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打量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食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革时期,他的地下写作在凋敝的文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精神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主流.挣扎与顺从成了食指诗歌精神的标志.他的独立批判精神直接启蒙了白洋淀派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李贺诗歌之所以吸引和震撼一代又一代人,不仅因为其诗风的诡异奇谲,想象的丰富奇特,而且还因为他的诗歌里充满悖论性。这种悖论性是由于诗人生命的沉沦以及由此作出超越的挣扎而产生的,它既体现在时间意识和创作动机上,也体现在意境的营造、字法的运用和结构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现代性批判”界定为韦伯与马克思共同面对的问题域.韦伯以“理性化”切入到现代性的揭示与诊断中,立足于理性化的两种逻辑展开现代性悖论的阐释;马克思通过“异化”来揭示现代性悖谬,将“异化劳动”领会为现代性困境的“本质性一度”,并对异化劳动的经济学话语和哲学话语实现批判,由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体现为一种“双重批判”.文...  相似文献   

4.
<悖论的文化--20世纪末叶中国文化热点现象扫描>一书,从制度文化角度切入当代文化热点现象的分析与阐释,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透过制度与文化相互嵌套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其间的隐秘联系、错位与裂缝,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悖论的文化>一书分三个时段,对20世纪末的文化现代性问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讨一是"启蒙的现代性",二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冲突和悖反,基本上反映了学界近年来现代性研究的两个理论焦点.在此基础上,著者提出了当代文化重建进程中知识人应有的精神准则,体现出一种反思、批判的学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5.
打量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食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文革时期,他的地下写作在凋敝的文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诗歌所体现的精神状态是复杂的:既有对当时时代的控诉,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主流。挣扎与顺从成了食指诗歌精神的标志。他的独立批判精神直接启蒙了白洋淀派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批判语境中,对于资本逻辑支撑的现代性有诸多批判方式与路径。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中选取的是以现代性知识为对镜,要义是明确现代性知识之不合法性的路径。利奥塔是想通过证明现代性知识背后的元叙事的不合法性来达到批判现代性知识之不合法性的目的。他择取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学说来进行证明,认为现代性知识本质上只是一种语言游戏,因此要将不确定性、多样性、异质性标准等特征加于现代性知识身上。但利奥塔所指出的知识去合法化出路,不仅不能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整体有效,而且把语言游戏形而上学化,因为他不仅没有把握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知识变迁的准确形态与知识生产的根基,也没有认识到知识的悖论性、界分性和历史性本质。所以,他对于现代性知识的批判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邓恩诗歌中的数字意象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恩在其诗中巧用各种意象为主题服务.其种种陌生化意象在他的抽象思维中集思辨与智慧一体.他的意象包罗万象,其中数字意象最具特色.邓恩精通数字命理学,数字在他的诗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智慧,还散透着寓于诗歌中的丰富内涵.数字在诗人邓恩眼中不是没有感觉的数字符号,而是思想工具,借助于数字来表达诗歌主题,甚至预示了现代的生态观和生态意义,因此邓恩的诗歌极具现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陈氚 《江海学刊》2023,(5):148-156
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展了批判现代性理论。赫勒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提出要超越现代性的三重悖论以及现代性的动力和逻辑。费赫尔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相联系。马尔库什则从文化危机的角度批判了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马尔科维奇和科西克将批判西方现代性的视角延伸到对东欧社会主义社会的批判上。相比于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在价值介入、实践立场和双重批判上进行了拓展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反思和超越包括西方现代性理论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可能性,可以形成一种蕴含多重反思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洛夫站在古今中外的诗学坐标上,完成本土性"天涯诗学"的建构与实践.他的诗歌中的本土传统体现在历史题材的选择、历史人物的重构、历史文化意象的复现等方面.我们要从文献学层面深入到发生学层面,从文化通约深入到精神通约,通过对洛夫诗中的文化意象生成驱动力的研究,来破译他的精神密码,进一步研究这种心灵密码是如何外化到其创作之中.洛夫晚年创作的《唐诗解构》体现了"文化标本"的悖论:对古典诗学的现代修复带来的却是个体生命体验的隐退.  相似文献   

10.
