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美国拉美政策中美洲体系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体系是美国长期追求的目标,是美国拉美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睦邻政策”出台前。美国拉美政策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美洲体系的性质是美国的殖民主义体系;“睦邻政策”出台后美洲体系随着拉美政策的变化有了部分质变,美洲体系正向着美洲一体化方向发展,预示着美洲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台海维持现状政策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的双轨政策已为其打下基础。冷战后这一政策有了更加具体明确的作法。其目的是维持东亚和台海的现有结构,实质是保持两岸政策的平衡性。美国试图通过慑武阻独的双向用力方式,从中发挥特殊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3.
朝鲜的对外经济政策虽然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框架,但是在不同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其表现在20世纪70-80年代进行了对外贸易政策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朝鲜不仅进行了对外贸易机构改革和贸易秩序整顿,而且还设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进入21世纪后,突出表现在经济特区的扩大和升级,朝韩经贸合作开始启动,以及中朝经贸合作进一步升级和朝韩经贸合作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政策企业家理论在美国诞生后,迅速普及并应用于西方世界。20世纪末,该理论被引入中国,随之开启了一场“中国化”历程。然而,政策企业家理论只是西方深化“资本干政”的新策略,并不具有普适性。实质上,随着现代资本主义政党政治、选举政治和议会政治等屡遭民众质疑,利益集团总会另寻一个更安全隐蔽的“代言人”,因此所谓“政策企业家”这一新的政治参与主体,就是在总统、议员、党派等之外建构生成的“第三种人”。我国公共政策生成的制度环境与西方国家差异明显,根本无法为这种人提供活动空间。盲目将其理论“中国化”,势必损害我国政策制定的公正性,损害有志之士参政意愿甚至危及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也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的三个“全过程”——人民参与、民主集中和民本民生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5.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新战略,它将环境政策的中心从传统的生产工艺转向产品,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具有发展前途的政策方法。从发展的眼光看,产品导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从而形成整合环境、经济和社会各种因素为一体的“可持续的产品政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罗纳德·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推行某种"反环境"政策:通过加强对管制法规的监督与审查和放松环境管制,削减环保机构的预算与编制,任命保守派人士担当环境部门领导职务,将更多环境职责移交给各州和地方政府等措施来倒转70年代的环保政策.里根政府的"反环境"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多方面的成因,它对美国的环境政策与环保事业造成了复杂的后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传统政策科学方法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围绕回到拉斯威尔“民主的政策科学”这一中心议题,新的政策研究范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涌现。这些新兴理论在方法论上,不仅对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学说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政策研究中的客观实在假设、基础理论和方法都提出了最为激烈的批评,从根本上动摇了实证主义政策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曾经一度被视为政策科学方法论基石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也因此被一种外延更为宽泛的社会合理性理论所取代,这种政策研究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向,最终导致了“政策科学”向“政策研究”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肯定性行动"实施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以高等教育公平为目标的相关政策,也带来了对非少数族裔学生的"逆向歧视"等问题,加之当前少数族裔学生高辍学率、高贷款率、低就业率等现状,共同汇聚成了特朗普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动力。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少数族裔入学优惠政策、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强化职业导向、维护白人主流文化等,预计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广泛且复杂的潜在影响:社会层面,降低社会流动性,造成阶层固化;学校层面,使得美国高校日益趋同,冲击多样性文化生态;个体层面,增加少数族裔学生获得资助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白澳政策”,不但给土著居民和有色人种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加剧了国内民族矛盾,使澳大利亚政府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地位。自从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废除了“白澳政策”,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以来,各民族的团结得到了加强,全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新战略,它将环境政策的中心从传统的生产工艺转向产品,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具有发展前途的政策方法.从发展的眼光看,产品导向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从而形成整合环境、经济和社会各种因素为一体的“可持续的产品政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后,其在台海地区的政策和角色经过四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杜鲁门政府开始介入台湾问题。20世纪50、60年代经过三次台海危机,美国在台海地区的角色得到巩固。70年代美国无意终结其在台海地区的均势——霸权角色。冷战后台海成为美国对华政策重要的砝码和操纵工具。