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区域经济及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变化,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议论,留下了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也给了我们某些启示。一小商品市场是削弱了公有制经济,还是巩固和强化了公有制经济? 发展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市场发展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了,就会削弱计划调节,削弱公有制经济。考察义乌小商品市场,我们不难发现:进入小商品市场的国营、集体工业企业都得到了发展。市场是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义乌小商品市场由于具有容量大、幅射面广、经营灵活等特点,能起到国营流通企业不能起到的作用,对国营、集体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表现在: 首先,为国营、集体企业的产品(包括积压产  相似文献   

2.
<正> 1990年,是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第12年。在过去的11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极为明显的。从1979年至1989年,在长达11年的时间区段中,中国的工业和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2.4%和5.9%(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9.1%和8.7%。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分别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把乡镇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作为振兴甘肃经济的两个突破口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我省城镇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轻纺工业结束了多年徘徊不前,甚至“滑坡”的被动局面,开始出现了比较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好形势。1988年轻纺集体工业完成产值7亿元,比1984年增长37.3%,比1980年增长114.89%,提前实现了翻一番的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浙江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近20年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绩,原因有许多.其中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为大家所肯定.但是如果能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具体说明这一作用,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具体.本文以1978-199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变革对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证明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非国有经济的超常发展引起了资源从国有经济领域向非国有经济领域的流动,由此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建国四十年,我省国有固定资产增长迅速,已积累起一定数额。这些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工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资产利用效益,对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我省国有固定资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国有固定资产的现状 1989年底,全省国营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50.21亿元,比1949年增长1096倍,比改革前  相似文献   

6.
九月十日至十二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邀请省、市理论工作者和部份企业家,举行经济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讨论会。这次会议集中讨论了:1.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评价;2.企业制度改革;3.价格改革和市场理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八年来的改革是有成效的。1986年与1978年相比GNP增长102%,国民收入增长94.9%,财政收入增长98%。旧体制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化,企业有了初步的活力。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乡镇企业1978—1988年增长的因素,定量出各种因素在增长中的贡献率,据此归纳出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低、高投入(高资本投入)的增长特点。作者根据多国经济增长实例把所有经济增长类型定量分析为投入型、投入与效益并重型和效益型,认为,我国乡镇企业走的是投入(主要是资本投入)型增长道路,这与国营工业企业的增长道路相同,也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乡镇企业这条增长道路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它引发了许多矛盾和摩擦。乡镇企业应重新选择增长类型,即从投入型向投入与效益并重型转化,最后实现效益型增长。  相似文献   

8.
非洲的自然资源、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美]A.温特·尼尔森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往往对非洲国家的统计数字产生怀疑,其原因在于,许多人对自然资源的增减等因素视而不见,因此,有关非洲国家国民收入的统计数字与实际的经济增长大相径庭。在许多非洲国家,产量增长与国内生...  相似文献   

9.
一、平阳经济发晨的现状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引导下,平阳县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局面。1981年至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由29267万元增加到133000万元,年均递增20.8%,国民收入由14951万元增加到50987万元,年均递增16.6%。1985和1987两年,全县工业出现了超高速增长,分别达69.4%和47.3%。从1988年起,经济增长的势头逐渐趋于正常,开始进入产业深层结构的调整阶段,尤其是国家实行“双控”方针以来,全县的工业处于低速发展阶段。8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浙江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交通运输全面紧张,这不能不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予以极大关注。本文围绕交通运输在浙江经济中的地位,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的关系作初步的数量分析,并对如何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提几点建议。一一九七九年以来浙江省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很高,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中居首位。1979—1984年六年中,浙江省交通邮电部门净产值平均以31.6%的速度递增,个别年份甚至高达53.1%(见表一)。  相似文献   

