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仙娥 《理论界》2014,(10):130-133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作者曹雪芹不仅描写了许多女性人物,为她们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以"女娲补天"神话开头,男主人公贾宝玉还具有女性化的色彩。《红楼梦》基本上维持着"女尊男卑"的思想,但是对女性却又有否定的视角。本文根据贾宝玉的"女儿观",对《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以及其原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霞 《齐鲁学刊》2000,(5):38-41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创作,重心是探讨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情感实现,并以此作为女性自我实现的基本尺度。但是,从当前女性创作的发展趋向看,这两方面寻求不同程度的走进悖论。我们以徐坤的小说《厨房》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探讨当代女性作家从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视角对女性人生价值追求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白的创作以其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引人注目,其作品不仅述说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解构男权文化、重寻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深刻揭示了当代女性所遭遇的生存尴尬和情感迷失,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价值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启示人们关注和审视女性作家的特殊"价值意识"和出路:摆脱自身狭隘的"小我"之境,融入社会"大我"之境.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意识角度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并以"三恋"、《我爱比尔》、《神圣祭坛》、《弟兄们》等作品为范本,考察性别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文本中的性别表述,论述性别视点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从自身经历出发,在她们的文本中,通过描写各类疾病,折射出创作主体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反思.揭示了处在男权社会与主流文化双重压迫下他者地位的女性所受到的身心摧残与伤害;这不仅体现了华裔女性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反抗意识,更体现了后学语境下女性对自我身份超越性别、超越阶级、超越种族的执着探寻.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文化不能成为主流文化,女性文化的流传及发展因此也受到影响,男女性别差异逐渐加大。当代女性在外表、行为、语言、交际、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现实特征与本身的修辞幻象不相符或相反,形成了女性修辞上的矛盾。通过消除两性障碍、用知识武装头脑、加强男性对女性的认同等途径有助于帮助女性摆脱困境,追求新的生活,从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于档 《晋阳学刊》2008,(5):112-115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诸种文体中女性主义意识表达最为直接的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拓展,主要是从女性的自我处境表达、自我确认、自我反省三个方向展开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先进性。但近十年来,消费文化的泛滥成为影响女性散文进一步发展的负因素,散文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有消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苏青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创作独特之处在于展现了现代女性不仅要承受社会对个体的一般重压、而且更要承受来自以男权意识为核心的文化性别歧视的重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对于女性创作和女性人生具有许多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和谐意识,为女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以及女性自我身心的和谐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下女性创作的偏颇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女作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本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撕裂了遮蔽在女性身体之上种种神秘的帷幕,透过对女性驯顺之躯、缄默之躯和死亡之躯的叙述,不仅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管制与形塑,而且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透射出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驯顺之躯的叙事,揭示了现实存在于两性之间复杂、隐蔽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内化他性"自觉接受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驯服",使身体呈现出"非我"的异化形态。女性缄默之躯的叙事,透过话语分析揭破男性话语霸权,以及女性在话语上被歧视与挤压而陷入"不能发音"的困境。女性死亡之躯的叙事,揭露了在"并非人间"的"此世""存在"中男权对女性身体的戕害与精神的虐杀,揭示女性在无法救赎的死亡命运中对男权社会与文化执著、坚韧的隐性抗争。  相似文献   

12.
女性尊严的捍卫与颠覆--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虹 《江汉论坛》2002,(6):80-82
丁玲是一个对生活和创作极富探求性和开拓性的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始终在以理性的思考追寻个体生命的价值,反抗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压迫,捍卫女性的尊严.《我在霞村的时候》突出表现了这一点.由于封建男权中心文化的强力统治和深广影响,小说在叙述对女性尊严的追寻与捍卫,表现女性个体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出现了话语倾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创作本意的悖离.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本文就《红楼梦》如何写女性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认为在贾宝玉意淫之下,《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从而证实了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中,咏史诗创作虽然有着渊薮,但女子很难闯入。中唐的薛涛以《筹边楼》诗初现女性咏史诗的创作因子,继之而起鱼玄机以赞美西施《浣纱庙》诗开了女性咏史诗创作的先例。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黄幼藻、王端淑等,以古人古事古迹为心灵倾吐的感触点,创作出穿越时空的具有独特见识与艺术魅力的咏史诗。少数民族作家萧观音与萧瑟瑟,更为女性"咏史诗"创作增光添色。从宋至清,诸位女性所创作的众多优秀诗篇,不仅对所咏对象有着颠覆传统的历史认知,而且立意蕴涵的哲理与驾驭史事的艺术,彰显出才华横溢的女性于现实与历史冲撞间的别样体味:女性意识觉醒的感悟与自觉文学创作的灵性。这值得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性别是与"弱者"的身份认定和"贤妻良母"的角色设置相联系的。宋代女性词却体现出对此现实身份的漠视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人化,即以文人的精神和艺术追求来冲破"弱者"身份对女性的束缚;二是情人化,即女性词人在创作中有意回避作为母亲和妻子的真实身份,代之以"情人"这一非伦理的角色。这说明女性词人对自我的角色期待与社会定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体现出她们已初步萌发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救国救民 ,这是男权社会制造的让女性自我沉醉、自我欺骗的政治神话 ,是让女性放弃自身的真实需求而世代仿效、复制的毒素。女性要确立自我的主体位置 ,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戳穿这种篡改、利用女性的叙述话语的假面 ,建立女性自己的身体叙述学。然而 ,建立女性身体叙事是一条布满迷雾与陷阱的道路。从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到铁凝的《麦秸垛》、毕淑敏的《女人之约》 ,这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女性文本清晰地展示了建构女性自主权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陈崇宇 《理论界》2005,2(6):179-180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女性形象,她们既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又深受夫权、礼教、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羁绊.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她们或任人弃置,或奋起抗争,或毅然殒命,或去而复归,或形成人格分裂.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法提高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同时也有作家潜意识中男权思想的某种宣泄与满足.因此,提高女性的自我感悟意识和净化艺术家的创作心灵,是解决女性婚恋悲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牡丹亭》中的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体意识方面,《牡丹亭》主要表现在追求个人爱情,而《红楼梦》不仅仅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和歌颂,更表现在对女性自身美好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肯定;在女性抗争意识方面,《红楼梦》中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同时也以自己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19.
走进女性——凌叔华笔下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叔华创作的女性系列形象通过反映那些“小姐们”、“太太们”、“母亲们”的现实生存状况 ,揭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 ,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追求对女性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记录了女性从“女性”走向“人”、走向“女人”的最初的沉重步履。毋庸讳言 ,这些形象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作者潜意识中的男性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形成热潮的女性自恋式写作,在当代中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女性书写者以背对男性与社会的姿态,自我封闭、自我抚摸、自诉心语。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与现实意义。但观念先行的倒置与创作视野的逼仄使得创作困境随即出现。因此,女性书写者必须加强自省意识,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与现实积极对话,追求人类真理是女性写作走向新的广阔天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