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并继续产生着深远的积极影响。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中华各民族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湘、桂、黔、滇、川、康、甘、青、陕、宁等省的壮、瑶、苗、侗、土家、彝、布依、藏、羌、仡佬、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间,由于红军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援,因而有效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所以对红军在长征期间贯彻执行的民族政策,必须给予充分的估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红军长征时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风俗政策的基本情况,认为其基本特点是: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与严格执行部队纪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作为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重要内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努力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支持和援助红军。长征的胜利,凝聚着各少数民族的贡献。因此,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本文就红军长征胜利与党的民族政策的关系作一探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6.
论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战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红军长征时期我国西部民族问题的严重性 马列主义认为,私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现代帝国主义正在加紧征服弱小民族,它是加深民族压迫的新因素”, 这就是旧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 红军长征前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一方面利用高官厚禄收买、扶植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土司头人、上层活佛阿訇,帮助政府统治、剥削劳动人民;一方面又严禁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制造民族间的壁垒。尤其毒辣的是,他们加紧推行民族同化政策,根本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胡说现有的各少数民族只是汉族的分支——“宗族”,只承认有回教而无回族,把民族问题简单地称之为“边政问题”。他  相似文献   

7.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中,红军不仅经过了广大的汉族居住区,而且经过了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红军所到之处,广泛地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理解、欢迎和支持,从而顺利地通过了一个个少数民族地区,争取了时间和主动,最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可见,我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和执行,是保证长征胜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党的民族政策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政策第一次接受实践检验,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长征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理论的一般原则,且将其与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初步提出了一套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方针和措施,从而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略论红军长征时期党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壮举。通过长征,不仅胜利地完成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们党纠正“左”的错误,执行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为党走向成熟提供了转折点,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接触和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提供了条件。 早在建党初期我党就注意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党的“六大”明确指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并决定为便于民族工作,在“当地的党委员会之下设立少数民族工作部”。但是,由于当时党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汉族地区,民族工作并不是每时每刻遇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时期党把宗教问题作为长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待,及时纠正苏区时期过激的宗教政策,并制定和实践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宗教政策,保障了沿途地区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各界群众的基本利益,作为回报他们对红军长征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红军顺利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为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 红军长征途中,走过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东乡等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就在党和红军面前,提出了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即如何加强民族工作,打破由于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隔阂,增强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信任,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对敌,从而顺利完成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关心各民族的命运,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工作,把党的民族纲领和政策,在民族聚居区付诸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次年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越过涪江,进入岷江流域。四方面军西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及川系军阀十几万兵力,打破了敌人的新围攻,打开了与中央红军会师的道路。红军在涪江以西和岷江上游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停留近五个月,其间红军在羌区宣传和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羌族人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篇章,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历史丰碑。党在长征时期制定并实践的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是红军得到所经省区各少数民族的拥护、支持并纵横驰骋二万五千余里征程、胜利取得长征胜利的保证,它在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人试对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其实践作初步的概括和探讨,诚望行家赐正。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途中的民族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从(闽赣)中央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在这期间,红军转战十几省,远征数万里,经过了许多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先后经过12个省市区,曾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为了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团结各族人民共同革命,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的准备,同时更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一贯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并把它作为中国革命问题的一部分去解决。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自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长征,实行战略转移。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胜利完成长征。红军行程两万五千里,途经除各省的汉族住区外,还走过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为例,长征时共走了371天,其中行进在藏、苗、  相似文献   

18.
长征期间,党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从大力宣传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主张、开展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帮助少数民族人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帮助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四个方面对民族工作进行了开创性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现时期的民族工作依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启示意义,它启迪我们:要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要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地区稳定;要打好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提高民族地区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1934年 10月 16日 红一方面军主力多人,从江西的瑞金、雩都和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了长征的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短期休整,在毛泽东等统率下,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重新采取前四次反“围剿”中有效的战略战术,在川滇黔边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为红军长征开创了胜利的道路。 一九三五年二月上旬,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抵达扎西(今云南威信)后,中革军委以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名义发布了《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命令》。《命令》规定:“一、三军团部应依颁布的新编制改编,其多数人员应尽量补充到战斗连中去,其一部分经过宣传与选拔可成立游击队在地方活动”。游击队成立后的任务是:加强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牵制和打击敌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护和安置红军伤病员;在川滇黔边建立根据地。经党中央批准,军委抽调徐策(三军团六师政委)、曾春鉴(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