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广州市生态公益林为代表,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施,运用意愿价值评估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公益林补偿的支付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享受公益林价值的意愿支付费用相差较大,E(WTP)正=27.79元/(月.户),中位值为4.13,样本总体的平均值为19.82。意愿支付值的大小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户籍、职业、环境关注及对广州市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满意程度是影响是否支付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十堰市张湾区和丹江口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模型,对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知、补偿政策的认知等变量的共同影响;受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参加林业种植培训等因素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受访农户的性别、年龄、是否具有非林就业技能、非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等因素对受访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向影响;受访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否应该得到补偿、现行政策是否会影响家庭的林业收入等因素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改善农户对森林补偿支付意愿的建议:提高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农户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加大以森林为主体的村集体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对内蒙古部分奶牛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采用条件评价法获取了农户对奶牛保险的支付意愿,并对影响其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养殖规模、养殖专业化程度、奶牛死亡损失、对奶牛保险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对保险机构是否信任以及是否加入其他商业保险等因素对其支付意愿均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城市居民对日间照料服务的有效需求及日间照料的发展潜力,研究团队于2022 年9—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某镇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实证研究,对城市居家老人及成年子女基本信息、日间照料服务购买意愿以及支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支付意愿调查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U/H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92位受访者中有251人愿意购买日间照料服务,占比64.03%,人均日间照料服务月支付意愿值为2 127.2元。居民的购买意愿受教育程度、收支情况及子女数量影响;居民对日间照料包月服务支付意愿受教育程度、老人健康状况、受访者收支情况及是否有子女提供照料影响。研究发现日间照料服务在东莞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CVM技术就佛山市居民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居民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较低,52.0%的居民愿意支付,平均支付值为9.56元/户/月;从Logit模型得到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有: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程度、对目前土壤生态环境现状满意程度和是否信任环境管理部门并对其环境治理及专款专用等相关制度存在信心;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影响居民支付水平的因素有性别、月收入、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程度、住宅离土壤污染源的距离和了解土壤污染信息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以茶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对福建省茶叶主产区生态保护支付意愿与额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受教育年限、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年限是影响茶农支付意愿的显著性因素。(2)茶园的经济效益对农户是否愿意支付起主导作用。(3)茶叶生产质量是茶农关心的首要问题,但茶农对是否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存在矛盾心理。(4)茶农对茶园生态保护意愿支付额度:有一定种植经验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茶农倾向于每年每公顷支付18000元;文化素质较高且对茶园生态功能、茶叶质量安全具有一定认知的茶农倾向于每年每公顷支付21000元;茶园生态发展的主题定位、经营规模、发展方案等方面较完善的茶农倾向于每年每公顷支付24000元。综合考虑茶园生态保护中茶农的机会成本及支付意愿对制定茶业发展政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遗产支付意愿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选择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南京明孝陵作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影响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文化旅游参与度、重游意向、性别、教育水平和平均月收入对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付意愿有显著的作用,而平均月收入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四川省生猪养殖3个大县的调查数据,在感知价值理论视角下构建了农户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针对农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农户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受到感知费用的影响最大,次之为感知风险、认知态度和功能价值;在12个可观察变量中,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大的有风险影响程度、保险费用、赔偿满意度、投保便利度、政府是否补贴等。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宣传力度,使规模化养猪户和散养农户对该项政策都有深入的了解;根据生猪饲养数量合理确定保险费用,对规模化养猪户给予政策倾斜;适当增加赔付金额,给农户吃下养猪的"定心丸";加强与各地保险公司合作,理顺机制,简化投保程序,进行及时赔付。  相似文献   

9.
运用选择实验法研究豫、冀、鲁、皖4省1058份种麦小农户对种植绿肥环境属性的支付偏好,结合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小农户资本禀赋、环境变化感知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对绿肥不同环境属性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户禀赋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人均收入水平、与亲友交流频繁程度、文化程度对小农户绿肥环境属性的支付意愿有积极影响;在环境变化感知中,担心小麦产量受到环境恶化影响的小农户在支付意愿上更强;在资本禀赋和环境变化感知因素的影响下,农户对豆科绿肥环境属性的支付意愿显著提高,其中,对耕地质量与肥力提高属性的支付意愿最高,对耕地质量与肥力略有提高属性的支付意愿最低。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8个县(区)591户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Pr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有偿农技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素质越高的农户对有偿农技服务的支付意愿越强;种植历史越久对农户有偿农技服务的支付意愿有积极影响;对支持种粮大户政策总体评价越高,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评价越高,农户对有偿农技服务的支付意愿越强;对当年生产经营效益评价越高的农户,其有偿农技服务的支付意愿越低;栽培和施肥技术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在发挥三大效益的过程中,其价值消耗应该得到补偿,提供生态服务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之一,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就是解决森林生态功能再生产的价值补偿问题。补偿主体、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及资金筹措都是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制度时应予充分考虑的因素。进一步明晰生态公益林产权是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扩大和恢复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根本目的,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监管则是程序层面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来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通过对7种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认为:实施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公益林经营的根本原则和目标;而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林业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应通过合理的林业用地规划、持续森林多种产品生产、合理营林技术、关注生态保护和公众利益、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加强科技支撑几方面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陕西省定边县农民石光银承包国营长茂滩林场沙漠植树造林一事进行分折,提出目前迫切需要为生态林建设探索有效的新途径——生态林补偿制度。该文以生态林具备公共物品的特性为前提,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证了政府提供生态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指出生态林不同于国防、公共安全等纯公共物品,其生产具有可分割性,且私人生产效率高于政府。政府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私人建设生态林,也可采购(征收、租赁)私人建设的生态林为社会提供生态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与多方人员的利益紧密相关,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情况,可对下一步如何完善该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以福建省三明市为调查对象,以多方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态度为重点,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市、县级林业管理部门和林农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关键人物访谈及问卷调查.最终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需求不同,并普遍认为补偿资金标准偏低、来源渠道单一、管护工作欠缺监管等仍是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关键问题,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补偿途径、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护形式,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示范区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林业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应按照森林主导作用的不同,把林业划分为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经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林业二次交易流转机制,提高林业的效益,调动生态示范区的人们合理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从而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使我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发挥森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政策调整到国家立法调整以及地方立法试点的渐进过程。但相关的政策法律机制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合理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现有公益林补偿政策立法的现状,结合广东的相关实践情况,提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制度的创新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反规划”基于尊重自然的思想,关注生态资源维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开发控制作为规划的重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森林景区的开发思路。在“反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城市森林景区的规划与开发将更加重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而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了景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反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森林景区生态规划可以作为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平衡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能够构建城市森林景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域市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地调查所获取的历代护林碑刻资料,绥宁县护林碑刻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风水培植、定界息讼、封山育林、保护歇凉古树四类,从立碑的主体上看主要有官府的山林封禁碑、村寨的育林规约碑、家族的山林分界碑、会社组织的护树告示碑等类型。护林碑刻不仅蕴含丰富的生态信息与历代护林思想,还体现出当地少数民族在人工林经营上的制度性选择。其功能主要体现为传承生态维护理念,稳定宜林地边界,宣示毁林的惩罚规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以及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对 “十二五”期间长沙市 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沙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在2011年——2015年整体上处于较安全状态。其中,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上升状态,趋向安全状态;从子系统 来看,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波动幅度较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然保护区面积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是影响长沙市土地生态 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