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对口支援西藏为例,通过分析我国对口支援政策的演进历程及运行特征得出结论:对口援藏政策的演进动力来源于实施对口支援获取的外部收益和节省的交易费用。对口援藏制度变迁兼具"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特征。对口援藏政策具有如下运行特征:运行目标偏好于城镇,运行动力多元化,运行约束较为明显,运行协调体系不够完善。今后,国家应从优化对口支援格局、调整对口支援方式、优化对口援藏资源投入结构、完善对口援藏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改进现行对口援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援藏奠基于教育公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治认知和价值观念体系,其演进大致经历了教育援藏的初步提出和谨慎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提出和初具体系以及教育对口援藏体系化和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外部观念如西藏特殊性、民族平等、科教兴国等,和内地政策实践如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交互融合,逐步形塑了当前的教育援藏体系。整个制度建构过程凸显观念推动-政策借鉴-政策实施-政策修正-有效制度沉淀的基本逻辑,这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经验。但过度的制度价值依赖与制度内在理性化扩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未来教育援藏需注重结合国家战略与西藏地方区情进行理性设计,整体思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关系,提升西藏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组团式"教育援藏是对口援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相比过去的教育援藏方式,"组团式"教育援藏更加重视援助机制的创新。"组团式"教育援藏突破性创新包括"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统筹协调机制、对口帮扶机制和保障机制3个方面。这些机制创新是经过较长实践的探索,特别是江苏、北京对口援助拉萨的实践中"实验"出来的,最后上升为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对口援藏的政策创新。"组团式"教育援藏绩效是显著的,其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西藏各族对"五个认同"的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同时,也启示机制突破性创新是提升对口援藏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要]省内对口援藏是由省级政府组织实施的对口支援。省内对口援藏的框架体系与对口支援西藏相似,包括建立长期稳固的结对关系、固定的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标准以及相应的组织实施机制。无论援助领域重点选择,还是援助资金在受援地区之间进行分配,都充分体现省内援藏的自身特点。由于省内对口援藏财政资金是平级政府间的资金调拨,具有财政转移支付的特征,同时具有财政均等化功能,有利于协调地区间的财政不均衡,所以其财政均衡效应属于横向财政均衡,归属于省级以下的横向转移支付。省内对口援藏对于探索省级以下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对口支援是中国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口援藏是中国政府基于西藏的现实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文章基于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经济数据和反事实分析原理,使用合成控制方法评估了对口援藏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该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总体上是显著的,说明中国政府对西藏的经济发展援助量质兼顾;第二,西藏产业结构演进路径与经济增长过程尚不能同步匹配,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机关联。  相似文献   

6.
[提要]央企援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对于省市援藏,中央期待央企也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在“经济援藏”上发挥特殊作用。央企加入对口援藏实际上可以被理解是“责任分担”即央企承接从中央政府转移而来的均衡区域发展的“责任”,其逻辑是特有的政企关系。在“分片负责”的前提下,央企也按照援藏省市的办法,在援藏项目、资金上实行“对口支援”,在援藏干部上实行“定期轮换”,央企建立结对关系,由此央企对口援藏的任务体系、投入体系也建立起来。由于建立起激励兼容的运作机制,这种“责任分担”具有较大的正向激励效应,央企对口援藏的绩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对口支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对口支援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寻求其提升路径,对解决对口支援的有限投入与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对口支援西藏为例研究主要经济因素对对口支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的效率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并未出现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低和过度浪费等极端状况,但部分年份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的效率较低,其中规模效率较低和纯技术效率较低分别是对口援藏早期和当前阶段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的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落后地区效率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地区效率较低的"极化现象",技术进步对各受援地的对口支援效率增长贡献均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同化现象";对口援藏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并且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经济体制、教育水平、农业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对对口援藏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央财政补贴和城乡消费差距对其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既产生正向影响,也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推进教育均等化、公平化,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基础.为了避免西藏因经济欠发达导致教育发展落后,我国以中央财政支出、对口援助等方式帮助西藏建立了布局和层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198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教育援藏,教育对口援藏,不断提高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标准,援助内地西藏班(校),促进了西藏义务教育稳步发展,促进了西藏共享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西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共享型发展特征,为西藏居民更好地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口援藏是我国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受援方的视角分析援藏政策、机制及资源配置成效很有必要。就受援方的积极作为而言,不仅可以从受援方服从全国“一盘棋”去理解,更值得从受援方的理性行动角度来分析。西藏地方作为对口援藏的受援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援助,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中央、援藏省市、中央企业等建立有效互动。西藏地方回应与对接了中央对口援藏的制度安排,从自治区政府层面到具体实施援藏项目的社区基层单位,将受援工作纳入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之中,相关工作也都被纳入各级党政机构的工作日程。同时,西藏地方的回应与对接行为,既包括对外争取中央更多政策资源和援助方更多援助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对内搞好接受援助的工作对接和推动援藏项目落地。