进入21世纪,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政策与角色面临新的转型。但不论政策和角色如何变化,美国在两岸推行均势谋求霸权的意图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孤立主义是美国历史上一股非常顽强的政治势力,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甚大。20世纪30年代是孤立主义盛行的时期。“七七事变”前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分子积极鼓动国会批准《中立法》,呼吁总统将《中立法》运用于中日战争,并疯狂攻击罗斯福的“隔离演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罗斯福对日本侵华行动采取积极的遏制政策。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从教育扶贫与扶智的角度,回顾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对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演进脉络的时代性总结,也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防止民族地区“返贫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思考。自1984年我国正式提出“教育扶贫”的政策议题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体现了政策的存续和变迁,并历经四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体系。21世纪20年代后,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的未来接续要在立足于“防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质量和效益,落实“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强调公平与正义,设计“差别原则”的经费投入政策;推进民主与法治,建构“良序善治”的体制政策。最终通过政策体系的协调与互动,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后普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传统政策科学方法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围绕回到拉斯威尔“民主的政策科学”这一中心议题,新的政策研究范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涌现。这些新兴理论在方法论上,不仅对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学说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政策研究中的客观实在假设、基础理论和方法都提出了最为激烈的批评,从根本上动摇了实证主义政策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曾经一度被视为政策科学方法论基石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也因此被一种外延更为宽泛的社会合理性理论所取代,这种政策研究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向,最终导致了“政策科学”向“政策研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自从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洲联盟(EU)70年代以前的各项政策对环境问题涉及甚少;1973年欧盟出台了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EAP)使相关政策初步形成;<单一欧洲法令>(SEA),使环境政策有了法律依据;<欧洲联盟条约>(TEU)使欧盟的环境政策不断地完善、成熟;面向21世纪,欧盟又提出了更为精确的环境保护政策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综合论述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纵向地直观再现欧盟环境政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受个人主义文化观的影响,早期美国社会政策强调个人责任和地方政府责任,联邦在济贫方面的作用有限,这也导致了美国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福利的综合立法《社会保障法》;经过50-60年代的“向贫困开战”的运动,美国迈向了“不情愿的福利国家”行列。形成“不情愿福利国家”的主要因素有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保守主义思想观。  相似文献   

17.
美苏冷战对峙中,亚洲作为欧洲之外美国遏制苏联的又一前沿阵地,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战争等多种原因,美国国力相对衰落,而该时期东亚的日本经济已经复兴,出现了对美离心倾向;同时,中苏关系的破裂也为美国改善同东亚大国中国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在东亚实施了奠定20世纪70年代美国亚洲政策基调的均势外交。本文着重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东亚外交的必要性、东亚外交的实施、影响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内涵是政治上主张“不统、不独、不武”,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是“九二共识”框架下的“一中各表”,并以此作为两岸谈判的政治基础;经贸上主张构建两岸共同市场,以奠定两岸经济共同体;同时,主张加强两岸民间教育、文化交流等,该大陆政策有助于两岸和解稳定与发展。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实施,也将受到美国、日本和民进党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牵制,同时,马英九所标榜的“民主”、“人权”理念,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土著保护试验始于19世纪30年代.随着殖民过程的完成,19世纪6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州、领地)相继颁布法律,建立土著保留地或布道所,任命土著保护官或组建保护委员会,救济和控制土著居民,全面确立土著保护政策.保护政策是在土著“注定灭绝”的观念下实施的,其目的在于试图将土著隔离在保留地或布道所,任其自行消亡.然而,人们期待中的土著灭绝不仅没有发生,土著人口反而不断增加.这迫使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改变土著政策,逐步实施文化同化.但是,保护政策时期所确立的土著管理方式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研究的范式,描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评价了不同研究范式在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中的得失,同时在综述近年有关民族政策调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加强民族政策评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