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江右商帮的没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明清时代,活跃的商贸活动培育了许多商帮,江右商帮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江右商帮没落了。本文以史为鉴,借助史料展示江右商帮的兴起和没落,分析了江右商帮没落的原因,力图揭示在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情况下,不积极进取,参与竞争,违背市场运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的。  相似文献   

2.
"江西填湖广",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移民活动之一,历经元、明、清,构成明清时期湖广地区人口的主体,成就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经济地位,开创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辉煌。伴随着移民浪潮入湘的江右商从行商、坐贾到定居,他们遍布湖南城镇,渗透于各行各业,并因共奉许真君为福主而结帮设馆,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作为客商的江右商逐渐融入地方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实现在地化过程,并受近代市场环境与制度性因素影响,以同业组织融入地方商会,实现了地缘组织向跨地域业缘组织的转型。商帮的流动性以及渗透性在对湖南商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成为两省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3.
江西传统经济文化的发达和工商业的繁荣,是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步的.其间,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政治中心的东移和运河的开通;二,江西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且较少成为兵家争夺之地.赣商即江右商帮的黄金时代是明前期,并延续到清代,因为这时国内国际有着对江西有利的形势或机遇.19世纪以来,因国内交通格局、经济格局的变化,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和与其曾经鼎足而立的徽商、晋商一道,迅速走向衰落.江右商的优势则在于,虽然小本经营却人数众多,声势极大;虽然分散经营却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虽然无手握千金的奇货,但对于所在地区的地上地下物质的开发和利用,却是江西商人的长处,因而,对于包括江西、两湖及西南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及商品化生产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徽商与收藏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商品流通的目益广阔,商人资本的空前活跃,在中国经济领域崛起了一批商帮集团,如徽商(新安商人)、晋商(山西商人)、陕商、洞庭商、闽商、粤商、江右商、吴越商、龙游商、宁波商等,其中尤以徽商和晋商的势力最为雄厚。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大量江西人口向湖广迁移,形成“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趋势。在向湖广移民的过程中,又以湖北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且工商业移民相对较多。江西商人遍布湖北各地,从基层乡镇到府城州县均有其足迹,并因建立会馆供奉许真君而加强联系,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至晚清民国时期,客居湖北的江右商帮已在钱庄、金银首饰、药材、食盐等行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在湖北商会的近代转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明、清时期曾经风生水起叱咤商海的“十大商帮”(徽州帮、山西帮、宁波帮、陕西帮、山东帮、广东帮、福建帮、洞庭帮、江右帮、龙游帮)中,诞生于安徽省古徽州的“徽州帮”一直是稳居榜首的;而在由徽州商帮创造的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宝库中,“徽商会馆文化”则一直是个温馨、多趣却又神秘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已经在“弘扬徽商精神,促进安徽崛起”的主题下成功地举办了4届、并已成为安徽省一块亮丽的经典品牌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湖州城乡日趋繁荣的丝绸经济孕育了湖州商人群体 ,而近代上海开埠则为湖州商帮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商帮在立足上海、重点投资丝绸业的同时 ,致力于地域性和行业性扩展 ,并通过组建传统与近代相兼容的地缘业缘团体 ,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2 0世纪 30、4 0年代 ,商帮虽然步入衰落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性成就。与其频繁的经济活动相适应 ,商帮在政治参与方面也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老表”浑号考吴之 江右乡党浑号“老表”,名播海内,有口皆碑。其得名缘起则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街谈巷议或俗传有“表亲”之义,空穴来风,于史无微。笔者秃列江右乡贯,数典之余引为深憾。爱就“老表”原始含义与引申、假借义又神号而巫号而道号而江右乡党不无讥?..  相似文献   

9.
江右王学是阳明心学中的重要流派,此派坚持"由功夫以悟本体"的路向,通过渐修求良知,纠正了"见成良知"的泛滥.但江右王门的学者们在"寂"还是"感"时"致良知"、"良知"与"意念"的区别等问题上,均提出了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见解.这一学派总的变异轨迹是变"不睹不闻"为通过视听而格物明心,由静养工夫走向人生日用,体现了心学与理学日渐调和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正> 明代学术,自当以王学为中心,明儒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把王门流派分为江右(江西)王门,南中(包括浙中与泰州)王门,楚中王门,粤闽王门,与泰州(江苏)王门。其中黄氏以江右王门为王学正宗,称:“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庵,两峰,双江,其选也,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能推原阳明未尽之意,是时越中流弊错出,挟师说以杜学者之口,而江右独能破之,阳明之道赖以不坠,盖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亦其感应之理宜也”①。由此可知江右王门实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王门学派一支,著名代表人物计有邹守益(号东廓1491-1562),聂豹(号双江1487-1563),罗洪先(号念菴1504-1565),王时槐(号塘南1522—1605),刘邦采(字君亮)等人。考江右王门诸子的基本学术倾向主要是坚持、“由工夫以悟本体”路向,并大力发挥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工夫论方面,然而对“致良知”工夫的解释则各有不同,这就产生邹守益、王时槐的“主敬”说,聂豹、罗洪先的  相似文献   

