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中国的“吃喝风”就象受了惊的野马,简直是在泛问,公欢吃喝规格也从几十元一桌,到几万、十几万元一桌;从吃山珍海味到开“黄金席”;从三日一小庄五日一大石到大枝三六九小餐天天有。我不明白这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在进步呢?还是我们吃者的贫救在膨胀;是中国太富足了呢?还是一些败家子在劳作乐.我只知道中国还有八千万人生活在贫困期以下,还有名干多万中小学生因贫苦而失学。而流入“美食家”肚田里的都是国家的乳汁,纳税人的血汗.吃者是不用指一分钱的。正因为吃者不用掏自个腰包,所以我们在“美食家”中间看到了这样一个怪…  相似文献   

2.
一百四十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英雄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外国侵略势力、国内封建势力发起了进攻,写下了悲壮的篇章。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许多年来,各种倾向的学者、政治家对太平天国运动论述甚多,而我又没有专门研究过“太平天国史”,似无置喙之地。好在我对中国近代史并不陌生,对于前几年史学界讨论的有关问题早就想说点看法。现在正好借纪念太平天国之机写下来。我要说的意思可  相似文献   

3.
易萱 《东西南北》2013,(10):12-14
有人注意到,中国新任国家主席收到的贺电中,奥巴马的名字迟迟没有出现。于是,一些人揣测,中美关系是否出现了“变化”?其实,3月14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了以打电话的方式表示祝贺,法新社还对他“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印象深刻。多年来,无论中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导人等在别国领导人换届、重要节庆等时间节点互致贺电贺函或电话祝贺,已成为一种外交礼节。  相似文献   

4.
“做”人?     
星竹 《东西南北》2009,(6):52-52
在咱中国有“做人”之说。比如说,要做个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人要厚道…… 而在外国,就没有“做人”一说,但他们做人做得却比咱中国人更诚信、更实在、更精彩。面对“做人”的问题,老外百思不得其解:本来就是一个好好的人,干嘛还非得刻意去“做”啊。是的,在咱中国,“人”还就得好好去“做”才行。  相似文献   

5.
刘一 《东西南北》2014,(4):18-20
2013年12月12日,外交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同时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发言人制度被视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选项”。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造价不超过1000元的包包缘何市场价能卖到上万元?那些奢侈品的价格又是如何“被”涨上去的? GUCCI包上都印着“made in italy”字样。但据业内人士透露,GUCCI其实大部分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代工厂商主要集中于广东东莞、福建厦门和江苏地区。内部人士透露说,这里和其他很多代工公司一样,只不过生产的是名牌而已,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在中国恢复的二十多年来,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其中有两个概念已被广泛使用,即“社会化”和“社区”。社会化一词被用得走样了,社区的科学理念大致还没有离谱。重要的是:社区的实际工作在老百姓、政府及其官员中越发被重视起来。前几个月,上海市政府已把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区及街道两级管理机构也闻风而动,掀起了重视社区建设的高潮。从点到面,从内容到形式,可以发现,城市社区管理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全市逐步推开了。社区被重视是有其道理的。随着现代化的深入,人对家庭和单位的依赖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8.
彭振戈 《东西南北》2012,(18):73-73
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策划了一次选美活动,叫做“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在新中国的大城市还是第一次,也基本上没有外国选美的经验可学。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4,(15):12-21
“黑社会”是一种让人担优的存在,但是“黑社会”话题却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什么是“黑社会”?中国大陆有黑社会吗?答案是:没有。在这里,只育“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但这些组织的确喜欢且容易控制某些产业,比如运输、建筑,商品批发、娱乐业、餐饮业,以及矿产业。大陆的涉黑组织有多少人?有人说是100万人,但最高院先前的数据是,也就一万多人。  相似文献   

10.
迪娅 《东西南北》2013,(17):79-80
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曾经在和尼克松进行著名的“厨房辩论”后勉强承认:“没有你们美国发明的午餐肉的话,我们当时真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养活红军了。”只有中国人吃午餐肉吗?答案:错。午餐肉的发明者是“梅林”吗?答案:错。美国人不是只爱吃热狗和意大利香肠吗?答案:错。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大谈特谈“名牌”时,却不能从荟萃了几千年文化精髓的《辞源》中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时才恍然发现“名牌”之潮仅仅是近几年之事,顾名思义,名牌就是著名的、有名的、好的品牌,实际中它又远远超出品牌之内涵,它体现的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牌子长年累月在顾客心...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两年有机会到外地跑了几个地方,由于有抽烟的习惯,每到一地,总要留意香烟柜台。但很扫兴,国营商店里各种名牌烟凤毛麟角,就是有买也要搭售几盒低档烟。相反,在个体摊贩那里,各种名牌烟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好奇心使我想探个究竟,于是做了一番小调查。个体摊贩手中的香烟,首先是品种丰富。天南海北,方圆九州,只要是名牌烟,他那里都有。其中尤以云南产的居多,“云烟”、“阿诗玛”、“大重九”、“翡翠”、“红梅”,广西的“刘三姐”,上海的“红双喜”、“凤凰”,北京  相似文献   

