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大学人文教育课程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美国大学在自身的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传统——实用主义倾向,但也保留了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那种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古老传统。现代大学引入中国后,由于近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式的大学理念很难在中国被完全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西方大学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研究美国大学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能为我国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使中国大学教育逐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重建及其当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是其主流,以中国传统人文经典为内容的哲学教育也融入其中,并构成其主要方面,成效斐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专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哲学通识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所取代而趋于沉寂.改革开放后,随着通识教育的再兴,哲学界开始反思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通识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哲学界积极践行哲学通识教育,哲学通识教育进入一个全面推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中国大学在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于本国国情和校情实际的通识教育实践路径。独立设置医科大学增设人文类选修课以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是医科大学的共同选择。研究选取四所案例学校,分析比较其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继而以其中一所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为例,在医学专业教育现有框架内合理建构通识课程体系,表现为人文类的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医学人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训练中的人文渗透,通过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课程打通人文和医学的界限,突出课程全过程的人文导向。进而提出通识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改进思路:理念层面需要寻求高等教育发展在内部适切性与外部适切性之间的平衡,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实践层面需要关注理念是否落到实处,以及因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壁垒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的课程专业性、系统性和结构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突破大学通识教育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研究一直是中外高等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学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仅仅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外在形式的模仿,导致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陷入一种误区.大学通识教育要突破现状,首先学校要重视通识教育,设立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另外,必须进行具有实质内容的核心课程建设;第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其内涵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学生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该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不是当作“工具”来培养的教育。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识”而不在于通“才”。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中国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造成当今许多高校大学生虽然成绩优秀,却思想狭隘、性情冷漠,人生观、价值观混乱,甚至缺乏基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大学应当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并贯穿人文精神,在道德教育中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与充满爱心的“谦谦君子”的有机统一体,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从而完善大学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选课门类齐全,课程数量繁多。通识教育要急需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专史的模式,代之研读古今中外原著经典,要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通识教育主干课程。经典名著历万古而常新,只有加强名著式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通才”。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深厚而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拥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高的创新能力,从而成为一种复合型人才。这一点不仅构成了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也构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目前而言,人们尽管采用的方法与途径不一,但我们深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以经典文本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强化大学生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感到庆幸的是,“经典文本教学与本科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C05081)此课题已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为了更好地深化教学改革和保证该项…  相似文献   

9.
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有不同使命,但都要着眼于学生正确待人处世的高尚人格的养成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因此,通识课程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识教育课程要由对学理有真知、真信和真行的人来担当。能否造就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将成为大学(尤其是单一科类大学)能否普遍开展通识教育、并取得成效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诸种途径,但实施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一种值得提倡的办法是:精选课程,精减课时,广纳学有专长、研有心得的社会人士来学校教学,形成一支“自由职业”教师队伍,为各校共用。这对解决通识课程教师难题,至少是一种补充办法。它不仅能改变现有学校教师的“单位所有制”,也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术竞争、自由与繁荣。催生这样一种新的教师模式,将使通识课程成为高校实际可行的一种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理念主要是关于“大学观”的历史发展 ;西方大学及其理念有着自身的辩证发展逻辑 ;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世界高等教育理念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中国大学理念从古代到近代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回顾和反思西方国家及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 ,对于深入思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翼,高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将人文性作为其最根本的属性加以强调。“文本细读”提供了一套对经典文本进行意义分析和价值评判的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平行研究”旨在揭示人类文化体系知识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借助于“文本细读”与“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将可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于建福教授和于述胜教授的笔谈已就高校管理者、研究者、学者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做了很好的论述,我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主要想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高校管理领导干部而言,应当阅读哪些西方高等教育的经典著作?第二,高校管理领导干部如何阅读西方高等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13.
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相当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在种种不利因素中,有四个问题或许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以及一般本科教育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何确保大学坚持精英教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水准?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高校引进的,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和探讨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是"君子儒"的养成,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殊途而同归,因此国学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国学教育,需摒弃功利目的,体会"无用之用"的深刻内涵;需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古典文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素质的形成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现代通识教育是针对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分裂,以及日益专门化的学科壁垒而提出的力图提供一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 通识教育的特色模式以及对服务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研究,探讨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今天经典文本的阅读仍然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经典文本的阅读不仅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摇篮,而且可能成为孕育、揭示规律的母体。但是基于种种原因,中文专业学生对经典文本阅读重视不够。结合《文学理论》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树立经典文本阅读的培养理念以及具本实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通识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进行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者应该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通识教育中,应结合《纲要》课程自身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代,中国大学历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历史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面临现实困境,大学历史教育应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体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面向大学生的通识历史教育课程将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成为历史教育振兴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9.
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教育学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们代表了欧洲和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路线。本文侧重对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和分析当前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状况,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正处于失落的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等社会因素影响外,根本的是在于大学教育的失误。因此,必须把建构当代大学人文精神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其途径主要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人”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将学校由行政型管理改为学术型管理;重整人文教育;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