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研究的历史段落 ,取于唐玄宗开元天宝相交的 2 0年 ,也即权臣李林甫的执政时期。笔者所持的学术基点 ,在于推进对李林甫执政研究的深度 ,打破长期以来李林甫是历史头号大奸臣的定论 ,揭示李林甫曾领导过法制运动的历史真相。本文以唐玄宗于开元之治之后对政治格局的重新设计为背景 ,条析支撑李林甫执政所依赖的学术渊薮 ,及其相应的执政形态的特征。依次阐述了李林甫对法律和制度的修改和建设 ,法家学说对儒家学说的挑战 ,法制运动的进程以及失败并湮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卷一七一《李汉传》:“(大和)八年,(李汉)代宇文鼎为御史中丞。时李程为左仆射,以仪注不定,奏请定制。……因李程奏,汉议曰……议者以汉奏为是。”(4454页)按:“八年”误。其上叙大和四年任职,其下又叙大和七年、八年、九年历职,此当为大和五年或六年之事。《旧唐书·文宗本纪下》云:“(大和六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力户部侍郎、判度支。八月辛酉朔……以驾部郎中、知制法李汉为御史中丞。……甲戌,御史中丞李汉奏论仆射上事仪,不合受四品已下官拜。时左仆射李程将赴省上故也。”此详载李汉迁…  相似文献   

3.
李林甫专权与盛唐转衰关系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社洪 《文史哲》2004,(6):67-73
李林甫上台、专权和引用蕃将,都是开元天宝之际特定形势的产物。安史之乱的形成是渐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也是逐渐累积的,当盛衰转变的趋势已成时,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因此,唐玄宗相李林甫则治乱已分的传统说法,实有重新考察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跋西安出土唐代银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七年第四期“彌足珍贵的天寶遗物”报道西安市郊唐大明宫遗址发见唐代银铤凡四。第一铤,正面中间刻字一行“传知者道(?)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臣杨国忠進”,背面字三行,第一行“中散大夫使持师信安郡诸军事(?)校信安郡太守上柱国尉连败”,第二行“信安郡传知山官丞(承)译郎行绿事参军智庭上”,第三行“天寶十载正月日税山银一铤五十两正”。第二铤,正面中刻字一行“传知诸道(?)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進”。背面字三行,第一行“宜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简论     
司马光中进士后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庆历四年(1044年),司马光丧服期满,任武成军判官。人为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史馆检讨,太常博士、直祕阁,编修日历。应庞藉的征聘,出为郓州学官、并州通判。嘉祐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知谏院,从此当了七年谏官。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奉命设立书局,编集《资治通鉴》。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因与王安石不合,于熙宁三年(1070年)秋,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  相似文献   

6.
"义师起,萧颖胄引蔼及宗夬、刘坦,任以经略。梁台建,迁镇军司马、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时营造器甲,舟舰军粮,及朝廷仪宪,悉资蔼焉。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左丞如故。和帝东下,道兼卫尉卿。"(《卷一九·乐蔼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04页)  相似文献   

7.
洛阳龙门博物馆新获郭虔瓘墓志一方,内容丰富,可补充、印证两《唐书》本传之记载。从志文中可以看出,郭虔瓘先人初居太原,于东晋义熙五年(409)或稍后迁于临淄,隋世落籍洛阳。郭虔瓘从军50年,以军功累迁安西大都护、安西副大都护,一生主要活动于西域地区,于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在焉耆破西突厥二万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赴中亚拔汗那税甲马并击灭其反叛势力,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斩后突厥王子同俄特勤,开元三年击败吐蕃,同年擢升安西大都护,开元四年玄宗以亲王遥领大都护,郭虔瓘则以副职身份实际管控着安西大都护府,直至开元五年致仕返回长安,开元十四年病逝。郭虔瓘一生驰骋于唐朝西部边疆,不仅战功显赫,而且对西域经营富于谋略,有功于武则天至玄宗之世西部边疆的开拓与稳定。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唐代西域史乃至中亚史,以及唐朝在西域与吐蕃、突厥的关系都是非常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一据两《唐书》载,《冥报记》作者唐临(公元600~659),字本德,京兆长安人。义宁三年(618)正月,李建成总兵东征,引唐临为直典坊;建成立为太子,唐临授左卫率府曹参军;建成死后,唐临出为万泉丞;迁侍御史,转黄们侍郎。高宗即位,为检校吏部侍郎,迁大理…  相似文献   

9.
关于唐诗人王昌龄的初入仕途,史料记述各异,《旧唐书》王昌龄本传说:“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新唐书》本传云:“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迁汜水尉。”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谓:“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词,迁校书郎。”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七于开元十五年下载王昌龄进士及第,又于开元十九年下载其中博学宏词科,复于开元二十二年下载其再中博学宏词。  相似文献   

