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开拓农村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出现了下降,扩大内需成为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依托,而刺激农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保障程度低下,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就应采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等措施加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扶持力度,以发挥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消费市场不完善,以及农村居民长期形成的消费特点,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必须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及收入的稳定性、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和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7):103-111
把握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空间溢出特征,对撬动农村内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空间溢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等空间计量模型及其估计方法,比较分析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效果更佳;通过对模型估计结果的综合比较发现,邻近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消费的示范效应下,农业信贷配给不仅会抑制本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而且会阻碍邻近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为目标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增量改革,应当成为扩大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村内需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宁夏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然后运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农民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必须从提高农民收入着手。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信息化金融已经逐步渗入到我国农村并影响着其农村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关于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文献研究上还不够详细,文章基于中国2006-2010年1743个县(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发展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即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高的地方,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表明了要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电子化金融服务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对1980—2007年辽宁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知,农村居民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为0.890042;财政支农支出对辽宁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为0.305216;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弹性为0.364024。在此基础上应制订出促进辽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措施:增加有效需求的财税政策;增强财政转移性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消费,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性消费的提高幅度更大,且这一影响在西部地区更显著;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农村居民收入、产业结构高级化、农村创业能力、金融可得性等机制间接促进农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忽略了地理位置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经典理论一般认为经济或金融发达的地区对周边都会有正的外部性,可现实却不一定如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的Moran's I指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全局和局部的检验,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同时这种依赖性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强,有些地区虽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高,但是对周边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运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基本上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消费疲软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障碍,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对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因收入差异而呈现消费分层的特点:高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其边际储蓄倾向较高;低收入组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约束,消费支出的大部分用于维持基本生活;中等收入群体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主体,其消费能力可能已经超过农村总体平均消费水平。不同收入组的农村居民购买力和边际消费倾向各不同,农村购买力向高收入阶层集中,低收入阶层不仅购买力不足而且严重拖后了农村整体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市场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佳、商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村消费环境差等原因,致使农村市场难以启动。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改善商品供给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切实启动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消费需求不足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存的现象使人们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本文在考察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于检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趋向于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进行生态消费可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受生态消费意识、文化素养、生态产品供给、技术、生态消费制度等制约农村居民生态消费的因素影响,生态消费还没有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方式。为了促进我国农村居民生态消费,政府应提高农村居民生态消费意识和文化素养,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生态消费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政府支出一直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出,它通过挤入和挤出两种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本文对2001—2010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估计,得出结论:政府转移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目前比较微弱但仍是积极促进的,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民生转移支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至今仍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1模型来描述。二是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在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之间的频繁转换。在1955—1957年、1965—1967年、1980—1998年和2006—2013年四个阶段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在此四个时期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在1958—1964年、1968—1979年和1999—2005年三个阶段,二者之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表示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其他因素如城市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进出口贸易、FDI和技术进步等则在该时期可能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而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是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应用1978至2011年我国宏观农村居民消费和GDP数据,通过协整模型分析方法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与GDP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协整模型发现,长期内,农村居民消费每增长1%,我国GDP就会增长1.701014%,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政府应该着力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以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农村消费来拉动内需的调控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1993~200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农村少儿抚养比下降与老人抚养比上升都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因此,要解决农村消费市场低迷的问题,必须在统筹安排农民子女就业的同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制度关联性。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供给制度安排 ,由此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农村居民从公共产品消费中的受益程度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一方面消费相对较少的公共产品 ,另一方面其私人产品生产的成本却相应提高了 ,从而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本文对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出修正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90-2011年有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该区间内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显著,青海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不显著;但经过误差修正,从长期来看,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且农村居民消费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洪 《兰州学刊》2008,(5):89-92
文章利用1982年—2006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相关的七个变量及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五个协整关系。继而建立VAR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并不能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而反过来,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却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