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当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正处于拐点的状态,即介于风险与危机之间的位置,因而必须通过建立控制和预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存量、政府和银行联合规避风险、拓宽地方融资市场渠道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综合治理路径来有效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积累,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风险,而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惠.必须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规范管理,限定地方债券资金的用途,公开地方债券信息,加强对地方债券的市场管理,逐步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不合理的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滞后;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助长了盲目举债等.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举措: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债务余额;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债务融资渠道;严格举债程序,设立相应的偿债准备金;完善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地方主要决策者和金融监管负责人的问责范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方债务的累积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经济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配套跟进等需要巨额投资需求,巨大的资金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地方债务的快速膨胀.地方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风险隐患却逐渐显现,特别是表外融资、信托、BT回购、PE、P2P等新的地方债务融资模式引起地方债务风险隐性化及风险的集聚,我国政府债务融资立法非常滞后,从而导致地方债务的膨胀和风险的累积.因此,应加快立法进度,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财政的风险隐患日益凸现,已成为威胁地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保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债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论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聚稳 《理论界》2009,(9):68-69
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出发,概括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了其成因,并从合理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完善分税制改革以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分类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间歇性地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广大专家学者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对策等,然而少有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未来走向进行过具体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文章采用博弈论的视角专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为了使得分析更加科学和更加逼近现实,还将对该博弈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官员社会网络引入了博弈模型分析.最后在对演进机制进行揭示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新增融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债务压力迅速扩大.如何继续保障各地融资平台的债务安全已经成了地方政府及金融监管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否在债务压力下实现市场化转型是保障债务安全的关键问题.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依然比较缓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较大的债务存量,在转型过程中如果缺失地方政府的支持,存量的债务可能出现兑付压力,甚至是兑付的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急剧膨胀,负债融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外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模式有三种:分散立法模式、统一立法模式、集中立法模式。考虑具体国情我国应采用第二种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戴传利 《江淮论坛》2014,(3):132-13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急剧膨胀,负债融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外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模式有三种分散立法模式、统一立法模式、集中立法模式。考虑具体国情我国应采用第二种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债务及相应风险的存在,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本文在总结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际上有关地方债务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国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包括由信用约束带来的直接显性债务风险和由道德约束带来的隐性及或有债务风险。本文依据世界银行专家的债务分类理论,归纳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来源矩阵,并对地方政府负债及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化解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规模控制、预警技术等路径内生于债务的货币工具属性,遮蔽了对政府能动性的关注,即政府治理能力作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被疏漏。地方债务风险的产生不限于初始防范与债务化解,举债者的承载能力不足、用债中的注意力分配失衡、化债中的弱化创新发展挤占了公共资源,债务监督评估的单向驱动力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的延伸。而地方政府过程性治理能力,受政治体制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形塑,以往地方政府作为风险主要承担者的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因此,应系统识别县域发展环境,债务计划限额适当倾斜;落实上级价值规范引导,培育外部信息吸纳机制;着力县域财政守正创新,建立持续性硬预算约束;拓展县域债务监督形式,构建社会参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了冲击,刺激地方政府举债。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6年“营改增”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不仅会直接促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还会通过税收竞争、土地出让和支出竞争间接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且这种间接影响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另外,“营改增”对高水平转移支付地区的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深化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优化官员政绩评价体系以及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是严控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断扩张,其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及风险外溢效应加剧了诱发区域金融风险的可能。基于风险网络视角,采用LASSO-VAR模型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溢出网络,分别从全国、经济区域与省际层面探讨隐性债务风险溢出网络截面特征与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总体溢出效应显著存在,网络结构具有“无标度特性”,风险溢出水平较高省份,其风险溢入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第二,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风险溢出水平依次降低,风险溢入水平则呈现为中西部、东北部、东部地区依次减弱;第三,重大事件期间隐性债务风险总体溢出水平会出现提升。因此,需重点关注隐性债务风险的外溢效应与区域关联特征,进一步完善隐性债务风险的管理体系与外溢监管机制,并结合各地区隐性债务风险特点与重大突发事件特征,施行差异化管控机制、落实分域防控与跨域合作,以有效阻隔外部风险的冲击,高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的地方高校是我国地方高校债务风险的主体.化解中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债务风险,应遵循既要立足现在,更要着眼长远的化解思路,实行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和新增贷款产生,把短期商业银行贷款置换成为中长期银行贷款,中央、地方政府共担债务部分偿还责任,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稳妥推进高校土地置换,通过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筹集债务偿还资金,从拓宽投融资渠道着手构建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治理对策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如提高政府应债能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健全与地方政府举债相应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变相举债融资,造成大量的隐性债务,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引发财政金融风险和社会动荡,切实改善民生、推动民主,国家有必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举债融资权,并将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法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锟 《理论界》2014,(6):28-3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而且呈现不断膨胀的趋势。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对我国财政安全和金融安全构成巨大风险隐患,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冲动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陷入盲目举债冲动困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冲动困局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通过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融资,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从债务管理监督、平台经营与内部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债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并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PPP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