10.
“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少有文思。宋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待郎。王薨,始兴王濬又引为侍郎。孝武初,除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秼令,又  相似文献   

11.
唐易州铁像颂 原在河北省易县土神祠中,今已毁.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立.碑高九尺六寸,宽四尺八寸,行书十八行,行二十六字.崇文馆校书郎王端撰,前行易州録事参军武功苏灵芝书.开元中,易州刺史卢晖造铁像,郡人张皇其事,勒为颂文.立碑时,卢晖已迁瀛州,碑虽为造像而作,但文中多载卢晖惠政,如置新县、建城邑、开车道、修驿店、造水碾及为军营、寺观营造廊宇等.其中记载,  相似文献   

12.
唐代科举和铨选制度中的糊名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和铨选是唐代选官制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糊名暗考则是在这两个选官制度中先后施行过的考试方法。鉴于学界有些前贤对唐代这两种选官制度中实行过的糊名暗考法的论述偶有疏误,故略论于后。唐代的科举考试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形式。常举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63年)以前先后由考功郎中和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终唐之世,再无变化。报考常举的,既有中央园子监下属的国子六学及弘文、崇文馆毕业的生徒,也有从州县荐举而来的乡贡。由于常举的考试形式种类较多,录取的手续也较为繁  相似文献   

13.
科举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管辖转归礼部侍郎管辖,不仅解决了“省郎位轻,不足以临多士”的矛盾,而且由于礼部和吏部的权力制衡,使得科举蜕变成单纯学问名誉制度。作为单纯学问名誉制度,科举的发展导致大唐王朝与科举同时灭亡。从这种意义上说,开元二十四年的科举变革正是大唐王朝既由科举而兴又由科举而亡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傅玄(公元二一七——二七八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泥阳)人。他在曹魏时曾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即当时管理屯田的官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晋王时,迁散骑常侍。西晋王朝建立以后,曾任御史中丞及司隶校尉等职。 傅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也是地主阶级中较有远识的经济思想家。“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傅玄自拟的这两句铭言,正是他面对坎坷不平的歧途,充满惆怅、疑虑、搏击、进取的矛盾心情的真实写照。傅  相似文献   

15.
论徐阶     
徐阶(1503——1583),明代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礼、吏部侍郎、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等职,任相十七年,首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长期以来,徐阶被认为是一位典型的  相似文献   

16.
张巡事略     
张巡(公元708年——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唐玄宗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曾先后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河南节度付使、检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等官职。张巡一生的主要功迹是: 蔽遮江淮 功勋卓著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叛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席卷了河北,攻陷了河南的很多州县。中原大地,数百里之中,“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经过叛军铁蹄蹂躏的河南、北等地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  相似文献   

17.
陆费逵传略     
陆费逵,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笔名白、飞、飞盒等。1886年9月16日生于陕西汉中府,原籍浙江桐乡县。其太高祖陆费墀,学识渊博,工古文词章,精书图雕刻,尤深史学,为翰林院编修,曾任《四库全书》馆校官,后迁官至礼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父亲名坟,字沧,长于文学、书法及铁笔,曾游幕河南、河北、陕西、江西等地。他的母亲吴幼堂,出身于“书香门弟”,善于教育,生有三子一女,陆费逵行一。  相似文献   

18.
王蕊 《东岳论丛》2011,32(9):104-111
御史中丞作为南朝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其基本职掌是监督和纠弹百官,这一监察职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纠弹官吏侵犯皇权、纠弹官吏贪赃枉法、纠弹官吏失职、纠弹官吏违反礼制、风闻奏事的特权。参与制度建设、宿卫宫城、出任使职则是南朝御史中丞的辅助职掌。南朝御史中丞的选任基本遵循四个标准即出身于高门或一般士族、担任过监察或司法官职、奉法直绳的优秀品格、较高的文化素养。最后从南朝御史中丞的职权、官品、尊崇程度、帝王重视程度、职位高低、任期时间六个方面考察其地位,与魏晋相比,并未下降,而是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韩休卒年考辨朱玉麒韩休为开元名相,其卒年有二说:一、《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二、《旧唐书·韩休传》:“(开元)二十七年病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后世征引,多以本传所载开元二十...  相似文献   

20.
清末出土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的《单于府开元寺故大德悉达多禅师碣铭》是李逢吉早年的一篇佚文,应撰于其受范希朝之辟出任振武军摄节度掌书记但尚在守选期内的贞元十年至十三年。单于府开元寺应系奉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敕令而立的官寺,这不仅确证了盛唐疆域最北端也曾奉敕设立开元官寺的史实,也是目前所见唐代都护府治城设有开元官寺的唯一实证。印度僧人悉达多禅师驻锡单于府开元寺并弘传佛法,则是唐代边疆官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特殊作用和功能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