近年诗歌的民生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诗歌出现了一种关心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的写作倾向,它通过呈现被忽略的社会问题表现人与现代的紧张关系,展示现代性寻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些诗歌的出现,反映了文化阶层和文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艺术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11.
历史意识与先锋诗歌观念的现代性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降,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经历了一次诗歌观念现代性重构的过程。这与中国当代历史进程以及历史场景的大范围转换有关,因此这种诗歌观念重构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对于历史的不断的理解与接纳。在一系列的现代性思想景观的呈现当中,现代性本身在此间表现为一种审美现代性与历史深度牵连与融合生长的复杂形态。作为理解这一时段的诗歌观念的锁钥与现代性观念本身的新生,对于当下诗歌领域尤为重要.这可能恰恰说明了新诗艺术现代性本身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与杜甫都创作了一些反映贵妇与妓女题材的诗歌.在贵妇题材的诗歌中,李杜女性观念都明显带有传统女祸思想的痕迹,但杜甫却在贵族女性题材的诗歌中"直陈时事",融注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与李白基于女祸论之上单纯的讽喻批判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妓女题材诗歌中,二人的女性观念也有差异李白站在传统男权文化的立场上,将妓女作为美的化身和倾慕的对象来抒写,是自身情感缺失的体现;而杜甫对妓女大多是客观描述,表现出的是他恪守道德、尊重女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马克思的诗歌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给予其应有的思想史价值和意义,但实际上,诗歌应该是理解马克思思想演进的关键。以诗歌为关键词、以"出自思的必然性"的诗歌研究为中心重构马克思思想研究,就是以"现代性"为历史语境,以"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对基于"现代性体验"的马克思的诗歌进行哲学价值的研究、思想意义的判断、形而上学的考察,藉以阐发诗歌对于马克思思想生成的始源性意义,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揭示诗意精神和审美维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含蕴与关联。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弊端的暴露,社会各界都在寻找消除现代性悖论的方法。旅游是一种自然回归、文化感知的审美实践活动,它所体现的山水畅神、科学求知、文化教育等时代精神超越和批判了现代性悖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内心焦虑和精神荒芜。21世纪是一个大众化旅游的时代,旅游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路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修正现代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2,23(3):66-68
“九叶”诗派代表诗人辛笛的成功 ,获益于他精心的意象营构 ,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独特的文本策略。两者的巧妙运用 ,使他的诗歌达到了现实性与现代性的合一 ,感性与知性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编撰的《诗论》堪称中国诗歌理论的里程碑,全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其一,以人类学为背景,多学科方法综合运用;其二,中西互证,事实与学理并用;其三,始终不离节奏韵律,强调形式因素对现代诗歌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先生对诗歌的自律性、唯美性、体系化等因素的推崇,这使得《诗论》具有显著的现代性特征,而这也正是他对传统诗歌现代性转型的推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深刻地诊断了现代性问题,他对现代性的看法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了现代性进程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核心--资本逻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批判,并深刻地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对资本的批判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这一辩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物化"两种形式的明确划界.同时,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摆脱资本逻辑操控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之路.马克思虽然把批判的基点放在经济事实的现代性上,但是在他的哲学中,经济事实现代性和文化观念现代性的双重批判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的西方依然没有走出马克思所批判的现代性社会.马克思的现代性诊断给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提供了方法论遗产.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精神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行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价值在性质上是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诗歌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凸显了人本关切的意蕴,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扬弃人的生存悖论,追求永恒与绝对的精神,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评论散见于他的著作、文章及讲话稿中。本文的宗旨是,对郭沫若先生此方面研究的思想倾向、评论方法和它们的学术价值、影响等,加以归纳评说。郭沫若先生首先是一位革命者、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然后才是学术的巨擘,所以他的学术活动,始终贯穿着批判的精神。他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同样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精神。在研究古代诗歌时,郭沫若先生十分注意用思想的利斧,去剁开诗歌表面的硬壳,还诗歌以本来的面目。例如他告诫人们:“《诗经》一书为旧解所淹没……旧解的腐烂值不得我们去迷恋,也值不得我们去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