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50年代初,孩子们的最大乐趣,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候,"抓特务"的片子特别多,《羊城暗哨》《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之类的"反特片"是孩子们的最爱。就因为看了一部《国庆十点钟》,铁蛋就硬说二妞家的闹钟里有定时炸弹,二妞只好把闹钟拿出来让他一捅狂拆,最后炸弹没有找着,好几个零件也没有找着。为这事,铁蛋挨了爹一顿狠揍。  相似文献   

2.
《旧五代史》原书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邵晋涵等始从《永乐大典》、《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录出来,大致得其十之七八。现时通行本是乾隆四十年(1775)的辑本,总共一百七十万三千多字,按照原来的卷数分为一百五十卷。这部书,现在看来,仍然很有价值,为治五代及唐末、宋初历史者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我们在标点这部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边区少数民族的姓名问题。该书卷一百三十八《党项传》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篇史传记载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对西北党项部族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以党项的失败告终,被俘将领达十余人之多。这十余人的姓名如何标点,实在是很费考虑的。原文是:  相似文献   

3.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沙叶 《北京纪事》2009,(5):59-62
时间能买卖,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然而最近一个叫陈潇的女孩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她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把自己的下半生交给网络》的帖子,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响。在坚持为网友提供18天免费服务后,陈潇在淘宝网开设了自己的"剩余人生店",按照分钟、小时或者天数等时间单位来出售自己的"剩余人生",顿时成了网上最热门的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年前的顾客,十人一种需求;十年前的顾客,十人十种需求;现在的顾客,一人十种需求。分化是一个无法停止的过程,分化的速度与深度表明顾客成长的速度与顾客需求的深度。"战略就是活着。"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看来,"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找到自己最具优势的位置,解决生存之道。他说:"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会注定从历史上被抹掉。"在《战略的回归》一书里,美国商  相似文献   

6.
沈群 《可乐》2011,(3):16-17
不愿面见总统1997年,王朔在美国待的最长一段时间就住在我家。那时,正赶上他的书《玩的就是心跳》的英文译本在美国出版,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为该书写序。出版公司计划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几十家美国主流媒体参加。王朔不以为然,告诉主办单位:"我不去。两三个人还可以谈,几十个人在一起怎么谈啊?那不是谈书的场合。”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对中国人思想及行为方式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小至个人涵养,大至国家社会,举凡修身养性、为政治民、交友孝亲、为人处世,均可在《论语》一书中找到。正是由于涉及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问题,千百年来,《论语》成为人们学习、遵循的经典,也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历朝历代均有人对《论语》进行研究,一度形成了《论语》学。目前学术界对《论语》的研究兴趣仍然不减。唐明贵同志的《<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汉魏六朝隋唐<论语>学研究》一书,就是近几年《论语》学研究的杰出成果。唐明贵同志就宋代…  相似文献   

8.
邓加荣 《社区》2008,(20):7-8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今天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名著”,说起“十大才子书”,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但在二三百年前,“十大才子书”不但读书人几乎都知道,就是粗通文墨者也要寻来一睹为快。清代咸丰年间,有人曾说:“读书人案头无《西厢》《花笺》二书,便非会读书人。”可见名列“十大才子书”中的《西厢》《花笺》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今日的“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9.
对先秦诸子的著作,经过几十年来历史、哲学史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的整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绩之一就是把先秦一些整部的大丛书进行了剖析,从内容、思想体系上分别出里面各部分的时代、作者等。比如对《易经》一书区分开《易经》和《易传》(包括《十翼》)的时代,这就有助于说明古代辩证法发展的道路;对《墨子》一书分别出  相似文献   

10.
正艾伦·德肖维茨不仅是位声名卓著的律师,也曾是哈佛法学院的教授,更是位畅销书作家。在其诸多的作品中,《法律创世纪》一书因圣经主题而广为传播。他从《圣经·创世纪》中挑选了十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法律人的眼光分析它们,并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在信徒们看来,《圣经》中的上帝不仅全知全能,而且行事正义公允,但德肖维茨认为,"《创世纪》里那位了不起的上帝……还在圣经里公诸一件事,那就是‘他并非全知’。"a他频  相似文献   