11.
一、困境:资金粗放运营的现实后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即资金数量极度扩张取得的。据统计,1981—199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年均增长14.3%,信贷资金总量年均增长20.8%,均大大超过了同期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0.8%,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8%的增长速度。根据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数据分析测算,1981——1985年和1986—1990年,在国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2%和7.4%中,资金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高达6.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金投入超常增长所带动。然而,在资金总量超经济扩张,为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资金使用效益却日趋下降。从1980—1989年工业生产企业情况看,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989年为175.5天,比1980年减慢38天,资金利税率1989年为34.6%,比1930年下降49%;销售资金率为48.7%,比1980年上升12.1%。上述情况表明,我国长期推行的粗放运营式资金模式造成了严重后果,资金运营已陷入“四低”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浙江省社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报告。文中对浙江省十年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体评价,以翔实的资料剖析了经济增长,增长因素、经济结构变动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及其问题,对浙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农村工业化及市场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把握浙江十年经济发展的脉络,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认真回顾反思“七五”,总结历史经验,对于统一思想,促进牡丹江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七五”期间,是牡丹江市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预计199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增长50.8%,年平均递增8.6%;国民生产总值比1985年增长30.9%,年平均递增5.5%;国民收入比1985年增长34.5%,年平均递增6.1%;工农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51.9%,年平均递增8.7%。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提前一至二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农业连续5年获得好收成,1990年粮豆薯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在困难较大、客观不利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稳步增长。199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乡以上)比1985年增长47.6%,年平均递增7.9%;实现利税比1985年增长32.9%,年平均递增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1985年增长98.2%,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市场疲软、资金紧张、原材料短缺已成工业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尤其对集体工业企业更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它城市的集体工业企业生产已有所好转,而哈尔滨市的集体工业企业仍处于低谷,部分工厂停产或半停产。其原因何在,如何走出困境,这是个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滑坡的原因其一,从管理体制上看,集体工业企业的管理机构不稳定。哈尔滨市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从1946年就开始兴办集体经济。1953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了“从供销人手实行生产改造,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步骤,使手工业合作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收入的增加可以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以是经济增长的条件。工业文明的演进史表明,人均GNP达到一定的“阈值”,增长就有加速的趋势。但是,GNP水平(不论是GNP总额还是人均GNP额)的提高,绝不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增加。事实上,文明的推进(以人均GNP水平的提高为主要标志)已经或正在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有效生存地带的减少。土地上的建  相似文献   

16.
《社会》1992,(9)
199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在金融机构中的储蓄存款余额达9110亿元。而到1992年3月底已达到1万亿元。至此,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总计已达1.5亿元,几乎相当于国有资产估算的总和。中国人钱财悄然间增加这么多,这一巨大的历史性突破,对今后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一般讲,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国家其储蓄率高于增长速度慢的国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度增长,最主要的是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高速增长。1、国民收入向企业和个人倾斜。1984年至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26.7%下降到22%,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由30%多上升到60%多。至1991年,个人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已达75%左右。2、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后,消费方式基本依然如故。城镇居民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目前相当部分仍由国家或企事业包下来。国家每年仅负担的交通、房租补贴即达  相似文献   

17.
孙章伟 《日本学刊》2012,(2):81-95,159
日本1959年版《经济白皮书》指出,消费革命与技术革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来,日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供给力与消费需求力之间的矛盾。依赖于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和坚实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结构形成强大的内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具体运用,也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转型观在亚洲的成功实践。日本扩大内需消费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没有呈现出库兹涅茨"倒U曲线"所展现的情况,反而日趋恶化。这种情况说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均等化无关,甚至是负相关。而新剑桥学派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重点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收入分配中的问题。基于此,应从经济制度入手,按照"罗尔斯标准"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初始配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上海“六五”时期经济增长与外贸出口的关系入手,认为上海外贸出口面临的难题是:出口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结构的非对称以及出口行业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非对称。结构非对称是上海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外贸出口时,指望齐头并进所受到的最大制约。本文作者认为,上海的出口战略的制定要在经济增长这个大背景下作出。根据上海外贸出口增长中轻纺、重工和农副三大行业有着不同的推动力,上海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上海经济增长和外贸出口的基础,“七五”及以后一定的时期内,上海的出口战略是:次级外向型和结构推动型。  相似文献   

20.
引言农业目前仍是印度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国民收入中占40%,在全国男劳动力总数中有63%从事农业。令人鼓舞的是,同1901年至1945年期间不到1%的增长率相比,印度农业自1950—51年以来平均年递增率达到2.7%。这个在三十年的长时期中不平凡的增长成绩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是毫无愧色的。然而应该指出,直到现在尽管这种生产的增长是相当可观的,但仍远不能满足印度经济的需要。这是因为在1951—1981期间人口年增长率达到2.15%的水平,而二十世纪前半期这个增长率只有0.83%。其结果是印度对粮食的需求以空前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估计到这种空前的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的高度弹性以及工业对农业原料需求的迅速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