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对《史记》、《世说新语》中的普通名词状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名词作状语由《史记》到《世说新语》有明显变化 ,复音成分作状语的总数增加了 ,名词作状语的总数也增加了。同样是表比喻 ,《史记》中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的句子比例大于“如”、“若”比喻句 ,《世说新语》情形相反。《史记》中 ,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世说新语》中 ,不仅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而且方位词短语作状语大量出现 ,体现出近代汉语口语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辞格中的超级大国。它的喻式多样 ,喻体丰富 ,因此汉语辞格已被写成专著的 ,编成词典的 ,只有比喻这个辞格。而且 ,翻开任何一本文艺作品 ,统计一下哪种修辞手法出现的频率最高 ,比喻准会登上冠军座。然而“越是人人熟悉的事情 ,越是认识不清” ,人们在运用喻格时 ,往往不能恪守原则而出现错误。本文就比喻格的运用原则进行探讨 ,求教于专家与读者。一、相似性原则张炼强在《修辞理据探索》一文中指出 :“比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 ,有了相似点 ,比喻便言之成理 ,没有相似点 ,比喻便言之不成理。”成不成理 ,关键看两个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在比喻运用方面的特点。尖新奇特、精致纤巧为其比喻风格。她的比喻不拘格套,出奇制胜,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联在一起,而且喻体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她经常以一些带有室内性质的物象去形容她要把握的对象,使比喻具有女性特有的精致纤巧。在比喻格式的选用上作者也不落俗套,与比喻风格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对中学语文通用课本高三册中《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所援引的“滥竽充数”的故事,八一年的《教学参考资料》谓之为“类比论证”,八二年的《教学参考书》谓之为“比喻论证”。这个称谓的改变,说明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容易混淆,因而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 比喻论证,就是以人们熟知的事物和道理作比喻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例如,战国末期纵横家苏代在说服赵王不要伐燕时就使用比喻论证。苏代巧妙地把赵侵燕、“燕赵久相支”,比作“鹬蚌相争”“两者不肯相舍”;把秦比作渔父,“渔者得而並禽之”,从而说明,赵如看不到真正强大的敌人是秦国,而与燕互相攻打,不但于燕赵两国不利,而且会给秦造成可乘之机,最后燕赵两国都有被秦灭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词汇是非常丰富多采的,这丰富多采的词汇是由多种多样的造词法创造出来的。古汉语修辞不仅使语言的表达精炼生动,而且是创造新词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比喻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古汉语不少新词来源于比喻的运用。先看单音词: ①舠《玉篇》:“舠,小船。”形状似刀,所以称“刀”,字本作“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  相似文献   

6.
一“象征”辞格 “象征”可不可作为一种修辞格,目前论者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杨鸿儒《修辞知识》列了“象征”一格。华中师范学院《现代汉语修辞知识》把借喻同象征进行了区分。吴士文《修辞讲话》专节论述了“象征”辞格。宋振华等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不但论述“象征”辞格的特点、类别,而且辨析了象征和借喻的区别。濮侃《辞格比较》区别了“象征”与比喻、双关的不同。这些都是把“象征”当作辞格来看待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象征”根本不能算作一种辞格。郑远汉在《辞格辨异》中  相似文献   

7.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部小说。对《色·戒》一题中“色”与“戒”进行了解读,“色”指“美人计”,也指“美人计”中出现的种种色相,“戒”指钻戒,也指戒心。比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不可忽视的表现手法。以奇崛冷艳见长,使表达更加丰富、透彻,使事物的状态得到更具冲击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论《嚎叫》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嚎叫》是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鼻祖艾伦·金斯柏格的代表作。该诗具有词语并列、句式变化、回环和重复、意象的跳跃、丰富的比喻和荒诞的修饰等语言风格 ,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9.
汉藏两种语言中的比喻是源远流长、运用广泛、形式多样的传统修辞手法之一。 汉语辞学界认为,比喻最早见于《论语》和《诗经》,且多半是用物比喻,主要用来描绘形象,或用具体的物来喻抽象的事理。如《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里先指出了本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一做人的哲理,然后用客观存在的事物“大车无辊,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作比喻,来说明其中的道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的修辞格当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比喻了。比喻的运用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有很多比喻。诸子散文,已广泛运用比喻;直到今天,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比喻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其独特功能。虽然以前的修辞书往往把比喻作为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但大多都侧重于比喻的分类,而对比喻的“二柄”与“多边”涉及得很少,对这两种重要的修辞现象研究得更少。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力作《管锥编》中精辟地揭示和阐发了这两种独特的修辞现象。这不能不说是钱先生在比喻辞格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本文拟就“喻之二柄”与“喻之多边”这两种修辞现象,谈谈它们的含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修辞学中运用最灵活的一种方式 ,对它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小说《白鹿原》中的 2 0 0多个比喻句对人们进一步认识“比喻”的结构特质 ,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风格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现代修辞学中,风格研究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怎样看待风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怎样界定语言风格的定义?对此,研究者们不断探索,这将推进风格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系统。  相似文献   

13.
现代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模式。隐喻的本质就是喻源域与喻体域这两个观念域之间的跨域映射。文章以格林童话故事的中译本为例,根据隐喻理论中的意象映射概念,采用心理分析的手段,来解释说明童话故事中隐喻翻译存在的误译或漏译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小说《围城》中拥有大量新颖独特的隐喻表达,使其成为小说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翻译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特点,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其隐喻进行分类,并对名词性隐喻、谚语性隐喻、讽刺性隐喻等典型隐喻的译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初步归纳出小说《围城》中隐喻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6.
言语体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修辞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言语和言语体式(стилиречи),即转向“语篇的类型”———“言语体裁”的研究。言语体裁理论研究表述及其典型形式,功能修辞学研究功能语体。语体的概括功能是在体裁中实现的,每一种功能语体都体现为一系列言语体裁。功能语体重视语篇归属于何种语体,而言语体裁关注表述与言语体裁的对应关系。体裁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枝网使功能语体概念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从黑人文化研究和妇女研究的角度切入 ,分析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女诗人的作品的主题、风格、隐喻和意象 ,从而揭示其反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的战斗性 ,并据此阐明它们在本质上与休斯等男诗人创作的“新黑人诗歌”是毫无二致的 ,理应正名并恢复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兴寄”理论是唐人诗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所谓“兴寄”即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寄托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从分析唐诗的修辞手法入手,研究“比兴”手法与诗歌修辞的关系,进一步解读“兴寄”说对诗歌修辞艺术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话语进行解读,隐喻话语建构的特点体现为:主体认知性、修辞性和社会性。隐喻话语解读的特点体现为:动态开放性、审美互动性和意象塑造性。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财经新闻涉及复杂深奥的理论,所阐述的事件也离普通人的生活较遥远.为了吸引读者,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形象生动地描述,财经类新闻标题中常常出现隐喻现象.文章选取160例财经新闻作为样本,分析发现财经类新闻标题中战争类和体育类的隐喻最为多见;而使用天气、生老病死、婚恋嫁娶、交通的隐喻也多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