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需要“第三部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组织,它既不归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不归属于市场经济组织。现代社会之需要第三部门,政府失灵理论和合约失灵理论对此作了很好解释。庞大的第三部门,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早期两河流域研究中,特别是涉及有关早期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讨论,“神庙经济”、“神庙国家”或“神庙城邦”论依然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力。其核心看法认为,在最早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社会政治制度乃是以神庙为中心的神权政治,神庙占有全部土地,控制全部经济,这种典型的神权政治及其变形对后来两河流域政治经济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其表达足够简单直接,“神庙经济”论成为把握早期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方便标签。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和对有关证据的重新审视,有理由认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的传统“神庙经济”论已经基本寿终正寝。另一方面,对两河流域早期神庙及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讨论仍然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涉及早期两河流域神庙的新近研究表明,虽然还没有成型的迹象,同样以神庙为关键的新理论可能正在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对当代中国经济腾飞的理论阐释有可能对构建一种早期两河流域研究新的“神庙经济”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我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以“知”为径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以“情”为纬伴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以“势”联网复盖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领域 ,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一、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的“知”  “知”在这里指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4.
社会关系就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指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总和。那么,这个总和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权力,是指各种各样的权力。权力是社会关系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一次学术年会上指出,社会经济生活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外,还有第三种调节,即道德力量的调节;必须注重效率的道德基础,所有的人要自律。厉以宁教授所提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却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时代意义。现在,“第三种调节”对非交易领域内各种关系的调节是相对正常的,刻不容缓的则是“第三种调节”要渗入交易领域,对各种市场交易关系发挥指导、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凝聚力工程”的价值学思考奚洁人建设“凝聚力工程”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新路子。但就其社会功能来说,则大大超越了党建的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道德等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对于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论北宋入中茶法中的“加抬”“虚估”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入中茶法中的“加抬”“虚估”及其后果孙洪升茶业是唐代农业、手工业领域的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入宋以来,茶叶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局面。宋政府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形势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茶利,频繁变...  相似文献   

8.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发展,广义上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条件的改善,可以概括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狭义上指以精神生产、信息交流、社会服务和某些物质生产等为内容和形式,来满足大众需要的一种社会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就业、劳动力资溉和劳动条件、居民收入与消费、住房和医疗等生活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按产业划分,属于第三、第四产业。就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而言,…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民社会”分析——背景、概念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市民社会”研究是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第三种途径,它提倡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就现实而言可分为两类:一是指允许公众自由进入以形成公众意见,具有与政治社会良性对话的社会制度性空间;二是指由大量非营利的志愿组织组成,独立运作、价值中立的经济联合力量。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经济性市民社会发展态势迅猛,政治性市民社会仍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化模式 ,处于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同样也受到这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消费领域所出现的经过价值化包装的精英消费现象的考察和分析 ,以期表明进行社会消费结构有序调整的必要性。一、消费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 ,西方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经济、政治和伦理三大领域彼此相互分离的倾向 ,三大领域分立并各受其自身规律支配。这种社会“划界”倾向反映在经济领域中 ,突出地表现为所谓经济行为价值中立化 ,亦即有的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高度合一的“整体性”国家。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使市场从国家中分离出来,企业与政府一道主宰了国家政策的话语权。社会力量的弱小导致社会领域在万能市场失灵、全能政府失效之后问题迭出。中共十六大以后,党和政府开始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全方位推进社会改革。但是,只有党和政府转变社会改革思路,通过发展民间组织培养一支自下而上的力量来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才能有效地化解经济和政治强势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才能真正地破解中国社会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语境下的行业协会及其中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继承了近代市民社会理论将“国家-社会”二分法作为市民社会实体存在的依据,继而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市民社会-经济”三分法,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市民社会,把市民社会指向与政治国家、市场社会相并立的第三域,社会中个组织构成市民社会的主体。行业协会一直是市民社会理论构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市民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行业协会具有联结市场和政府的中介功能,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下的中间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体制作为社会基本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具体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毫无疑问,对保证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具有客观的、长期的、稳定的、根本的作用。显而易见,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是无法也不容否认的。所谓“体制唯一论”显然不是指对体制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而充分的肯定,而是指把体制及其作用绝对化和实际工作中的“唯体制论”的新造神论。比如,有人在谈到社会生活中的弊端时,往往一言以蔽之,将其全部归罪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似乎只要市场经济体制一旦建成,一切弊…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运作方式王南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既相对独立而又相关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绝不仅仅涉及到经济运作方式的转变,而必然同时是政治、文化运作方式的转变。对于政治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民社会形成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介于家族、国家之间的自治性和自洽性的第三领域,必须依靠公共舆论、通过文化参与和政治认同形成集体共识。中国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有权力、资本市场,走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和政府监管下的自治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市场条件下政府投资的方向选择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部分,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地位、作用与特点.所谓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作为独立经济主体而参与的投资活动,而非政府投资则是指除政府投资主体以外的所有经济主体所从事的投资活动,如企业投资、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等。考察世界各国政府投资的一般运作过程,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政府投资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运行模式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等条件下,有着不尽相同的情况与表现,但它对维护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积极作用已为各国的实践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存在,即“人们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恩全集》第3卷,第28~29页)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是对社会生活现象最高度的概括。它应当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存在首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组成。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论争当中,浮现出了规范宪法的概念和政治宪法的概念。规范宪法指基本权利规范体系。与之相对,政治宪法指最高权力的分配规范,或者称之为主权的具体结构。而作为一个应对中国宪法问题的具体概念,它是由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第一是当前最高权力的内部结构,是承载党与人民这一对关系的宪法安排;第二是这一结构的未来理想形式;第三是向未来理想形式的演变是内在于既有的权力结构之中的,因此,这种演变也就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应当之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宪法是历史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发展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秦德君 《社会科学》2001,3(9):19-22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 :“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① 这表明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是 2 1世纪初叶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着眼于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 ,依据现有社会经济历史条件 ,在党的领导下 ,整体性地“扩大”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 ,是我国政治领域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1  政治参与 (PoliticalParticipa tion)是指公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 (…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失灵”——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学的范畴内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即把整个经济系统简单地分为私人活动领域 (纯私域 )和公共活动领域 (纯公域 ) ,市场机制理所当然地在私人活动领域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政府则在公共活动领域内发挥不可推卸的主导作用 ,而市场机制若进入公共活动领域则会出现市场失灵 ,政府若进入私人活动领域则会出现政府失灵 ,通过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研究则分别得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范围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领域。然而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还是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