11.
晋徽典组织管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典和徽典是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活跃于中国金融业的两大地缘性典商商帮。从相关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晋典的主要势力范围在北方,而徽典的主要活跃于南方,两大典帮形成了“晋北徽南”的分庭抗礼的态势。二者在内部组织、人员选拔与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均表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之所以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浙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商文化传统底蕴.当代浙江经济与历史上的区域民间工商文化传统,具有一种清晰的继承关系,而当代安徽和山西经济与徽商或晋商文化传统之间则基本上没有多少关联.文章通过对浙商、晋商、徽商文化传统的差异及其与当代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比较和分析,指出,浙商"工"与"商"相结合的"艺商"区域文化传统,使之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社会背景具有一种亲和性,而晋商和徽商文化传统则不具有这种亲和性,这正是浙商、晋商和徽商文化传统在当代延续或不延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生于湖南,卒于江西。这个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以周敦颐为中心而进行的。在南宋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则主要是围绕着湖湘学派与杨万里和陆九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明代,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江右王门与以楚中王门为代表的湖南士人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生于湖南,卒于江西。这个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以周敦颐为中心而进行的。在南宋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则主要是围绕着湖湘学派与杨万里和陆九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明代,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江右王门与以楚中王门为代表的湖南士人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盐、典、钱商人资本曾经是旧式商人资本结构赖以维系的基石。但是,在清末民初,传统盐、典商人资本因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由盛而衰,在商人资本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随之丧失;旧式钱商资本在经历数次冲击波折之后,一部分萎顿破败,一部分因应新的环境而发生蜕变。旧商人势力的衰落与蜕变,为新兴商人资本的发展廓清了道路,并促使商帮构成发生变化。随着资本势力、地位的嬗替更迭,形形色色的特许商、高利贷商和食息商最终被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商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我国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的产业职能是一个很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商帮是一个历史资源范畴,发轫于我国明代,商帮延绵五百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血液。从产业类型分类看,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以商帮资源为题材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以商帮特色建筑为题材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商帮老字号商品为品牌发展的文博会展业以及以商帮非物质资源为题材发展的其他文化产业业态等四大类。从发展实践看,我国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面临诸多现实结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长盛不衰的江右文化传统,为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晚明心学的深刻影响,有力地提升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思想和艺术高度。对儒家文化的忠实信仰和实践,以及汤显祖宦海浮沉的经历,为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江右宗教文化的影响,为汤显祖的戏剧融入神秘而又瑰丽的色彩。江右文人的铮铮风骨和强烈文化情怀,为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江右戏剧文化的繁荣,为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重农轻商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传统政策。农业在封建社会居于首要地位,重农是必然的。但是,商业在封建社会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也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轻商是相对的。除了轻商这基本的、主要的一面,还有不得不重商的另一面,战国时代各家对此有不少论述。从这些论述来看,轻商主要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以防止过多的人从商或“弃农从商”;重商则是使商业发挥“流通财物、粟米”的作用,以满足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各家中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既要轻商,又要重商;但确有不少人是主张重商的。也有人,如荀子,是轻商与重商两方面都论到的。重农、轻商、而又重商,看起来似乎矛盾,令人不解。特别是人们往往强调轻商的一面,而忽视重商的另一面;或者,明明看到了重商的另一面,却不承认它,仍然解释为轻商。这样理解战国时代的“重农轻商”政策是不全面的。本文试图从战国时代的“重农轻商”思想中,来说明重农轻商而又重商,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9.
王瑞成 《中州学刊》2002,(1):125-128
明清城镇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杂居和小聚居”。作为开放的社会空间,城镇无论大小,多数汇集若外来移民。移民依据商业活动中心形成经营和居住为一体的商业区。商业区内又以会馆为中心,形成带有地域背景的商帮聚落。商帮聚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且各自具有相对封闭性,其社区视野往往为地域背景所限,社会管理和公益事业也多为本帮聚落范围内。商帮各有自己的传统活动区域,其在各城镇的势力有强有弱。在某一商帮占据重要地位的城镇,如征商在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地,他们的社会职能有时也会突破本帮聚落,涉及整个城市社会。但就总体而言,明请城镇社会为地域商帮社区所分割,尚缺乏内部的有机整合,带有明显的脱胎于乡土社会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论情商     
王英 《百家论坛》2001,(3):46-46
人的素质主要指四商:情商、德商、智商、体商。以情商为基础,四商互为影响,互为提高。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能促进情商稳定,智商能促进情商的信心,体商给情商以力量。体商是人的生理保障,是硬件,而情商、德商、智商则是软件,互为一体,不可分割。才形成了人的全面素质。本主要谈谈情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