。强调以《周礼》为本,唐朝为范,但又不主张盲目崇拜,认为当政者应当有所选择。对民间音乐,他有着积极的态度,不但用诗词描述和记载一些风俗习惯,而且还主动参与各种民间音乐活动,并利用民间音乐进行创作。欧阳修虽然始终没能脱离儒家礼乐框架,但其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疑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儒学艺术批评观,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物画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曹植、谢赫、张彦远等人在绘画批评中都十分重视兴成教化的道德伦理作用,形成中国美术批评中的儒家传统精神。而中国古代壁画、卷轴人物画多有表现功勋英雄、帝王将相和令妃顺后、贞妇孝女的形象,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绘画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就社交功能而言,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文学以诗文交游结社的传统风尚,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生活化和受众的平民化,曲子词在社交场合、社交方式和社交对象等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文的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海勒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质不仅体现在"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上,更表现在文本的重复叙事上。其重复叙事呈现出多种艺术形式,对深化小说主题有重大意义。海勒在其主要长篇小说中一方面以人物回忆、事件循环、互文性、病态模仿等变形手段丰富了重复艺术;另一方面,这些多元交叉的重复叙事策略强化了小说人物面对荒诞现实无能为力的窘境,解构了西方文学中"以人为本"的传统理想。  相似文献   

11.
新诗的中国梦的实现既然是一个既涉及合规律性又涉及合目的性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辩证、动态地看待新诗系统内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结构性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首先,要实现中国梦这一理想,新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应该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另一方面应该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其次,新诗一方面应该以现实的可能性为内在根据,通过展现已经获得证明的现实中的发展规律来叙述合目的的、应当如此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不能停留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应该表现出对可能的、应然的、合目的的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12.
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既是清末民初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主要翻译家,又是现代中国成功将西方小说元素融合进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一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故事主题、语言及叙事层面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他的“伪翻译”小说便是融合西方短篇小说因素的典型。因此,周瘦鹃中西合璧的短篇小说既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成为大众所喜欢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叙事中的身体书写,是对身体这一社会符号的再符号化.其不仅指向身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指向作者对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再符号化时赋予的意义.在这一再符号化过程中,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在故事-素材层面,身体作为人物的物质存在,具有模仿-主题功能,打着一定时代的文化与权力烙印,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在叙事-文本层面,身体具有结构功能,一方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展现小说叙事对于人物以及人性的理解的“指号”,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符号;在叙述-修辞层面,身体则具有美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修辞对象,与小说叙事的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小说叙事正是通过对身体的符号化,完成对人类经验的记述,以及对民族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无意识的发现,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史”.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的提出与建构,为小说文本解读与小说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清初与海洋文化关系密切的小说中,有不少作品关注明清时期社会现实,体现出崇实创作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此角度而言,这些小说在以下三方面最具代表性:一是对清初禁海与迁界令的反映,二是关于明清时期舆榇出使海外的书写,三是抗倭叙事在小说中的神魔化呈现。对其进行梳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和研究清初小说,了解当时特定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潮;另一方面也可为中国海洋文化体系的建构提供支持和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画音乐的民族化经历了三个高潮阶段,这三个高潮阶段一方面以动画音乐的民族性艺术表现为依据,另一方面以社会现状之于动画音乐的影响为背景。1949年之前,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的民族忧患意识是中国动画音乐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后,动画音乐又以戏曲和民乐等形式在文革前后各形成了一次民族化高潮。展望未来的中国动画音乐民族化发展,一方面要理解社会制度对动画音乐民族化的保障和制约,另一方面则要强调民族化的艺术性和市场功能,以争取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莫言笔下的高密世界既具有浓烈的色彩,又充满奇幻的声音。莫言主要从现实与想象两个不同维度建构高密世界的色彩与声音。以红色为主体,以绿、白、黑、紫、黄等为辅的色彩谱系组成了莫言笔下的色彩高密。虚实结合、主客交融是莫言色彩修辞的主要方式。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主要来自自然物象、民间音乐和人为声响。色彩与声音在制造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具有建构文本的叙事功能。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常常超越其本身的视觉效应,具有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的叙事功能。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声音多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渲染环境氛围、增强语言表现力,后期则已明显超越外在表情达意的符号功能而具有内在结构文本的叙事功能。从初期对声音与色彩的并重,到后来更多关注声音,体现了莫言对声音叙事功能的自觉。  相似文献   

17.
观音本是印度佛教中的一位男性菩萨 ,但在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中 ,变为了何友晖     一位女性菩萨 ,并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这一方面缘于观音菩萨随类度化的 中国化的观音性别以女为主的原因初探           积极无条件关注暗合了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的女性情结 ,另一方面中国民众的苦难和中国本土文化对男女社会角色的限定使得民众需要把男性的观音改造为女性菩萨。而印度宗教人物画像的传入和中印绘画的不同使得中国民间艺术家或各按自己的意念或对印度的画像进行中式改造 ,并在流传过程中最终形成女性的定式。  相似文献   

18.
扫视中国叙事学的创建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识的中国学者一方面借鉴和吸收西方叙事学的新思维,发现中国叙事学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梳理爬抉古代叙事史料,概括和提升中国叙事形式的基本内涵,借用、重组和创新自己的话语方式.这一过程艰难选择,最终以《中国叙事学》为标志完成了.其价值就在于召唤和影响一大批中国学人走自己民族化的理论之路.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的小说以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而闻名。阅读康拉德的小说时,读者时常有一种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挑战读者思维;另一方面奠定了小说昏暗、压抑的基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康拉德独特的写作风格,即给现实事物蒙上一层面纱使其变得模糊。这种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文章以《黑暗的心》为例,从复杂的叙事和场景的模糊两方面来揭示《黑暗的心》中的真实与虚幻,进而阐释出这种真实与虚幻的起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是当前缅甸社会发展中的一股新兴社会力量,它在缅甸被殖民时期、军人专政时期以及民主转型的新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它以缅甸政府、民间社会为影响对象,推动缅甸政治社会的现代化。一方面通过民生项目援助弥补了缅甸政府公共治理的不足;另一方面培养了缅甸民众的权益意识,成为缅甸民众利益意识的培育者与权利的维护者,对于改变缅甸民众消极、被动的政治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