11.
拜读张可礼先生的新作《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扎实而深厚的资料功底 ,和张先生那务实求真的严肃学风。十年磨一剑 ,功夫不寻常。若从搜集资料算起 ,先生此书足足构思与写作了十年 !先生在《后记》中说 :“在 80年代后期 ,我就想对东晋文艺作一点综合的探讨……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探讨有一比较坚实的根柢 ,我前后用了六年多的时间 ,编写了《东晋文艺系年》一书。此书 1 992年7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 ,我以‘东晋文艺综合研究’为题 ,申报了中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结…  相似文献   

12.
有的读者来信问:《史记》为什么要把陈涉列为世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简介一下《史记》的分类。司马迁的《史记》一书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天汉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括:十二本纪,是以一个朝代或帝王等统治人物为中心的事记;三十世家,主要是诸侯国的历史;七十列传,是重要的人物传记,也有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十表,有世表、年表或月表,作为本纪的补充;八书,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是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  相似文献   

13.
齐夫 《中华魂》2008,(11):34-35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最近在接受央视会客厅记者采访时说,他捡来的妹妹"小不点",现在"多了些坏毛病",主要是变娇气了。一次洪战辉带妹妹去央视做节目,一下飞机,妹妹就奇怪地问:"咦,怎么没有车来接我们呢?"洪战辉反问:"为什么会有车?要是想天天坐车,那就自己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赚钱买车。"(《河南商报》2月26日)  相似文献   

14.
有时候想,阳春白雪的书可以少一本,重实际可操作的书可以多一本。在外探险,一本《野外求生指南》可能比文笔优美、想像瑰丽的《庄子》更实用。市面上刚出的《好家长成就好孩子——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就是这样一本重实际可操作的书。《好家长成就好孩子》是温州人周煊写的。周煊当过幼儿园教师、园长,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报社记者、编辑,专刊中心主任,现在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从她一长串的个人经历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在教育方面的经验丰富。她一定有很多故事。周煊是一位母亲,那不如先从她的儿子说起。  相似文献   

15.
插队纪事     
王汶 《山西老年》2013,(8):17-17
人工发电看电影到农村的第二年,在炎热夏季的一天,趁着劳动间隙生产队长对我说:"今晚队里放映电影《列宁在1918》。"我还记得当时那吃惊的模样:"真的?"到农村已有十多个月还是第一次听说放电影的事。因为没有电,当时别说生产队,就是公社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圣经》一书的文学特性,在研究《圣经》的叙述结构、文体风格、虚构特征等方面建树颇多,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圣经》文学研究渐成显学。这些研究都抓住了《圣经》文学研究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圣经》的"文学性"做了某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心仪了几十年,一直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到北京的清华园亲眼看看当年先生"日日走过的荷塘",到南京的秦淮河上,像朱先生那样"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就在不久之前,我恰巧就有了两个机会,去了清华园里的荷塘边,也去了南京的秦淮河。荷塘就在清华园内的清华医院的对面,穿过大礼堂门前的广场,从游泳池到"工字厅",就是一  相似文献   

18.
绿茶书情     
正不久前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现场,俄罗斯作家沙拉莫夫的《科雷马故事》几乎全票入选十大好书,在最后的年度书投票中,《科雷马故事》再度成为年度书。在今年的出版物中,关于灾难题材的书特别多,尤其是纳粹、集中营和古拉格之书有几十本之多。除了《科雷马故事》,另一本讲集中营的书《纳粹医生》也获选十大好书,另一本《奥斯维辛:一部历史》也差点入选十大。这不由让我们再度关注这个话题。我从这批书中精选以下十本供大家参阅。  相似文献   

19.
1994年5月本刊在京城首发了《老人仙逝,肉身不腐》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死后不腐的惊人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十年过后,这位被大家简称为"香河老太太"的人怎么样了?于是我们进行了回访。  相似文献   

20.
奚蒙蒙  荣郁 《21世纪》2007,(4):40-41
奚蒙蒙是一个内秀的女孩,和她面对面采访感觉不如阅读她的文字流畅自然,但是我们交谈得却很愉快,就像在和一个老朋友回忆过往的点滴。她感到留学在外的四年多时间仿佛是一个驿站:感情的驿站、学业的驿站、生命的驿站,大家今天聚集到这个驿站,谁也不知道明天自己将要飘向何方。但是“朋友”,只要我们每个人配得起这个称呼,并能够永远留在别人记忆深处,那也许就够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下决心写一本反映新西兰真实留学生活的小说,于是2006年底,《夏天的圣诞——留学新西兰的男生女生们》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