受援方对中央对口援藏政策的回应与对接形成了一个现实的机制;反过来,这一机制又进一步促成西藏地方各层面与援藏省市、央企、中央机关的互动。受援方积极回应与对接中央对口支援政策,生动地说明对口支援西藏是一个将全国各地与西藏连接起来的媒介平台,这一平台展示了西藏与祖国的紧密联系,同时揭示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如何以...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援藏工作,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援藏政策的调整,经历了西藏和平解放至文革结束之初的持续援藏、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的重点援藏和1990年至2002年的对口援藏三个阶段,并延续至今。无疑,中共中央的援藏工作,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中共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生活的关心与爱护,是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在西藏的一个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就对西藏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部援藏,只是形式发生了数次转换。而今"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干部援藏模式已经运行了20多年,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亟需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组织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意义及其理论与现实依据出发,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口支援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对口支援内容与方式的思考与建议。论述了对口支援应以民族地区高校为战略重点,把全面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今后对口支援的核心目标,创造更加完善的公共教育政策环境与对口支援制度体系,形成支持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战略决策,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边疆地区发展稳定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通过对1999—2022年湖北省教育对口援疆数据的研究发现,湖北省教育援疆呈现出由“输血式”援疆向“造血式”援疆和“活血式”援疆演进特征,变革的动力由单纯的外部注入变为内外双向发力,工作机制由散点突进变为协同并进。创新举措主要有:支持援疆名校办分校、注重并鼓励结对帮扶、加快工作制度化进程、多点全学段“组团式”援疆、组织层面加强驱动、理顺援受方对口关系、选优配强援疆教师等。未来,湖北省教育援疆应在引领智力援疆、推动科技援疆、拓展就业援疆、助力产业援疆和实施文化润疆等领域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对口支援可以通过治理思想和实施资源两个维度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创新。据此,对口支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创新的途径可分为直接实施型、思想启发型和资源辅助型三种。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来看,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自主创新是根本目标,也是优化对口支援关系的关键之处。为此,要确立从援助到协作再到合作的对口关系发展策略,调整对口支援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并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组织的演化及其管理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系统的发展类似于物种的演进,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像物种的演进那样缓慢而渐进,而是一种阶跃式的演进——组织形态需要阶段性的快速进化以迎合技术的跳跃式发展。本文在分析各个经济时期企业组织及其管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命组织的演变方式,总结出企业组织的演变模型,得出了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口支援是在中国政治环境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自1979年正式提出之后,对口支援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了多领域、多形式、多内容的网状支援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口支援工作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对口支援的领域、地区、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依赖政治稳定、政治团结、共同富裕话语来动员,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选择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来对口支援,为对口支援的展开提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一条以政府支援、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为主的支援道路正在形成。然而,当前我国对口支援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口支援的法律制度仍不完善,机制建设也不健全,补偿机制缺位等,为此,要健全对口支援领域的法律制度,健全对口支援的各项机制,改变补偿机制缺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对口支援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信息化环境中,传统教育对口支援模式存在成本过高、方式落后、沟通不畅、效益不佳等弊端。实施信息化教育对口支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扶贫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机会的扩大,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支撑,提高对口支援的整体成效。我们应从扶贫事业的战略高度加大投入,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技术含量较高的远程教育网络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信息化教育对口支援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口支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重要制度形式,从"粗放式"向"精准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完善对口支援制度的必然选择。就对口支援的实施现状而言,仍然表现出政治动员特点明显、行政指令性色彩较浓、政策工具的单一化运用等问题。精准对口支援至少应当包含下列价值蕴含:必须要求符合边疆地区及其各族群众的客观需要;强调"输血式"和"造血式"援助方式的有机结合;注重静态政策项目和动态情感关怀的有机统一;追求受援地和支援地的协同发展。精准对口支援模式的建构路径,应当从对口支援的制度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政策工具的多样化和精准化,以及突出智力支援的地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雷梦恒  马晨曦 《国际公关》2022,(22):127-129
干部人才援藏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对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指引、援藏干部角色变化、基层援藏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深化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尤为必要。干部人才援藏工作要坚持长期建藏原则,提高援藏干部人才适应能力,加大援藏干部人才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干部人才援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口支援三峡移民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对口支援政策,阐述了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说明了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的作用与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对比分析中指出了对口支援政策今后实施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