13.
港台腔     
以前我以为港台腔普遍存在于地方台女主持人当中,现在惊诧地发现,男主持也在走这路子,包括很多不大看书的女演员。有位很红的女明星,接受采访时最爱说:“对。”虽然她没有加上“酱紫”,但这个“对”应用于所有不需要说“对”的句子开头、结尾、中间。她不是科班出身,可以原谅,可主持人呢?难道他们不是经过了普通话等级考试才能坐到那位子上吗?难道我泱泱大国,找不到几个字正腔圆的娱乐主持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至今应该说仍处于草创时期。在大学的经济系,外国经济学说史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我国的经济思想史能开课者还为数几稀。令人痛心者,在外国的重要的经济辞典中,竟没有中国经济思想的地位;更令人气愤者,有的外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思想是“幼稚经济”。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古老的文化,也必然有卓越的经济思想。所以大力提倡、积极促进这门学科,就成为我国经济学界一项重要的任务了。 但是如何建立这门学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大家还有不同意见。笔者想就此发表些拙见,请…  相似文献   

15.
当很多中国家长费尽心思为孩子选择“名牌”学校时,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身体力行,尝试主流教育体系以外的道路,包括“在家上学”。中国“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如今已拥有超过5000名会员,创办人估计,真正实践“在家上学”的会员多达1000人。  相似文献   

16.
当人口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中国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制约因素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50年代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是多么地荒谬。痛定思痛的龙的传人开始“亡羊补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的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着。十多年来,中国人口爆炸的速度放慢了,正逐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合拍。然而,令人深思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背后,是传统家庭结构─—“四代同堂”的消失,代之以新的“四二一”结构,喜哉?忧哉?人们在争论着!视点一,在“四”与“一”的抉择中,“二”大多会倾内“一”。“四二一”家庭结构,是指两对夫妻分别生一男一女,这一…  相似文献   

17.
孙秀萍 《东西南北》2010,(10):10-11
一度被中国家长看成是对孩子“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在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正被上升到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层面。做得最突出的还是日本,其前首相麻生太郎被认为是“动漫外交”的积极推动者,曾带着动漫书去见外国政要,邀请波兰外长访日时参观动漫基地。  相似文献   

18.
周末无聊,翻阅以前做的卡片,看到一则资料:著名华裔作家韩素音在一次接受记者争访时,就大陆的社会风与问题上锐地指出;“……我们不能光要政府做这做那,而是每个人都要有所行动……那么,我要问:你自己打算怎么做?”这是韩素音在问我们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几年过去了,我们做得怎样?用鲁迅的话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在餐桌前,在车厢里,在会议上,在闲谈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人们对歪风邪气的讨伐。讨完了,优完了,也就与我无关了。有句古语“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提倡人们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9.
在谈到奢侈浪费的话题时,不能忽视这样一串惊人的数字对比:全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高达2000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尚有65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各地的高尔夫球场,玩一次要花200美元,折合人民币1650元;与此同时,全国已有2000万职工不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这些发人深思的数字对比,给中国社会敲响了警钟,把人们认为中国已进入享乐主义时代的美梦惊醒。邪风越刮越大曾几何时,中国人仿佛从一个贫困的国度进入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不少人坐高档车,持“大哥大”,出人豪华饭店,穿的是世界名牌,吃的是“黄金宴”。…  相似文献   

20.
时下,文化领域的洋味愈来愈浓,崇洋媚外之风日盛,殖民文化的阴影笼罩国人的心头。面对思想文化战线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识之士发出忠告:帝国王义列强的洋枪洋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西方敌对势力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和意识同化。洋味包装荣辱颠倒只要稍加留意,细心观察,就不准发现殖民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傍洋人已成一种时尚,人们把出国留学、观光、考察当作显示神通、显露身份的一种荣耀;满街的店铺、公司,冠以“豪门”、“路易十八”、“梦露”等洋名触目皆是。国产名牌出以洋名开张,靠洋名开道;有的父田惟恐自家的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