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功能对等以言语交际为基础展现出译文和原文之间具有象似性特质,在交际效果上表现为读者反应的象似性映射,在翻译过程中表现为语义和语体的象似性对照。由于读者的多层次结构以及语义和语体的多重涵义,功能对等的理论体系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象似性翻译标准,这对翻译实践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象似性的两个原则,即时间顺序象似性和空间顺序象似性,对英汉句式的翻译进行解读,揭示英汉语言在象似性的原则下语言结构是如何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对等,以及提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达到原文效果的重现。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的发展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象似性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中,在诗歌语言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以李清照诗词翻译为例,运用象似性的一些典型原则探讨象似性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象似性凸显形式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达到"形美"和"意美"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在篇章中的象似性现象有重要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同时也要受篇章象似性的制约。文章主要从距离象似性,语音象似性,形状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来讨论篇章象似性对翻译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语音象似性有助于音译过程中“音美“的传递。本文从认知域的象似度对音译进行分类,并在分析认知域象似度和语际象似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全对等象似性音译、部分对等象似性音译和完全不对等象似性音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特殊性使它有别于词典中的词目译义和文学翻译。将象似性理论引入英汉词典例证翻译的研究,是运用句法结构象似性高以及例证翻译多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特点,探讨英汉词典例证翻译形式与意义的对等和转换。从距离、顺序和数量等象似性原则入手,研究英汉词典例证翻译的特殊性,探索双语词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象似性角度评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汉语诗歌的篇章象似性原则出发,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从象似性翻译的角度研究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说明林语堂的译诗基本做到了“形神皆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在创造科技新词时,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使新词更有理据。因此,在翻译时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观为基础,从象似性的角度考虑英汉语的符号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并非是绝对任意的,它存在着明显的象似性特征。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翻译的象似性则是指目标语在音、形、句法功能及篇章层次上与源语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英语委婉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3个方面来探究英语委婉语的汉译,必将促进人们对于英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主题句占有很大比重,而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汉英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作好主题句和主谓句之间的转换。《红楼梦》中的主题句层出不穷,怎样翻译好这些主题句,杨译本《红楼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例。杨译本中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译法,对于翻译汉语主题句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汉语主题句的英译对于汉英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立足翻译研究文化学派关于翻译诗学的界定,分析杨宪益的中国典籍文献英译实践,从“可译性”的哲学思考、翻译的文化保真、翻译的读者观照和译文标准——“惟信惟真”等四个方面展开杨宪益翻译诗学思想的剖析,力争在翻译文字的吉光片羽中梳理、提炼出杨宪益秉持的翻译理念,为构建具有中国风范、中国气韵的中国翻译思想体系提供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13.
将中文作品翻译成好的英文实属不易,更不用说翻译鲁迅的作品了.在汉译英作品中,杨宪益先生的作品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译品.本文将探讨杨宪益翻译的鲁迅作品<药>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对它的翻译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难点。这篇论文主要援引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以及美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翻译的版本以讨论他们关于文化内容,习语典故,诗词,以及人名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拟从一全新的视角,即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以译品《朝花夕拾》为例,对杨宪益、戴乃迭对该书的翻译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译作的成功和译者做到了多维度适应性选择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译者在翻译《红楼梦》中典故时所采用的技巧并讨论影响他们使用不同技巧的因素,以便为翻译理论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原著中有大量的典故,有些出现在对话中,有些出现在叙述中,还有些出现在诗词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英译本中,对典故的处理独具匠心,分别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等方法。比较三种方法,以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在保证理解无困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直译无注释只适用于一部分典故的翻译,而意译则相对损失了较多一些信息,不能充分体现原作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文学经典,书中的文化意象比比皆是。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文化意象翻译成为《红楼梦》翻译过程中公认的难题。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中十二首菊花诗时,尝试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诗中出现的诸多文化意象进行翻译。杨译主要采取直译的方式,直接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字面意义;霍克斯对文化意象采用灵活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排除理解障碍,同时保证译文的审美趣味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文化空缺词已成为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中一道不容忽视的障碍。如何有效地处理文化空缺词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及文本的可读性。该文结合杨氏夫妇《儒林外史》的英译本,总结其对文化空缺词妥协性处理的方法,从而进一步证明:恰当合理的使用妥协有利于成功地进行文化移植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